世界经济展望: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

2021-02-28 22: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中国经济报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变种经济体货币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提 要: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1年增长5.9%,在2022年增长4.9%。2022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在中期内放缓至3.3%,其中,发达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将超过疫情前的中期预测。总体而言,增长风险偏向下行。主要的担心是,在疫苗广泛普及之前可能出现更厉害的新冠变种病毒。应通过多边工作加快全球疫苗供给,向受到资金约束的经济体提供流动性和债务减免,并采取措施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在国家层面上,各国应继续根据本地疫情状况和经济形势调整政策组合,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可持续就业,同时维护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但全球经济仍在持续复苏。新冠疫情造成的“断层”似乎将持续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各国短期经济走势的分化将对中期经济表现产生持久影响。这种差距主要是由各国疫苗获取能力和早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同造成的。新变种病毒也可能出现,这给疫情的持续时间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各国进行政策选择的难度加大,且涉及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就业增长疲软、通货膨胀上升、粮食安全问题、人力资本积累倒退、气候变化等,而政策余地则较为有限。

我们预计全球经济将在2021年增长5.9%,在2022年增长4.9%(2021年的预测值较2021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的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我们下调2021年全球增长预测值的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预测增速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预测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给中断造成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预测增速放缓则主要由疫情恶化所致。一些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短期经济前景有所改善,这部分地抵消了上述两组国家前景的恶化。我们预计就业增长将在总体上继续滞后于产出复苏。

2022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在中期内放缓至3.3%。我们预计,发达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将超过疫情前的中期预测,这主要反映了美国将进一步提供的大规模政策支持,包括提高增长潜力的措施。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疫苗推广速度较慢,提供的政策支持也通常少于发达经济体,因此它们将遭受持续的产出损失。

美国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体通胀率迅速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胀上升反映了与疫情有关的供需错配问题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一年前低水平的上涨。大部分价格压力预计将在2022年消退。但在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价格压力预计将持续下去,因为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油价上涨存在滞后效应,以及汇率贬值导致进口品价格上升。然而,通胀前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疫情的未来走势、供给中断的持续时间,以及通胀预期在该环境下的演化情况。

总体而言,增长风险偏向下行。主要的担心是:在疫苗广泛普及之前,可能出現更厉害的新冠变种病毒。

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如果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比预计持续更长时间(包括在供给潜力的破坏比预计更为严重的情况下),那么通胀风险可能变为现实,从而导致价格压力更为持久、通胀预期不断上升,这将使发达经济体比预期更快推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

应通过多边工作加快全球疫苗供给,向受到资金约束的经济体提供流动性和债务减免,并采取措施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这些措施依然至关重要。加快全球疫苗普及仍是政策的重中之重。同时,各方还应推进大面积检测,加大对治疗方法的研发投入。这将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帮助避免新变种毒株的出现,并推动全球经济更快复苏。我们就疫苗普及提出了一项切实可行、有成本效益的方案,目标是让所有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在2021年底达到至少40%,在2022年中期达到至少70%①。此外,还必须确保资金受到约束的国家能够继续开展基本支出,同时履行其他支出义务。IMF最近开展了6500亿美元规模的特别提款权普遍分配,这为有关国家提供了亟需的国际流动性。此外,各方必须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各方的行动和承诺还不足以防止全球过快升温。国际社会还应化解贸易紧张局势,取消2018-2019年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加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及就全球最低企业税率最终达成一致——全球最低企业税率将避免各国开展“逐底竞争”,帮助各国获得更多资金来进行重大公共投资。

在国家层面上,各国应继续根据本地疫情状况和经济形势调整政策组合,以期实现最大程度的可持续就业,同时维护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在财政政策方面,各国的政策重点取决于其所处的疫情阶段。医疗卫生支出仍是重点所在。由于新冠疫情持续不退、一些国家财政空间有限,各国应提高救助措施和转移支付的针对性,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提供支持;同时,还应通过提供再培训和支持措施,促进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在防疫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各国应将重点转向保障经济复苏和投资长期结构性目标的措施。各国应将有关举措纳入中期框架,同时实施可信的收入和支出措施,以确保债务可持续性。

在货币政策方面,一般情况下,央行能够不囿于临时性的通胀压力,避免贸然收紧货币政策,直到底层价格变化变得更加清晰为止。尽管如此,央行应做好准备,在经济复苏快于预期或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迫近时,快速采取行动。如果在就业依然低迷的情况下通胀持续上升,通胀预期发生变化的风险变得更为明确,那么可能需要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遏制价格压力,即使这会导致就业恢复得更慢。如果等到就业形势好转后再收紧货币政策,通胀可能会以自我实现的方式上升,这会损害政策框架的公信力并增加不确定性。随着这种怀疑情绪的不断加重,私人投资将被拖累,这将导致就业复苏步伐放慢,而这恰恰是央行推迟收紧货币政策时力图避免出现的结果。相反,在通胀压力得到控制、通胀预期仍低于央行目标、劳动力市场依然不景气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继续保持宽松。在当前这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下,就未来货币政策做出透明、清晰的沟通更加重要。

最后,应该为疫情后的经济做好准备。我们必须应对疫情后经济带来的挑战,扭转疫情导致的人力资本积累倒退,促进创造与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有关的新的增长机会,减轻不平等问题,并确保可持续的公共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资能提高生产率增长,从而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促进各种知识的跨境自由流动和各国间的科研合作非常重要。

①考虑到尽快结束疫情对于健康和经济的重要意义,我们确定了2022年中期达到70%接种率的目标。这高于我们最初提出的在2022年中期实现60%接种率的目标,因为出现了传染性更强的变种病毒。调整后的目标与IMF工作人员最初于2021年5月提出的耗资500亿美元的建议所设想的“下行风险”情景相吻合。根据这项提议,将为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额外提供10亿剂疫苗。这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疫苗接种战略是一致的。各国的目标可能需要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和政策形势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变种经济体货币政策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变种队的复仇之路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奇妙变种人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