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飞明
一、案例背景
初中一年级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经验,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这对后续高效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基础。但是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系数,需要在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二、案例主题
《济南的冬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阶段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该节课属于散文阅读类内容,该节课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且由于该节课的是初始教学阶段,因而设计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长,以下将围绕着模块主题进行具体的案例过程展示和分析。
三、案例过程
1、多媒体情景导入,引入教学主题。
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城市的冬天的图片,如济南的动态的景物图片、北京冬天的景物图片、上海冬天的景物图片,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对比和研究。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说这几个城市的冬天有什么特点?济南的冬天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文章的基本内容,大家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学生:好!
(设计理念:通过具体的多媒体图片展示,有效提升导入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带着满满的活力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对该节课的学习之中,同时也让学生对该节课的话题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指引学生开展有效化学习。)
2、展示具体问题,开展讨论学习
(1)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具体问题的展示:问题1:你对作者老舍有哪些了解?问题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问题3:描写济南冬天的词语都有哪些?问题4:济南冬天有什么特点?问题5: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什么情感?等等,让明确的问题指引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方向。
教师:同学们,大家结合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认真积极发言哦!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A:老舍原名叫舒庆春,他是非常有名的小说加,也是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学生B:描写济南冬天的词语有“宝地”“温晴”“有山有水”等词语。
学生C:我觉得“温晴”这个词语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学生D:作者对济南冬天是喜欢的、是热爱的。
教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可以试着找几个例子进行佐证,还可以联系一下生活来思考这些问题,这样是不是好理解了一些。
学生齐声说:是!
…….
(3)分组进行成果展示,有效凸显学生地位。
1>小组一选派学生A进行登台展示:
大家好,我是第一小组的A,我向大家展示我们小组的合作讨论成果。
(出示具体展示内容)
…..
2>小组二选派代表进行登台展示……
3>小组三选派代表进行登台展示……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化和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展示,激发学生求助欲望,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自然可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提高。)
3、教師进行总结补充,进行歌曲演唱
教师:同学们,大家刚才讲述了非常好,尤其是第一小组A同学的展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效化回答,进一步的强化了大家的认识。
教师:下面我再具体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大家要认真听讲。
教师借助PPT课件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具体化案例,同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还要积极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设计理念:通过教师细致化讲解,并在讲解中互动交流,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破解了学生学习瓶颈,为下节课更为深化的进行基础知识点讲解打好了基础。)
四、案例结果
经过课堂的教学,学生初步对《济南的冬天》模块主题内容进行了把握,有效的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笔者也对该节课的教学规律有了初步的感知,也体会到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案例分析
(一)要紧紧围绕着学生来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理应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只有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符合学生需要的,能满足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诉求,课堂教学才是合理和有效的。在上述的案例设计过程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积极的调整课堂教学容量,将原先一个课时的内容安排成两个课时,为的是让学生在初始环节打牢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入门”,让每个学生都能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后续的更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差异化设计,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二)不断优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
教法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会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组织情况来看,还存在满堂说教、满堂灌输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胆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并积极地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启发思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活力和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合作和展示,使得浪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长,还需要后续合理的优化合作学习和成果展示环节,以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