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 李学义
“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本源和机理。家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父母想把教育孩子的劲儿使到点子上,悟道是前提。2021年,本刊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赵刚老师,帮您解析家庭教育之道。
每个孩子都既要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又要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家长与教师是孩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引路人,两者是同盟军。那么,“家长”与“教师”究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从教育的角度看,家长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家长的望子成龙和教师想让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负有共同的责任。
“家长”与“教师”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职责范围不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既是启蒙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教育具有连续性和全程性的特点。教师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小学教师管小学,中学教师管中学,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很明显。总体来说,不论哪个类型的学校,教师要管的,家长要管;教师不管或者管不着的,家长也要管。
其次,是教育任务不同。教师从事的是学校教育,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更多是教书,通过教书来育人。家长从事的是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育人,而不是教书。所以,家庭教育不能学校化,不要把家庭变成学校的“分校”,把家长变成教师纯粹的“助教”。
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举个例子,一个女生把在校园里捡到的一块手表藏在書包里打算带回家。教师发现后温和地给她讲道理,没想到她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说了,捡到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于是,教师找来她的家长,告诫他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
这对父母对此毫无反应,可教师说起孩子最近学习成绩不太好时,父亲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么,长大后会改的;学习不好可不行,将来要吃大亏,教师可得对孩子抓紧点儿!”这个故事中的家长就没有育人。
成才要先成人,人才是“人”和“才”的高度统一。成人是成才的基础,成才是成人的归宿。忽视做人的教育,只想让孩子成才,孩子极易发展成为无德的歪才、坏才。“人”在前,“才”在后,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应该成为所有家长共同的理念。
最后,是教育方式不同。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家长比作园丁,培育的只是一棵或几棵树;教师作为园丁,培育的则是一片森林。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家长注重的是个性化教育,教师则以共性化教育为主。
在教育的灵活性上,家长可以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比如,分糖果点心时,教育孩子要先分给长辈,进行尊老教育;请客吃饭时,家长可以请客人先上桌、先动筷子,进行礼仪教育;带孩子逛公园时,可以教育孩子爱惜花草树木,不能随意攀折,进行爱护公共财物和环境的教育;在电视上看见判刑的公告,可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等等。教师教育学生则没有这样的优越性、灵活性与便利性,主要在教室中进行。
我们之所以分析家长与教师的同与不同,是想提醒大家不要把家庭教育学校化,也不要把学校教育应试化。家长和教师都是教育的主体,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家长要负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教师要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家校要有边界意识,只有明确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角色定位,才能充分发挥家校最大的合力,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