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02-27 16:03白晨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民营企业总书记

任 力 白晨光

(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2.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1331)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的行政生涯中,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他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就不是社会主义。强调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一个重点特点。除了用民营企业这一概念之外,他使用的“社会力量”“非公有制企业”等概念,包含了民营企业这一角色。当前,学术界研究习近平扶贫思想,有从开发式扶贫等方面来研究实现脱贫内生动力的论述[2],有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作为贯彻落实对策方面的分析[3],有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构图[4],也有从领导民营企业扶贫工作实践进行总结经验的分析[5]。但这些研究中,较少从理论上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论述。本文从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来挖掘其理论内涵及创新,初步搭建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一个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中国民营企业扶贫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习近平同志早在厦门工作期间,就非常重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他当时支持同安军营村建立了一个茶叶加工厂,并要求镇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之后,军营村顺利引进了民营企业来投资建厂[6]。该村以此找到了产业发展办法,走上了致富道路。这是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成功典范。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将发展闽东扶贫与探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结合起来。他在抓畲族扶贫时说,畲族经济要发展,要走开放的道路,需要树立起商品经济观念。为了搞活商品交换,畲族经济要调动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体参与。他说:“以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去打破各种形式的画地为牢。”[7]他重视非国有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提倡乡镇企业要立足于本地农副产品资源的加工利用。随后,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考察厦门农村时,突出强调发展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农村集体财力增强中的作用。2016 年3 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对民营企业参与扶贫高度肯定。2017 年6 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2018 年2 月,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开展社会扶贫,中央企业开展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2018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再次肯定了民营企业扶贫的作用与贡献。2019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赞扬各级工商联踊跃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光彩行”活动。2020 年1 月,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肯定各级工商联开展的“光彩行”及“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并要求全国工商联的改革与促进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简称为“两个健康”)结合起来。2021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赞赏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热情参与,高度赞赏“万企帮万村”的行动计划。他把这些称之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既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又长期抓扶贫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民营企业扶贫论述的理论思想。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的主要观点

(一)民营企业要积极承担扶贫社会责任

在2016 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民营企业应承担扶贫责任的要求。他指出:“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8]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要求发动东部地区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号召全社会要广泛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即他所说的“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广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事例,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营造良好氛围”。[9]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获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对他们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投身扶贫攻坚事业的行为高度赞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中,阐明了民营企业应该具备的扶贫责任观。这一观点对中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指明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经营理念,在获取赢利、对股东、员工承担责任的同时,应承担对消费者、社区、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持续性责任。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与承担社会责任呈正相关的关系。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较好的声誉,其产品更易被社会接受。民营企业家,积极带领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是承担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与职责。

(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发展机会多

民营企业的运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扶贫中存在大量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中,对此是充分肯定的。一是是扶贫项目的需要。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中大有可为。在同等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家新兴产业、大型项目、重点工程等优先向贫困地区安排,同时要求贫困地区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民营企业可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等机会,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二是精准扶贫转型的需要。这一新的扶贫模式,要求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项扶贫措施都是对着个别贫困户的。事实上,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良种良法,开发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地区的工业,需要一定经营模式,需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10]这就说明了,民营企业可以扮演新型经营主体,在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产业扶贫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产业扶贫,应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11]正因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大有前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动员包括民营经济体、民营企业家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脱贫攻坚。四是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的需要。我国政府在扶贫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资金的使用上建立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激励机制,社会资金中具有最大开发潜力的是民营企业。因此,吸收民营资本参与扶贫开发资金,能够实现政府、民营企业、扶贫对象共赢,有利于调动多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民营企业精准扶贫要沉下去

“要引导社会扶贫重点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10]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的意思是:民营企业扶贫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鼓励民营企业以及民间慈善机构、民营企业家等参与扶贫,以企业运行机制,利用帮扶资源将贫困村与贫困户组织起来。促进企业与贫困村共建,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并且要沉下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的意思是,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工作要细致,要能沉下去,要找到扶贫的手段、方法,要形成有效的机制,要从帮人、帮物,到资源开发式扶贫,从慈善性捐助,到市场化产业化开发式扶贫,都要找对路子。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做市场调研与贫困调研,注重物质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资源开发与劳动力开发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扶贫的“六个精准”中,个个都与民营企业有关。一是扶持对象精准,指民营企业要针对贫困户;二是项目安排精准,是指民营企业项目要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资源条件、区域条件、贫困户的实际条件;三是资金使用精准,是指扶贫资金及扶贫企业资金运用始终与贫困户及群体相关,贫困群众受益;四是措施到户精准,是指扶贫措施要落实到具体的帮扶对象;五是因村派人精准,扶贫机构要从责任、能力、耐心等方面选择扶贫工作组、扶贫代表,扶贫工作组或者扶贫代表对民营企业的熟悉了解程度、沟通程度,决定了扶贫项目落地及产业化运作问题;六是脱贫成效精准,是指民营企业通过扶贫,实现了扶贫民营企业与被扶贫的贫困群众都获益。此外,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还包括他明确提出东部地方要对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因为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丰富。

(四)民营企业要致力于深度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扶贫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9],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民营企业深度扶贫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深度扶贫观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扶贫应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应具有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扶贫时所说的“滴水穿石”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与方法论,要求把扶贫工作做细致、做深入,扶贫工作组或者扶贫代表要沉到基层,深入挖掘问题,寻找细致办法。二是指扶贫地区资源要素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化对中国曾经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即“三区”“三州”要进行深度资源开发的认识。这些地区虽然从人均收入上处于深度贫困,但在自然资源与环境方面,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非都是“资源型贫困”,而是开发不足的贫困、认识不足的贫困。因此,对这些地区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重点在于发展有利于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厂和服务业,打通这些资源开发的障碍。三是指扶贫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应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过去单一的、短期的、救济式的送钱送物,转移到市场机制、产业开发、创业创新、乐业幸福上来。四是指扶贫的一种产业政策导向。越是贫困的地方,越需要挖掘扶贫潜力。事实上,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投资需求旺盛,消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民营企业参与深度贫困区域的扶贫,可避开中国中、东部较为发达的市场竞争激烈、获益较低的局面,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产业领域与资源要素领域,以此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与新机遇。

(五)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扶贫要分工合作

企业扶贫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能够稳定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就业问题,是一种造血功能式扶贫,比单纯捐钱赠物更有效、更长久。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是企业扶贫主体,他们之间分工是有所不同的。2017 年6 月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和2018 年2 月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扶贫问题上应该分工、如何分工的问题。他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应进行有效的扶贫合作。中央企业与民营企业各有特点。中央企业扶贫的特点是:可进行跨区域、跨市场的大规划与大战略,可扶持贫困地区的大企业、大产业,可扶贫开发大型的基础设施、大市场,但不足之处是,偏于整体、综合、宏观,落实实施的细节问题难以考虑周全,对小型、微型的扶贫需要无法顾及。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特点是:微观、操作细致、可帮扶微型村落等。因此,国有企业应与民营企业在扶贫开发上形成分工协作,推进扶贫行动。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体现了民营企业应具备的扶贫角色观,在扶贫中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发挥扶贫效益。

(六)民营企业扶贫要形成有效组织协调机制

民营企业在扶贫过程中,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对贫困户及贫困区域的扶贫需求、地域特征、资源禀赋等情况进行调研,这是一个成本高昂的信息搜寻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如何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应该允许和鼓励地方探索。”这一过程中,扶贫组织体系要介入进来,建立有效机制。[10]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扶贫组织机制,即中央统筹、省市自治区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机制,国务院扶贫办发挥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能,在主抓企业与扶贫对象的对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组织机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扶贫调控机制的优点。在扶贫信息利用上,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会等建立协调机构,促进民营企业与扶贫对象迅速、准确地对接。

三、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一)民营企业扶贫论述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重要论述可以概括为:民营企业扶贫责任论、民营企业扶贫机遇论、民营企业精准扶贫论、民营企业深度扶贫论、民营企业扶贫分工论、民营企业扶贫的组织论。这一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参与扶贫,怎样参与扶贫,如何有序参与扶贫等问题,从理论上指明了民营企业在扶贫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地位,指明了民营企业可以肩负扶贫主体的责任,也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在扶贫事业中可以大有作为。

(二)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著名论断,增强了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行动角色及政治地位。同时,民营企业扶贫,拓展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与新途径,增强了民营企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角色的分量,避免了民营企业扎堆于城市竞争的格局,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更广泛的中国贫困地方的市场开发与发展,开辟了民营企业新的发展前景,增强了民营企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内循环为主体的经济框架下的执行力,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与战斗精神。这一论述既有助于解决“中国扶贫”这个世界难题,同时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值得坚守的正确道路。这样的扶贫发展机制,既促进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又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增长与发展,为促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坚持了贫困人口与民营企业劳动者最终实现双赢的观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贫困的根源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相对过剩的人口以至于资本家可以把工资压得很低;资本家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业,回避低收益、无收益的产业;资本家把持着垄断价格,工人阶级多支付了成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在于:一是突出了强力有为的政府在扶贫中的重要性,主动把控扶贫问题解决的步伐;二是创新了扶贫开发的新机制,政府以政策工具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调动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帮助民营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三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民营企业能够更健康地发展,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在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民营企业的公益性,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四)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是对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的超越

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流派研究贫困问题。如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贫困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后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贫困是失业造成的。在政策上,西方经济学强调资本形成、反歧视、弥补市场失灵、劳动者个人努力等,但不存在积极参与扶贫、主动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规划及企业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重要论述,把消除贫困,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可以发挥更好的调控功能,主动查补扶贫问题中的市场失灵,能够更好在贫困区域配置公共物品。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扶贫主体之一,以产业扶贫等方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既不是代替政府扶贫,也非社会慈善事业,它突出市场机制,比社会慈善的扶持机制更加灵活,帮扶力度更大,扶持绩效更长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西方经济学反贫困思想的超越。

四、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重要论述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贫困地方社会安定安全环境建设

中国一些贫困区域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在此问题上,要坚持与完善中央的民族维稳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为贫困区域根本脱困、巩固脱贫成果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马克思研究罗马时期平民陷入贫困时说,罗马的贵族阶段持续进行战争,平民强迫去服兵役,阻碍、破坏了平民的劳动条件的再生产,其结果,这些平民沦为贫民。在这里所谓贫困化的主要形式,是指再生产条件的萎缩或丧失,而终于破产的情况。[12]这说明维护贫困地区安全与团结,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劳动条件的再生产,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性条件,是重要的支撑因素。

(二)进一步落实民营企业的扶贫责任

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当前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是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而规模较小的中小民营企业对扶贫参与度不够,其中大多认为参与扶贫“太麻烦”“不划算”“缺少渠道”。[13]针对这些问题,有三个对策。一是民营企业要提升认识,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化愿意低为愿意高,要让民营企业家认识到主动参与扶贫,既是责任,又是机遇,更是发展良策。二是政策激励,从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持续发展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创造条件,在民营企业与贫困地区农户、项目、资源要素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与项目对接,增强对于民营企业扶贫项目带动的政策支持。三是实施协同促进机制,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加强扶贫合作,探索特色化、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扶贫路径,促进精准扶贫发展。

(三)建立民营企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到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对于长期效益、稳定增收的考虑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11]他提出,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根据这些论述,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可采取的对策措施是:一是进一步用好习近平同志早年在宁德扶贫时“一村一品”的做法。民营企业要深入参与“一村一品”中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产业扶贫,产业选择一定要结合当地优势、市场需求、主导明显的资源与产业作为发展对象,不要搞重复竞争,防止产业选择重复,致力于差别化发展模式。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在产业扶贫问题上,实行集群化发展。以“产业+扶贫+市场”的形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三是建立对扶贫的民营企业的激励机制,优先扶贫经济实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产业带动扶贫的关键在于激发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四是基于农村产业经营周期较长,扶贫民营企业要着力通过探索建立起扶贫的再生产条件,增强扶贫的持续性,力避扶贫短期行为,建立起两方互惠的长效机制,以此稳定扶贫企业与农户。当前,要进一步深化“万企帮万村”机制,强化扶贫内容,深度参与扶贫工作中来。

(四)民营企业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马克思在讲爱尔兰把穷人迁往北美合众国时,承认这一做法减缓了本地竞争激烈的贫困劳动力,但由于技术进步及商业不发达,相对过剩人口仍然较多。因此“农村的贫困再一次逼近新的危机。”[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事实上,一些传统产业对就业的贡献非常大,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与经营模式。对此,马克思曾说过:“农村居民的贫困成为巨大的衬衫厂等等的基础,这类工厂的劳动大军大部分散布在农村中。”[12]民营企业的就业扶贫,为贫困老百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是众多民营企业具有的优势,要尽可能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以低利、微利、公益等形式发展地方企业。其中,要积极发展劳务扶贫,政府在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与协调方面,要把劳务输入地民营企业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作为激励政策的重点考核内容,考核是否进行技能培训、人岗对接、就业稳定等因素。

(五)推动贫困地区人民的创新创业

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具有灵活度高、应变力强、工作细致等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本地的民营企业还具有距离近、熟悉当地资源及要素市场、便于管理等优势。要着重激发贫困地区有能力的人创新创业,发动工商联、各类型商协会,鼓励在外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形成内生动力,借以推动当地扶贫发展。习近平鼓励古田县农民进行菌类种植及产业化走上脱贫致富的例子[14]说明,在外在技术等力量的支持下,当地人完全有可能通过自主创业来脱困。为此,需要加强三个方面工作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的创业创新。一是抓好扶智扶志教育,增强“造血功能”,以各种实际案例,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鼓励他们立志脱贫不等不靠不要,创业脱贫天地宽幸福路广等,从精神层面的提升,形成脱贫的内在激励机制。二是对贫困地方的人民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增强商业知识,增强当地人民的商业能力。三是做好扶贫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政府及公益组织通过派出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进行现场或者网络创业创新培训。建立起贫困地区外出农民与务工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接,加以适当的技能培训,是短期内能够较快增加贫困家庭收入的办法。

(六)以金融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扶贫发展

农村贫困开发难度大,贫困农户抗风险的能力低。马克思对此曾精辟地论述道“小生产者是保持还是丧失生产条件,则取决于无数偶然的事故,而每一次这样的事故或丧失,都意味着贫困化”。[15]因此扶贫要确保贫困户能维持再生产条件。马克思就非常重视穷人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作用,“对小农民来说,只要死一头母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来重新开始他的再生产。”[15]扶贫开发中,运用金融工具可以降低扶贫主体等方面的风险性。但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特殊性,当利率较高时,可能出现马克思所说的“高利贷资本使这种生产方式陷入贫困的境地,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使生产力萎缩”[15]。当前促进民营企业扶贫的金融对策有:一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扶贫体系,落实金融扶贫功能。推广广西“田东县金融扶贫经验”,健全金融机构、信用、保险等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小微贷款机构、村镇银行,加大扶贫对象与项目的金融投放力度。二是针对民营企业参与的扶贫项目风险高的情况,对于民营企业扶贫中的贷款、保险等金融行为,政府以贴息、财政补贴等形式予以金融支持,进一步增强民企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愿意来、留得住。三是通过改革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做“山水”金融的文章。鼓励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组织、农户等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民营企业,实现与后者的利益捆绑,“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五、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投身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是扶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的理论论述既来源于习近平同志早期行政生涯中扶贫经验的总结,又来自于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扶贫理念的归纳。民营企业投身脱贫攻坚,不等于慈善扶贫,是介于“效率与公益”,偏于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扶贫生产关系。这种新型扶贫制度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既坚持了中国特色政党领导制度、政商关系制度、所有制经济制度,又展示了中国特色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特色与新特征,有利于提高治贫效率,为世界上发展经济体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范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民营企业如何持续参与扶贫,善尽社会责任,实现内生发展,同时利用扶贫进行贫困区域的资源、市场开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述,科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民营企业所具有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扶贫论述的系列观点及其科学精神是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创新与中国化发展,对于中国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民营企业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