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2 月24 日,笔者来到延平区大横镇博爱村博洲生态园内,站在条条齐整的田埂边上极目远眺,田垅连绵,别有一番景致。
“春节前后,田螺和鱼都进入了休眠期,稻苗也还没有播种,正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好时候。我们在省级标准化的基础上投入更多成本,加牢加固排水沟渠,以适应多品类种养的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叶德茂正站在刚推平的田埂上,指导工人将防逃墙边沿的砖石堆砌平整。他说,在山垅田里种稻养鱼,洪流雨水不便排泄,需要以更高标准进行建设。
“在山垅田进行稻田养鱼,并将不同食性的鱼类养在一起,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叶德茂告诉笔者,这几百亩山垅田原先被用来进行无患子育苗,十几年来不仅没赚着钱,每年还要交付4 万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里请来农技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得到了尝试发展稻鱼循环种养项目的建议。
博洲生态园高标准农田种养结合项目于2020 年3 月启动,总投资300 多万元,计划完成种养规模320 亩,目前已经建成260 余亩高标准稻田养鱼循环种养设施。虽然还在试验阶段,但投入种养的60 多亩山垅田已可获得平均每亩1.2 万元纯利润。
叶德茂介绍,利用山垅田进行稻鱼种养难度不小:一是田块面积小而无法进行机械操作,第二就是交通不便。为了将这条致富新路走得更牢更稳,叶德茂先后前往武夷山、邵武、光泽等地进行调研学习,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总结出了一套多品类稻鱼循环种养新法。
据了解,生态园内除了养殖稻花鱼外,还养殖了黄甲鱼、泥鳅、鳝鱼、鳗鱼、田螺等。其中稻花鱼以稻花、浮萍、害虫为食,而黄甲鱼和鳗鱼则以小鱼和水中微生物为食,大鱼吃小鱼,鱼类排泄的粪便又作为水稻的上好肥料,这样便自然形成了一个纯天然的综合循环体。别看只是在食物链上增加了一环,但带来的收益却十分可观,如纯天然养殖出的鳗鱼每公斤售价可达200 多元。
目前,生态园正在尝试建立自己的专属品牌,已与南平市瀚林粮食贸易公司达成合作,进行大米深加工,并注册了“稻之心”品牌,每公斤大米价格在10 元以上,春节前已上市,预计收入将达100 万元。
2021 年,村里计划在继续种植水稻基础上,将养殖面积从60 余亩扩大至260 亩,在生态园内种植上沃柑、脐橙、杨梅、百香果等果树,利用稻鱼循环种养的减肥降药增效优势,将生态园打造成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