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骂人是猫的字学专家
——奇人郭忠恕

2021-02-27 06:22仇春霞北京画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期
关键词:崇义

◆仇春霞(北京画院)

作为一名书法家,他是书法史上的传说,是开启宋代书法的第一人,欧阳修评其“篆法自唐李阳冰后,未有臻于斯者”,并且“楷书尤精”,只可惜没有墨迹传世。作为一名文字学家,他有几部重量级的字学著作为后人膜拜。作为一名画家,他有数十幅绘画作品被收入御府,有经典界画作品《雪霁江行图》流传于世。作为一名道学家,他对《周易》深有领悟,对《阴符经》极为推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他的奇闻怪说,比如说他有很多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他死得如何蹊跷、死后升天等等。他那传奇和魔幻的人生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掌控。

(五代宋初)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 绢本水墨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单图)

仔细看看他的《雪霁江行图》,韧如春蚕吐丝,精如神灵捉笔。很显然,画的作者是受过严格正规训练的艺术家,在他的心灵深处应该住着一个恪守古法的灵魂。这个灵魂会以何等的风神面世呢?儒雅?淡泊?抑或清奇?然而事实却是,他性情火爆、行为乖张,还特别爱怼人,并且逢人就说对方是猫,这是怎么回事呢?

乱世浮沉

郭忠恕(?-977)在历史上是以一位以神童形象出场的,史料说他从小敏慧,七岁就童子及第,即七岁就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很多经典,并获得国家最高规格的考级认可。这样一位天赋异秉、满腹经纶的人物,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不说大放异彩,至少也可以学有所用而终生无憾了。然而,郭忠恕却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具体生年不详,但根据卒年可知他在宋朝生活了17年,其中有16年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代,最后一年是在宋太宗赵匡义时代。由此可知,郭忠恕的童年、青壮年都生活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即便如此,只要他埋头做学问,不理天下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也是能安享一生的。当时位极人臣的大学者李昉就是这样一个人。可偏偏郭忠恕是一个有想法、有态度、有脾气的人,既有才又喜欢搞事情,这种人不传奇也难了。

成年后的郭忠恕曾被后汉湘阴公刘赟(?-951)辟为徐州推官,也就是担任徐州地区的刑侦长官。刘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养子,曾被传诏继位。如果刘赟顺利继位,郭忠恕作为其重要幕僚,必定前程光明。可惜天不降大任给郭忠恕,就在刘赟非常开心的准备继承皇位时,后汉的大将郭威以太后的名义要废黜刘赟。情急之下,郭忠恕建议刘赟杀了郭威的使者以自立,刘赟犹豫了一下,没有及时动手,结果被郭威反捉并秘密毒死。于是,后汉灭,后周立。

作为前继承人重要僚属的郭忠恕只能亡命山野,躲过一劫。三年后,郭威死了,郭忠恕就接受了后周的征辟,担任《周易》博士,也就是研究《周易》的专家和教授。后周只存续了十年就被大将赵匡胤内部夺权、黄袍加身,郭忠恕也顺理成为了大宋子民,仍然担任《周易》博士。

祸从口出

进入宋朝后,郭忠恕本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当时有位精通《礼》学的老学者名叫聂崇义,世人都说他学问做得好,可郭忠恕偏不认账,总找机会戏弄他。“聂”的繁体是“聶”,由三个“耳”字拼成。郭忠恕就说:“近贵全为聩,攀龙即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意思是:“耳”和“贵”拼在一起就是“聩”,和“龙”拼在一起就是“聋”,尽管你有三只耳朵,却也没拼成“聪”。这是明摆着骂聂崇义昏聩、不聪明。聂崇义也不是嘴笨的人,立即从郭忠恕的名字上还击:“勿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二心”是指“忠”和“恕”都是心字底。聂崇义的还击可是相当厉害的,因为人臣是不能有二心的,于是郭忠恕再也不敢多说了。

郭忠恕还是个暴脾气。有一回在朝堂上他跟御史吵起来了。本来讨论问题争吵几句也没什么,大臣的唾沫星子溅到皇帝脸上也是常有的事。可郭忠恕却硬是把御史呈给皇上的奏章给撕了,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普通争吵变成了公然蔑视王法和皇权,其结果就是郭忠恕被发配到干州任司户参军,负责当地的户口簿籍工作。

干州在宋代时属于京兆府,位于现在的西安西边的干县一带。史料并未记载郭忠恕在干州都做了些什么,只是说他在“刑满释放”之后,就彻底给自己放了长假,辞官走人了。他没有定居在据说是他家乡的洛阳,而是游荡在岐雍陕洛间。岐指西岐,大约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一带。雍指陕西省凤翔境内的雍山、雍水之间。陕是陕州,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洛,则是指东都洛阳。从地图上看,这几个地方的纬度相差无几,但经度相跨甚大,西起长安一带,东至洛阳地区。这一地带在汉唐时代是全国最繁荣的商贸区,郭忠恕落职的干州正在这条商带上。看样子,当年他在干州发现令他感兴趣的东西了。

那到底是什么吸引着郭忠恕多年在这里流连呢?不妨试着猜测一下。一是此地一直是游侠儿纵横的地带。一百年后,年轻的苏轼去陕西凤翔任职时,还在这里遇到了正把自己当侠客的陈季常,二人还成为终生不渝的挚友。所以这里可能比较适合恢复自由身的郭忠恕。郭忠恕倒未必有任侠思想,但他的一些行为却具有任侠特点。比如有一回他硬要拉行脚役夫一起吃饭喝茶,役夫不敢同坐,郭忠恕说:“我所接触的人,都是你这样的,没什么区别”。再者可能是因为此地民间仍然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图籍书画和碑刻,这正是郭忠恕喜欢研究的。约百年后,大书画家文同经过这里时看到一位藏家极为丰富的藏品,下巴都要被惊掉了。所以,郭忠恕落职于干州,也许是天赐机缘于他。

郭忠恕在太祖朝的16年时间里,基本都是在体制外流浪。太祖驾崩之后,太宗登基。宋太宗是一位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皇帝,他听说郭忠恕的大名之后,立即派人将他召入宫中,授予国子鉴主簿一职,安排他刊定历代字书,这个工作倒是很适合他了。但是郭忠恕仍然“劣性”不改,口不择言,行为放纵。太宗皇帝爱其才,每每宽恕于他。可是他变本加厉,屡次借酒耍疯抨击时政,并且擅拿宫中物品卖了换钱,最后终于触怒了太宗。本来要判他死刑的,后来改为杖刑,并流配登州。登州在海边,位于山东半岛。郭忠恕走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时,突然对押送他的官差说:“我要死了!”然后在地上挖了一个洞,大约可以容下他的一张脸,然后低着头看着那个洞,就那么死了。官差拿了一张席子将他裹起来埋在路侧。几个月后,他的朋友想要改葬他,发现他的尸体非常轻,像蜕下的蝉壳。

郭忠恕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传闻越来越离谱,比如说他可以很久不吃东西,夏天曝晒不出汗,冬天凿冰洗澡等等。这些事都被记载在《太祖实录》里,说明当时的人并不觉得离谱,而是相信他修道成正果了。

是正统还是乖张?

还有一些碎片式的文字记载让人不得不怀疑郭忠恕的某些行为是别有用心。比如他讥讽聂崇义又聋又不聪明,显然不是针对聂崇义的名字或身体特征,而是批评他的《礼》学研究根本就没有入门。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进一步推测一下。聂崇义所研究的《仪礼》《周礼》《礼记》等儒家经典,最初被撰写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上古篆籀文字。如果聂崇义没有从上古文字的字形字义上去研究“三礼”,他得出的结果只能是“自说自话”。当然,这个“原罪”并不在聂崇义身上,因为后人用俗体字注释“三礼”可上溯于汉代。那么,研究“三礼”的正确模式是什么呢?郭忠恕没有说,可能秘密都在他所撰写的那几本字学著作中吧。

再比如,当他被宋太宗召回宫里时,宦官窦神兴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寓舍里。本来郭忠恕长得一腮美长须,突然就全部剃光了。窦神兴非常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要剃胡须,郭忠恕哈哈大笑,说是“效颦”,意思是学窦神兴的模样。窦神兴一听大怒,他是宦官,当然是没有胡须了。此事又给郭忠恕的“黑历史”添了一笔账。然而,郭忠恕当真是在嘲讽这个宦官吗?不,他是愤恨当权者不识人才。皇宫里至少也应该有接待外宾或外地官员的招待所吧,为什么却让他与宦官住在一起?当然,并不一定是窦神兴故意轻视于他,或许是因为郭忠恕的绘画太有名,所以窦神兴把他当画工对待。宋代画工的地位等同于仆役,所以像窦神兴这样有地位的宦官,把郭忠恕安排在自己的寓舍里,还是优待呢!郭忠恕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满腹经纶,应该享受文臣而非家奴的待遇,所以他剃胡须,是用自残的方式来抗议宋太宗不识人才、不懂真正的学问。

郭忠恕“出轨”的性情和经历,似乎是没法用儒雅和淡泊来形容的。然而从其成就来看,他又是一个非常正统的人。

从北宋一些重要人物的评论来看,郭忠恕最大的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字学,即关于文字音形义起源与演变的学问。有人曾经从洛阳龙门收得一方鸟虫篆碑文请郭忠恕释读,鸟虫篆是先秦篆书的变体,变化莫测,颇难辨识,但他却如读时文一般轻松释读出来了,这说明郭忠恕腹中藏有无数古文字,可以说就是一本活字典。他有几部学术著作被御府收藏,但由于是冷知识,所以读者不多。如他的超重量级字学专着《汗简》就是在深藏府库多年后才被李建中翻到。李建中从落款中的“忠恕”二字猜测是郭忠恕所撰写,另一位字学大咖徐铉帮他确认了这就是郭忠恕的著作。于是李建中既敬佩又膜拜,并用蝌蚪文重新誊抄了一份献给皇帝。

郭忠恕的三卷本《佩觿》也是一本字学著作。“佩觿”是一种玉器,其本义是指用来打结或解结的工具,引申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大致可以理解郭忠恕认为《佩觿》里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仁宗朝的状元宋庠(996-1066)晚年独好字学,曾经亲手校订《佩觽》,反复把玩。欧阳修在收集古人碑拓时,得到过一张郭忠恕的《说文字源》拓片,很是感慨,感叹国家兴盛百年,儒学成就显著,而字学这么重要的学问却荒废了。郭忠恕还有《辨字图》四卷,《归字图》一卷,《正字赋》一卷。如此看来,并不安份守己的郭忠恕其实一直都在埋头做学问呢。

其次是书法成就。一般来讲,字学专家的篆书都不错,这是因为上古文字学的书体是篆籀,写篆籀不只是写好看的书法,而是在传递古老的文明。郭忠恕的拿手书体也确是篆书。欧阳修曾经得到过郭忠恕用篆书写的《阴符经》拓片,他认为郭忠恕的篆法是自李阳冰以来写得最好的,其它人学李阳冰,最多也就只得个皮毛。后来他得到郭忠恕用小楷写的《说文字源》拓片时,倍觉惊艳,只可惜他的墨迹和拓片都不存世了。

(五代宋初)郭忠恕 《汉简》(局部)选自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

(五代宋初)郭忠恕 《佩觿》(局部)选自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文电子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7

再者是绘画成就。郭忠恕的画在当时就很受人追捧,但他不轻易落墨,倒不是变相抬价,而是要看心情办事。有人摸到了他的习性,就事先挂好绢帛,然后各种侍候他,他乐意了,自然就拿起笔来画,也不收人钱。如果侍候得不如意,他是绝不会动笔的。北宋御府收藏了郭忠恕34幅作品,其中多数为道教建筑,另外就是人物画。这么丰厚的成果,只能再次证明,郭忠恕是一位笔耕不辍的艺术家。

字学、书法、绘画都是郭忠恕的绝活。然而,他的成就只是这些吗?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能认识到郭忠恕成就的,必定在境界上能望其项背,而这个境界也必定不在书法、绘画等“末技”上,而是更玄妙的东西,因为有一些线索非常值得怀疑。

首先是他反复抄写《阴符经》。《阴符经》据说是由黄帝撰写,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等都为之作过注。《阴符经》并不长,只有四百多字,但其中包含的哲理却十分深奥,据说是集天地、人文、军事等诸多秘密于一体的一部奇书。郭忠恕在徐州辅佐刘赟时就用篆法抄过《阴符经》,并将它刻在石碑上。后人还见到过他用大篆、小篆、楷法抄写的《阴符经》,说明郭忠恕应该深入研究过并十分推崇这本书。

其次是郭忠恕异于常人的行为,比如,他为什么要骂别人是猫呢?难道他眼睛里看到的人类都是披着人皮的“妖孽”,还是他通过研究《周易》和道教经典、推算出他所处的动荡年代正是群魔乱舞的时代?这是另一门学问,不敢随意揣测。再比如他已经能很多天不吃东西,能预知生死,是不是说明他可能的确修炼了一些真功夫?

所以,虽然郭忠恕以其深厚的字学功力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但在其精神世界里,应该有比这些成就更为重要的东西,只是一般人看不懂。如果谁真能看懂,在郭忠恕眼里,他应该就不是猫了。

猜你喜欢
崇义
康养产业助力崇义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樊崇义
裴琰之
外媒炒作“中国阻止澳学者离开”
来瑱、梁崇义交替之际相关史实考述
2016青少年网球夏令营(崇义站)闭营
悲情谢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