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华《活着》中的奴性意识

2021-02-26 02:59孙婷浩岭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奴性

孙婷 浩岭

摘  要:《活着》是余华著名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社会动荡、历史变迁以及人生的磨难与挫折,身边的亲人们也相继去世,而在这种情况下,福贵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经历什么,他只求让他活着就好。他从来没想过反抗,甚至都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了活着他只能一味地忍受,这就反映出了福贵身上的奴性。事实上,不仅是福贵,福贵周围人的身上也大都有着奴性。在《活着》一书中,诸多人物都是奴性的牺牲品,被奴性所掌控。本文将探究余华《活着》中的奴性意识,分析造成奴性的诸多因素,寻觅造成奴性的根源。

关键词:奴性;《活着》;中国人

作者简介:孙婷(1999-),女,浙江宁波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中文系学生;浩岭(1955-),男,甘肃两当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

一、奴性意识的表现

(一)福贵身上的奴性意识

《活着》一书蕴含着奴性意识,主人公福贵身上有着深刻的奴性烙印。福贵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年轻时的福贵家境不错,可他却是家中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最后因赌博而把家产都赌没了,一下子变成了穷人。福贵他爹深受打击,气愤之余从粪缸上摔下来去世。福贵因他娘生病前去城里请郎中,被国民党部队硬拉去当了壮丁,回到家乡后发现他娘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因高烧变成了哑巴。而后,他的亲人们相继去世——儿子因献血而被医生活活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在生产过程中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在经历两个孩子的去世后离开了世界,后来女婿二喜在工作事故中意外惨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活活撑死。于是到了最后,只留下年迈的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地活在世上。福贵在经历这么多苦难的过程中,从未想为自己呐喊一声,甚至都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对于命运,他没有任何的反抗,只有顺从与忍耐,而他所有的忍耐,只是为了活着。然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应当有自己的思想,需要有生存的意义,福贵却认定“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一生都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而活,没有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为了活着,他不断忍耐、逆来顺受。

福贵从未反抗命運的种种不公,当自己的儿子有庆由于医生的失德活活被抽干血不幸逝世时,他也只是默默地背着儿子回家。福贵“是典型的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人民”[1]p39。福贵最后走出苦难,看似活得逍遥自在,实际上,他是孤独的苟活者,透着无穷的无奈与苍凉。他最后给牛取名为“福贵”,让牛和他同名,说明他的存在就如同动物一般,奴性使他不配称为人。牛永远不懂得反抗,它们没有反抗意识,只会听从人类的使唤,一味地忍耐、顺从。它们虽然力气大,但却非常软弱,对人类俯首称臣,承受着虐待,任人宰割,身上有着鲜明的奴性。晚年超脱的福贵就像牛,看似达观豁达,实则毫无尊严可言,内心凄凉而麻木,顺从于命运,有着深深的奴性。

(二)其他人身上的奴性意识

在福贵周围人的身上,也大都有着奴性。“医生的天职本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而小说中的医生为抢救县长的老婆,却抽干了福贵的儿子有庆的鲜血。余华在这叙述的是:不光是抽血者,当时在现场的所有医生关心的只是‘县长的女人的生命,而有庆的死只是换来了一句‘胡闹,这就揭示了在医生的心目中,只有县长的老婆,哪有百姓的子女!‘奴性使医生忘记了自己的天职,成了趋炎附势、草菅人命的刽子手”,[2]全无职业道德。在奴性的驱使之下,医生只是把县长的女人的生命视为生命,却把底层人民有庆的生命看得微不足道,这是多么的讽刺!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想象到这种膜拜权力,轻视底层人民的人大有人在,这似乎就像当时的一种“常态”——有钱有地位的人被膜拜,他们的生命珍贵至极,贫穷的底层民众则显得非常卑微,生命如羽毛般轻浮。“余华用这种看似极端的叙述,批判了千百年来蛰伏在中国人身上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奴性”。[2]

在当时,有钱有地位的人享有特权,没钱没地位的穷人为了生存只能讨好、服从有钱有权的人,全无自身的尊严与自主意识,这就体现出了奴性。福贵年轻时家境不错,当时的他上私塾从来不走路,都是雇工长根背着他去。当福贵去妓院浪荡时,还会让妓女背他回家,这都体现出了家境给人带来的特权。长根、妓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是由于自身的贫穷,迫于生计,只好为有钱人服务,这体现了长根及妓女的奴性。龙二在福贵有钱时尊称福贵“徐家少爷”,对福贵点头哈腰,当福贵因赌博而把所有家产都输给他时,他便立刻转换态度,直接叫他福贵。这前后的对比,也体现出了龙二身上的奴性——面对有钱人点头哈腰,没钱了便转换态度。

在福贵的妻子家珍身上也有着奴性。家珍对福贵从来都是逆来顺收,福贵在外面胡闹,家珍也从来不说福贵什么,只是在心中打鼓。家珍还会笑盈盈地伺候福贵吃喝,拐弯抹角地敲打福贵。当福贵最后一次赌博彻夜不归时,她也只是跪在福贵面前,恳求福贵跟她回去。当福贵赌博时,她没有责骂奚落福贵,哪怕福贵责骂她甚至对她大打出手,她都只是卑微地恳求着,这都反映出了家珍身上的奴性。

二、奴性产生的原因

(一)奴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奴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历史条件发展而产生。“在史前社会,氏族成员共同占用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3]p33因此,在史前社会,人们身上是没有所谓的奴性的。

“在进入阶段社会的过程中,财产私有化,各人的财产占用不均衡,人的地位有所不同,加上战争造成了大批俘虏,人们分成俨然不同的等级。上层人士高高在上,下层的或最底层的人群成为受奴役者”。[3]p34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层人民逐渐养成了服从的状态,也就出现了奴性。因而奴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奴性便会一直存在。在《活着》的那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处于不平衡状态,贫富差距大,人们地位不同。有钱有权有地位的人享有特权,没钱没地位的下层民众则只能服从于上层民众。《活着》中的福贵及周围人大都是下层民众,都是服从于上层人民的,当他们遇到比自己有钱有权的人的时候,由于他们的地位不如有钱有权之人,便会下意识地选择听从。医生之所以抽干有庆的血,是由于县长地位高,他得罪不起,必须想尽办法救县长的女人。长根以及妓女之所以背年轻时有钱的福贵,也是因为自己地位卑下,为了生存,只能去服务有钱人。因而,奴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时代决定了奴性的存在。

(二)人的主观性的影响

人的主观性对奴性的产生影响巨大,从客观上来讲,人格决定于社会和文化状况,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出自于人的主观性。在相同的社会和文化状态之下,人格却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地位较高,很富有,但却善于阿谀奉承,甚至丧失了自尊,而有的人虽然地位低下,比较贫穷,却很有骨气……因而,经济和地位都无法决定一个人的人格。奴性与人的心理息息相关,人之所以有奴性,与人的心理认知活动有关系。当人从心理上屈服于压力,从心理上形成服从的状态,也就产生了奴性。龙二其实就代表了一类人,他们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他们总会去讨好有身份地位的人,在他们面前点头哈腰,而对没钱没地位的人则又不屑一顾,完全换一副嘴脸。除此之外,书中的长根、妓女在心理上屈服于生活压力,为了生计,只能服从于有钱有权的人,奴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并且,当人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时,人就会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用人力去改变,不反抗命运,也不奋斗。当人出现这种主观状态时,奴性也会随之产生。事实上,人性中本就有软弱的一面,当人面对外在压力感到恐惧的心理之时,奴性意识也会大量产生。在《活着》中,福贵就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了信心,认定命运是无法扭转的,一生中遭遇的苦难都是注定的,他打心底里从来没有思考过去反抗命运,因为他在主观上已经认定这就是他的命,因而自始至终,他都只求活着,只要让他活着,哪怕失去一切也是可以忍受的。从这可以看出,福贵是一个懦弱、认命,没有思考过自己人生价值的人。而福贵之所以是这样的一个人,是因为他从心理上已经对自己的命运失去信心,他从心理上选择了服从,服从有钱有权之人,服从命运的安排,服从亲人的去世,这些都是他的主观性使然。

(三)宿命论的影响

宿命论的影响使得奴性心理进一步被固化。福贵始终相信命运,总是“用宿命来为自己的行为和及人格缺陷进行开脱和掩盖”,[4]p120体现出了福贵的愚昧无知,也使得他的身上有了奴性意识。福贵总是把自己的悲惨人生和经历视为是命运的安排,从不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面對亲人的去世,没有对其原因进行思考,只是一味地将一切归结于命运使然,从未为亲人争取。面对自己人生的不幸与悲剧,他怀着消极的逃避心理,从未为自己去斗争,只是用宿命掩盖一切,苟延残喘地活着。正是福贵这种安于现状、认命妥协的心理,使得他忽略了改变不公的命运的可能,没有去反抗。

参考文献:

[1]刘容.《活着》中福贵命运悲剧的原因.山海经,2018(15): 39.

[2]王静丽.解读余华《活着》中的苦难意识.读与写·下旬刊,2015(5).

[3]王玉德.奴性与病态 宦竖人格.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

[4]谢承育.余华《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解析.参花(上), 2016(8):120.

猜你喜欢
奴性
诺亚方舟上的生死狂欢:重读《日光流年》
《红楼梦》中袭人的形象研究
《药》中社会群体的奴性思维及其根源探微
试论《大好人江坤大》的奴性异化态势
鲁迅《故乡》“埋碗碟”悬案新论
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
多变与奴性:《动物庄园》中人性的探讨
中德文化中“服从精神”词义褒贬差异历史成因探究
愤青
炼狱中绽放的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