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一
摘 要:近年日本动画中出现了一批相似的、关于异世界题材的动画作品。本文对这些动画作品进行了分析与归纳,从其叙事系统以及深层结构总结出了5个主要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尝试总结这些动画作品的共同点,以及这些动画作品的表现方式与其传递内容,并探讨了这些动画作品对其主要观众群体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这些以异世界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可以归纳为一类-异世界类型动画。
关键词:日本动画;异世界题材;御宅族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2
异世界,指不同于现实的世界。东西方经典文学中,作者们用非凡的想象力描绘了他们脑海中的特异世界,如《神曲》中的伊甸园、《西游记》中的天宫。而在科学领域,也有着对异世界的猜想,例如平行世界。近年的日本动画作品中,特别是由漫画、轻小说改编的动画作品,有一部分关于异世界的动画。这些动画有着相似的叙事系统,按照托马斯·沙茨关于类型电影的定义,“电影类型本质上是一个叙事系统,它可以按照它的基本结构成分来考察。”[1]这些拥有异世界题材叙事系统的动画可以归纳为一个动画类型。这类动画描述了什么样的异世界,为什么异世界题材会流行?值得对其进行探讨。
一、概述日本动画中异世界类型
日本动画中异世界类型动画最主要的特征是作品中除现实世界以外,还存在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也即是在同一作品中存在两个设定系统,包含两套世界本体、场景、风格等。异世界最主要的存在意义在于通过类似“门”的媒介,使角色从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而异世界动画最大的魅力在于角色穿越到异世界后,由于角色身份的变化、所处世界的变化,导致角色对于自身的认识、要求与新世界体系发生碰撞,也即是内、外冲突所产生的张力。
异世界动画中,通常关于异世界本体的设定,也即是其形而上的设定,大多不会选择同现实生活一致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科学体系。而多设定为意识决定物质的世界观,例如魔法世界。在这类设定中,角色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对虚构世界的自然进行干涉和利用,在虚构的世界中产生现象,并对剧情、对角色在故事中的戏剧冲突产生影响。
由于异世界本体设定不同于现实世界,其基于不同的本体也让异世界中的环境不同于现实世界,例如没有科技的异世界中,也不会存在现代科技的产品,例如飞机、坦克、汽车等。而在魔法世界中,以魔力为动力来源的产品是虚构异世界中的主要工具,例如动画作品《骑士&魔法》中的魔法机器人。
社会学家涂尔干在社会形态学中提出,“社会是由大量的个人组成的,他们定居在地球上的方式,自然以及所有对于这些东西的配置影响集体关系。社会基质会根据人口的大小以及密度,集中在城镇或分散在乡村,根据城镇和房子建筑的方式,根据一个社会占据的空间是更广阔还是狭小,根据边界的自然以及跨越的道路而改变。在另一方面,基质的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有社会现象。”[2]由于异世界基于不同的世界本体设定导致不同环境产生,并因为环境会影响社会形态,因此在虚构的异世界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包括制度、文化、习俗等。
异世界动画在结构上,除了有形的场景与无形的社会结构等不同以外,如前文所述,基于不同的世界本体,在虚构的异世界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物种,例如精灵族、兽族、龙族等。而这些不同的宗族,也会伴生着不同的文化与其内在的制度、关系结构。通常,在异世界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故事的主要戏剧冲突之一。
二、日本异世界类型动画叙事特征分析
通过对日本动画中异世界动画作品的分析,本文总结出5个主要叙事特征,分别是1.原生世界、2.异世界、3.“门”或“事件”、4.不同的社会结构、5.主角携带经验、技术或获得新的能力。
原生世界作为第一个特征,通常在动画作品中表现为当代的现实世界。故事具体发生地点则为的日本,通常是东京。而男主角通常是日本的高中生,偶尔也有成年的公司职员的设定。本文认为,设定为成年职员的目的在于使角色拥有更多的技术能力更具合理性。例如在《骑士&魔法》中,男主角在现实社会中是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程序员。由于其编程技术的优秀,当其来到新的魔法世界时,通过使用其编程技术,成功的建造了许多超越魔法世界的魔法机器人。原生世界除了表现当下日本社会,以及角色的生活、学習或工作环境以外,还隐藏地表达了更多的信息,例如现实日本社会中的文化与社会规则。角色作为该社会中的一员,有着环境对于角色本身的行为预期。而关于角色最重要的一个设定则是,角色是普通人。
第二个特征则是异世界。如前文所述,异世界设定通常有不同的本体论,最常见的则是有着以魔法为基础的自然法则。在魔法基础上,会产生掌握魔法的优等群体以及不掌握魔法的弱势群体。在动画作品《零之使魔》中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女主角露易丝是会魔法的女性角色,其初始地位则是贵族,在故事中后期,由于发现其使用的魔法属于非常稀有的、顶尖的零之魔法,因此其地位从普通贵族升级为王位候选人的高级贵族。在这样的设定下,个体的能力通过其掌握的魔法所体现,成为提升个体身份地位的工具。
第三个特征则是,作品中通常存在连接两个世界的媒介-“门”或“事件”。媒介的形状通常由圆形或方形的二维的面组成。在角色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二维的面会突兀地出现在角色的面前,当角色接触到它或走进它时,将被带入异世界。而事件则是另一种媒介的表现方式。事件包含角色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事故,于异世界重新获得生命;或者在现实世界中体验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则异变、过渡为异世界。通常在游戏类异世界中会采用虚拟世界异变的方式,例如在《记录的地平线》中,现实世界中的男主角在生活中在玩一款网络游戏,而某一天游戏运营商决定关闭服务器,男主角在游戏中等待服务器关闭时,游戏世界转变为了异世界。自此,男主角无法退出游戏,而只能生活在与游戏非常相似的异世界中。
“门”或“事件”作为连接两个世界的媒介,本文认为其主要意义有两个:1.携带现实世界经验、技术等前往异世界;2.作为移情对象的角色的连续性。在第一点中,由于角色的穿越,因此将现实世界的经验、技术携带致异世界成为可能并合理。而第二点,由于在动画作品中,现实中的高中生男主角更容易成为动画观众的移情对象,因此通过媒介,观众先移情于某高中生,然后再穿越到异世界中,相比于直接在异世界开展生活使观众更加契合于角色的属性。
第四个特征则是不同的社会结构。正如前文所述,不同的世界本体会产生不同的世界观以及掌握不同生产力的族群,因此其社会结构也是不同的。在异世界动画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相对保守的等级制度社会结构。而角色由于其从现实世界携带的现代科技、经验,或者是在穿越中获得的超能力,通常会使角色掌握先进生产力,在异世界中处于优势地位。
第五个特征则是主角携带经验、技术或获得新的能力,即使角色仅有现实世界高中生水平的文化程度,在科技原始的异世界中也能大放异彩。例如在《记录的地平线》中,当普通游戏玩家进入异世界以后,通过掌握蒸汽机等原理简单的知识,也在骑马或骑飞龙的原始科技世界里体现出了生产力的先进性。也因此促使动画中的角色们与异世界的原住民贵族们对话时,处于优势地位。除携带现实世界的科技、经验前往异世界以外,通常还有在传送中获得超能力的特征。这类特征一般会以神的祝福等方式体现,或者在游戏类的异世界中,角色原本在游戏中的技能变成了异世界中的能力。
三、日本异世界类型动画人物角色特征分析
日本异世界类型动画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身份地位通常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这一特征也是该类动画有着非凡魅力的原因。特别是当角色获得超能力时,角色的身份地位转变是巨大的。
异世界类型动画中,主角男性通常设定为普通中学生,如《带着智能手机闯荡异世界》中的望月冬夜、《异世界的圣机师物语》中的柾木剑士。在极少数动画作品中,主角男性设定为普通公司职员,如《骑士&魔法》中的艾尔。美国社会学家大卫·格鲁斯基(David Grusky)认为,个体的职业分配是个体在社会分层系统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原因之一。[3]
按照该理论,角色初始设定为普通中学生及公司职员,过着日常生活。当角色穿越到异世界后,其携带现代工业社会的科技、经验或者在“事件”中获得新能力,使得角色在异世界拥有了改变自然的非凡能力。例如在动画作品《带着智能手机闯荡异世界》中,男主角死亡后获得了超能力。由于角色掌握了先进生产力,使得其在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也得到提升。就如大卫·格鲁斯基研究中所说,“社会等级非常严格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也会因为有着更强的能力而有着地位上升的可能。“[4]角色原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身份改变,得以在异世界中得偿所愿。
四、日本异世界类型动画的观众群体
日本社会学者杉本良夫在其著作《日本社会简介》中对于日本动画消费群体-御宅族,描述到,“显著部分的御宅族观众是普通工人(零工)和年轻的甚至高概率从学校辍学的青年。”[5]他同时论证说,“在日本的工作狂文化下,只有这些普通工人(零工)才有时间和空间来消费御宅族产品。”[6]同时关于日本社会分层的论述中他说,“日本社会的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是强烈基于教育学历。”[7]因此,缺乏名校和高等学历的普通工人与辍学青年,由于缺乏文化资本,大概率处于日本社会底层。
美国编剧教授罗伯特·麦基在其经典编剧教材《故事》中说,“平静导致无聊。”[8]因此,在动画作品中,作为学生或公司职员的角色,以及将角色作为移情对象的动画观众,都处于一种平静且无聊的生活状态。而异世界作为不一样的世界,本就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同时也让角色在异世界掌握先进的技术或超能力,使角色从凡人变为异世界中非凡的英雄。而观众在这样的变化中得到满足。
结语:
英国动画学教授保罗·威尔斯在其著作《动画:类型和作者》中提出,“对纯粹的动画类型的定义是有争议的,但他建议观察动画的‘深层结构。”[9]他同时认为,“类型通常是重复的讲述同一个故事。”[10]本文认为,异世界动画作品有着相似的深层结构,有着相似叙事。而最显著的,则是日本动画观众对异世界动画所讲述的内容已经有了心理预期,因此本文认为日本动画中的異世界题材动画可以归纳成为一个类型。
参考文献:
[1]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2.
[2]Durkheim E. 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nd selected texts on sociology and its method[M]. Simon and Schuster, 1982.
[3][4]Grusky D. Social Stratification, Class, Race, and Gender i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 Routledge, 2019.
[5][6][7]Sugimoto Y. An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society[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8]McKee R. Story: style, structure, substan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M]. Harper Collins, 1997.
[9][10]Wells P. Animation: genre and authorship[M]. Wallflower Pres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