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新,单存密,董丽媛,张彦玮,张迪,费月阳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矿医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肾结石是临床常见结石类型,多因钙、尿酸、草酸等晶体物质在肾脏中异常堆积所致,属于泌尿系统多发性疾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以青壮年群体为主[1]。肾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以及饮食等因素的改变,肾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外科手术是肾结石的常见治疗方法,较为常见的如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两种碎石手术均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但是临床对于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肾结石,在治疗效果方面仍旧存在较大的争议,二者孰优孰劣仍旧有待进一步探究证实。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82例肾结石患者,针对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碎石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2例视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41例,B组41例。A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34.16±2.14)岁;结石直径<2cm有21例,≥2cm有20例;病程在3个月至4.5年之间不等,中位值为(1.9±0.4)年。B组:男2 5例,女1 6例;年龄2 0-6 5岁,平均(34.08±2.10)岁;结石直径<2 cm有22例,≥2 cm有19例;病程在3个月至4.8年之间不等,中位值为(1.8±0.5)年。。两组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入院后经X线片、肾盂造影、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肾结石者;有手术指征者;年龄在18--60岁范围区间者。排除标准:剔除输尿管结石者、膀胱结石者、术前出现发热者、术前出现脓尿者、尿道畸形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者。
1.2 手术方法
1.2.1 A组碎石: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引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方式为全麻,将输尿管硬镜妥善置入患者膀胱内,再将斑马导丝插入患者的患侧输尿管开口,对输尿管进行扩张处理,而后将硬镜退出,经保留的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外鞘,随后置入输尿管软镜,结石部位明确之后,将钬激光光纤(200μm)置入其中,击碎结石,后留置F双J管,术后2-4周可拔除。
1.2.2 B组碎石: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俯卧位,全麻,通过腹部B超明确结石位置,进行肾穿刺,对通道进行扩张处理,随后建立起取石通道,经输尿管硬镜或标准肾镜工作通道进人,利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后留置肾造屡管、5F双J管,术后3d拔除肾造屡管,术后2-4周拔除双J管。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各手术治疗指标和结石清除率。手术治疗指标包括碎石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直径。②结石清除判定标准:碎石后经检查未发现残留结石,或发现的残留结石直径在3 mm以下,且相关肾结石症状表现消失。③在术前、术后24 h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的Cor(血清皮质醇)水平、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的比较。A组碎石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的比较(±s)
?
2.2 两组结石清除率对比分析。A组结石直径<2cm结石清除率高于B组,结石直径≥2 cm结石清除率低于B组,但两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结石清除率对比分析[n(%)]
2.3 两组围术期应激指标对比分析。术前,两组应激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or水平、SOD水平均有所波动,但A组波动范围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围术期应激指标对比分析(±s)
表3 两组围术期应激指标对比分析(±s)
?
肾结石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病痛,引发身心健康问题[3]。直径,肾结石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多数研究指出其发病与尿路感染、梗阻、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遗传、饮食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等是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4]。对于肾结石患者而言,若结石直径较大,会造成严重的腹痛、钝通,使得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无法正常进行,严重降低健康水平。
临床对于肾结石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腹取石、腹腔镜切开取石、经皮肾镜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等。传统开腹取石和腹腔镜切开取石尽管操作起来成熟度较高,但是对患者的创伤非常大,已经无法再满足实际需要[5]。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碎石使用率相对更高,效果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具有良好的碎石效果。目前,临床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碎石的效果存在较大的争议,为此本研究对其展开详细的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碎石时间长于B组(P<0.05),说明输尿管软镜碎石的所需的操作时间,相较于经皮肾镜碎石更长,这与二者碎石操作特点密切相关,输尿管软镜相对更加复杂。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A组均明显短于B组(P<0.05),输尿管软镜充分体现了微创的特点,对机体的创伤更小,引发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少。在结石清除率方面,A组和B组在<2 cm和≥2 cm的结石直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结石清除率来看,二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经皮肾镜碎石可能更适合直径≥2 cm的结石,而输尿管软镜碎石则更适合直径<2 cm的结石[6]。Cor与SOD属于临床常用的应激反应指标,其变化程度可以反应出创伤程度。此次研究结果2.3显示,A组患者的Cor水平、SOD水平波动范围小于B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A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创伤更小。
综上所述,临床肾结石的手术治疗中,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碎石均是常见的碎石手段。经皮肾镜碎石术碎石时间更短,但创伤性更大,适用于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碎石时间更长,但创伤更小,适用于结石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且患者在围术期不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