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马图》看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2021-02-26 09:04赵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白描

【摘要】线描是中国画最具特色的表现技法之一,白描可以说是线描发展的绝对高度。李公麟在前人“白画”的基础上,将“白描”艺术发展成为国画中的独立画科。他所描绘的物象完全以墨线勾勒而不着色彩,线条抑扬顿挫、强劲有力,韵味十足。谈到李公麟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品《五马图》,该作品是根据写生创作的,此作品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马的外形,而且还将马的内在结构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李公麟的白描艺术进行研究。首先,简要阐述《五马图》的画面内容;其次,详细论述李公麟的白描艺术;最后,分析《五马图》所体现的白描艺术。

【关键词】李公麟;白描;《五马图》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90-03

【本文著录格式】赵晓燕.从《五马图》看李公麟的白描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90-192.

李公麟,字伯时,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在对前人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更自立意,专为一家”,在绘画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对中国绘画最大的贡献就是将白描艺术从绘画中分立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李公麟的一生可以用孜孜不倦来形容,仅在《宣和画谱》中载录的作品就多达107幅,其中《五马图》就是他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性的作品。

一、《五马图》画面内容解读

作品《五马图》为纸本白描,该纸本手卷纵高29.3厘米,横长225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1]。《五马图》为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代表画作,全卷分为五段,画中从右到左依次描绘了外国使节进献给北宋宫廷的五匹毛色、体态、年龄不同的骏马以及牵马者。一人一马,一字排开,形成一个连贯的仪仗队。画中无作者款印,为表现其真实性,前4匹马后,各有黄庭坚签题的马名、产地、年岁、尺寸,通过题签对各匹马的进贡时间、进贡者以及马的名称与体高尺寸做了详细的注解,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将画中马儿逐一编号,马儿依次序命名为:“①凤头骢”“②锦膊骢”“③照夜白”“④好头赤”“⑤满川花”(见图1)。画面上虽然没有画家的落款,但卷末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 “李公麟作”的题跋,指明该画作者是其友人李公麟。画面中的人和马都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而来的,神态描绘自然,个性鲜明,结构准确,笔墨简结而含蓄,给人营造了丰富、耐看的视觉效果,具有很明显的“文人画”的笔姿意趣。

二、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李公麟的绘画题材表现范围较广,道释、人物、鞍马、宫室、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古画临摹,能“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他在对前人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而自成家数,其白描画法更是如此。在其传世作品中不难看出线条的浓淡、虚实、粗细、疾徐、刚柔、曲直等丰富的变化,以此来表达所描绘对象的形体、质感、运动、空间、神气等,使艺术作品成为形神俱足的造型艺术形象,从而达到虽未施色彩,却熠之生辉的艺术效果,并具有素雅、净爽的文人士大夫艺术情趣。

所谓“白描”是一种高度简洁而又效果明快的绘画技法,它不施色彩,仅用墨线勾勒,有时可略用水墨渲染,通过用笔的轻重、转折、提按、浓淡来表现物象,线条朴素、简练而富有韵律,从而使画面产生特殊的韵味。在中国绘画史上,白描又称线描,从字面分析就是用“线”描绘物象以达到造型的目的。在画科中,早期白描本是作为绘画的底稿而存在的,是画家为了绘制大幅作品而先画的草稿。直到宋代李公麟的出现,画家把这种底稿发展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性质、丰富表现力的独立画种——白描,《五马图》的完成正是这一画种确立的标志。《五马图》整幅作品中人物、马匹均以线条勾出,造型简洁概括,局部略施淡墨渲染,增加了线描的艺术表现,画风朴素动人、富有情趣,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自此之后,他的白描技法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几乎所有的白描人马画无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2]。李公麟对中国绘画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文人画的影响颇为显著。

我们的先贤根据“用笔”“用线”将“线描”技法总结为“十八描”,每种线根据其特点有相应的名称。“十八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顾恺之为代表的“游丝描”类,与它相似的线描有“曹衣描”“铁线描”“琴弦描”,此类线描的特点为:线条比较均匀,变化少,给人以含蓄之感。第二类是以吴道子、李公麟为代表的“柳叶描”类,与它相似的线描有“枣核描”“行云流水描”“橄榄描”,此类线描的特点为:线条如行云流水般肆意放松、奔放,给人以洒脱之感,线条韵味十足。第三类是以梁楷为代表的“减笔描”类,与它相似的线描有“竹叶描”“柴笔描”,此类线描的特点是:线条变化不一,具有概括性,略带有些拙气,但也不缺乏韵味。

三、《五马图》中所体现的白描艺术

在古代,“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无比重要,一方面是它是人们长途跋涉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它是英勇善战的将军们的坐骑。在宋代,马匹并非一直处于充裕的状态,因此宋代宫廷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马匹的质量与贸易的正常发展,例如:在管理上设置了专门机构中央骐骥院、地方牧监,体现出宋代宫廷对战马的重视;在制度上采取向边疆少数民族招马的政策,以提高马的价格来保证战马的来源。黄小峰先生在其所写的《重访<五马图>》一文中已从宋代马匹的品评标准和价值这些方面做了精辟论述,笔者在此文中不再重复引证。综上所述,得出产地、体高和年龄是评价马匹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五马图》中,根据题签发现,这些马均是8-9岁的青壮年良马,其中“②锦膊騘”和“④好头赤”体高约为143厘米,而“①凤头騘”更是高达167厘米。与此同时,宋人认为毛色也是评价马匹优劣的重要因素,白马属于上等马匹,而驄马、赤马为中等。这三种毛色的马在《五马图》中均有表现,③照夜白是白马;①凤头驄、②锦膊骢属于骢马;④好头赤为赤马。

《五马图》描绘的正是边疆献给北宋中央政府的五匹骏马以及牵马的奚官及圉人,此图是李公麟传世作品中被断为真迹的作品,采用的技法是较为擅长的白描。五匹马先用线条勾勒轮廓,在局部用淡墨晕染,用淡彩描绘的部分仅存在于马身斑纹、鬃毛和牵马人的腰带、帽子等部位。从手卷可看出五匹骏马形态各异,温顺的待在那里,可见它们都是经过有素训练的。从马的外轮廓就可看到它们胖瘦的体态、皮毛与斑纹所散发的光泽。画家用简练的极具表现的线条描绘了牵马者的身份、民族、状貌、年紀甚至于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对他们衣褶的处理上,也可看出李公麟高超的表现力。下面对李公麟的《五马图》做详细分析。

画面自右向左第一段描绘的是①凤头骢,根据题签可知:此马是宋哲宗元祜元年(1086 年)12 月16 日于阗国进贡的,时年8岁,体高五尺四寸。“騘”马一般为黑白杂毛、远望为青色的马,身上常常带有暗色的斑纹。“①凤头騘”具有典型的騘马特征,但全身以浅色调为主,只是在鬃毛、尾巴和腿部膝关节以下的部分有较重的花斑。画家在用笔及形象塑造上都别有风味。首先,马儿用笔圆润、清爽而又含蓄、细腻,线条虚实结合,马的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在形象塑造上,这匹马体态结实,马的鬃毛较其他四匹都要长一些,在马身与前腿处画家用点染法画出斑状花纹,使马的层次更加丰富,马鬃、马尾的用笔,丝丝入纸,虚实相生,富有活力,即使有飞白扫出,依然不虚弱,不散乱。在画面中,人物的表现也毫不逊色,牵马者身材高挑,体态微胖,鼻梁较高,头戴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尖角帽子,表情从容,目光深邃的看着马儿,抱揣的双手紧握着缰绳。人物线条坚实而富有弹性,面部刻画精细,神态自然传神,整幅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二段描绘的是②锦膊骢,根据题签可知:此马时年8岁,体高四尺六寸。“②锦膊騘”虽然也是一匹騘马,但较“①凤头騘”相比起来,“②锦膊騘”的騘马特征并不明显,只是在颈部有一片花色斑纹。这片花色斑纹面积虽然不大,但深浅交织的騘马特征比“①凤头騘”身上的斑纹显眼得多,这片斑纹与它的鬃毛、尾巴的毛色深浅交错,相互呼应。此马较其他几匹显得瘦小轻巧。画家在马尾、马鬃、马腿处用淡墨进行了刻画,给画面营造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马的体态无论是从背部,还是腰腹部,都用流畅、圆润的线条勾勒出来,显得非常温顺。牵马的奚官头戴草帽、留着八字胡牵引着马儿迈步前行,画面生动而富有节奏感。

第三段描绘的是③照夜白,根据题签可知:此马是元祜三年(1088 年)闰月19 日西羌首领温溪心进贡的。③照夜白是五匹马中最健硕的一匹,它浑身雪白,画家为了突出马的白,刻意在马腿、马尾、鬃毛等地方用稍重的墨色勾勒,并稍加渲染来反衬马的白,就连尾巴都用极其淡的线条表示白色,似乎让人们感觉到这马儿“白”的真能“照夜”,并给人以轻快灵动之感。与此同时,画家又用浓墨来画缰绳,与马儿的雪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画面营造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对细节刻画上,李公麟着重对马头进行刻画,从用笔上看,空勾中隐现神韵,但也不乏对马的骨骼与体积感的塑造。在马鬃、马尾的表现上,用笔之处脉络清晰,有种俊美、飘逸之气,给人一种特殊的韵味。牵着这匹白马的奚官是一位为朝廷服务的汉人,他身材高大魁梧,体态微胖,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足蹬筒靴。他右手正抓住靠近马头的缰绳往下拉,意欲牵着马儿向前走。马儿也因此低下头,显得十分温顺、配合。

第四段描绘的④好头赤,根据题签可知:此马是元祜二年(1087 年)12 月 23 日于左天驷监拣中秦马,时年9岁,体高四尺六寸。④好头赤是一匹棕色的马,因此画家在表现的时候给这匹马浑身着淡墨,并在马腿、马背和腹部进行烘染,使得马儿更加具有真实感,也与照夜白的毛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头赤与其他四匹马相比较瘦,因此马身线条格外清晰明朗,一方面画家在刻画马儿的肥瘦,另一方面画家意在表现马的健康。整匹马用笔浑穆劲挺,把马的意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矫健如龙之态。牵马者是位异族人,他身材偏瘦,眼睛深邃,长着高挺的鹰钩鼻,浓密的胡子打了个结。他头戴一顶幞头,身上的袍子随意的系在腰间,右面的肩膀袒露在外面,赤脚光腿,左手拿着一个给马洗澡用的毛刷,从他的形象推断,他刚在河里给这匹马洗刷完毕,自己还未穿戴整齐。他身体前倾,似乎要拉着马儿前行,但从马儿站立的四腿、好似撅着的屁股来看,这匹马好像不愿意前进,画家生动的表现出了一个淳朴的劳动人民形象。

第五段描绘的是⑤满川花,也是此卷中的最后一匹马。这匹马的题签现已遗失,据记载当是元祜三年(1088 年)正月初一西域某国进贡的。“⑤满川花”较前四匹马的装束有很大的不同,除画有络头外,画家在这匹马的嘴里还画有骑乘时用来控制马匹行为的重要马具——衔和镳。较之整幅画卷其画法最为独特:就用笔而言,线条多有转折,在马颈与腰、腰与后胯处多有方笔的使用;四蹄用线力道十足,骨骼的硬度和轻盈的动感被李公麟用极富表现力的线条刻画出来。身上的花斑墨色层次丰富,背部、胸部的花斑与线条结合的恰到好处。在马头的处理上,画家用墨色的浓淡把正面和侧面加以区分,使马头塑造的充满体积感和块面感。再看牵马者是一位汉人,体型微微发胖,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袍,一手拿着马鞭、一手握着缰绳,似乎对马儿慢吞吞的动作不满意,正举起马鞭准备抽打马儿,而这匹马也似乎感觉到了主人的不满,扬起后蹄把头扭向一边来躲避正要下落的皮鞭,细节的刻画真实准确,又显示出较强的动态感。

综观《五马图》不难发现,五匹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它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气十足,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都是经过有素训练的;五位牵马者中有三人为西域装束,两人为汉人,他们有的饱经凤霜、谨小慎微;有的身穿宫服,执缰阔步,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其精神气质亦有差異。《五马图》可谓是白描艺术的经典之作,此作品被后人称为宋画第一,成为后人画鞍马与人物的范本。

结语

李公麟继承了吴道子作人物画用“白描”的手法,但他的线条不像吴道子笔劲泼辣,锋芒毕露,而形成了一种“平淡”的人物画风格。尽管张萱、周昉的线条是为画面着色而服务的,但李公麟也借鉴了其婀娜之势,创造了含蓄而刚劲的线条,被世人尊称为“白描大师”,开辟了绘画史上的新篇章,对中国画的“以线造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公麟的“白描”,改变了北宋人物画的造型传统,丰富了民族艺术的表现方式,对元明清人物画的发展居功至伟[3]。

参考文献:

[1]黄小峰.重访《五马图》[J].美术研究,2019(8).

[2]王愿石.论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陶月利.浅析中国画的造型艺术——灵动的线 [J].青年文学家,2010(7).

作者简介:赵晓燕(1986-),女,山西省吕梁市人,汉族,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理论和创作。

猜你喜欢
白描
观音送子图
白描式语言
浅谈中国白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浅析徐蒋素描教学体系对人物画的影响
细描淡写见真淳
白描,你也可以
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作品的讽刺艺术
张自启白描选页
吴绪经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