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明
摘要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选择玉米栽培地点、土壤预处理、精选玉米种子与拌种、合理灌溉与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期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病虫害;主要问题;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151–02
玉米同时兼备保障我国粮食供给,促进多种现代化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化工、养殖产业)发展的功能,对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工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其他农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全国各地的农用耕地流转现象较为普遍,玉米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对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现代化方案,为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1 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化技术
1.1 播种地点的选择与土壤的预处理
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相比,玉米的抗逆性相对较强,但其土壤品质和土壤中可利用有效成分的供给仍然是保证玉米高品质、高产量的基础条件。种植户应通过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玉米播种地点的选择以及前期的土壤预处理工作。
(1)所选择的玉米栽培地应具备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等基础条件。
(2)在玉米播种前半个月左右,选择耕地拖拉机进行土壤的翻耕、平地、起垄等整地工作,在整地过程中,要注意重镇压处理,从而提高土壤的松软程度、土壤储蓄水源的能力以及土壤中的O2含量,全面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的整齐度。
(3)土壤土质的优化处理,主要是借助测土仪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对土壤的各项指标(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可利用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精准的检测,然后依据玉米前期生长需求进行底肥(主要包括鸡粪、猪粪等畜禽粪便)、菌肥(主要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可直接吸收肥料(主要是指氮、磷、钾)按科学比例的补充,从而保证玉米发芽、出苗以及苗期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
1.2 选种与拌种
玉米种子含有玉米生长、发育的全套基因,种子的精准选择与科学拌种是决定玉米品质和产量关键因子之一[1-2]。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综合气候、市场以及玉米产业发展规划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玉米品种。
(2)对种子进行精选,主要是借助比重选种、种子晾晒等方法,进行玉米种子饱和度、健康度以及品质的筛选,从而确保玉米种子播种后发芽率可以达到在90%以上。
(3)科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在玉米播种以前可以选择先正达健壮(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2.2%氟唑菌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沪联植保的沪拌(22.2%噻虫嗪·1.1%咯菌腈·1.7%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等种衣剂进行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以及蓟马、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进行有效预防。
1.3 合理播种
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播种,可保证玉米苗齐苗壮,提升产量。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1)依据本地区的天气变换情况,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规避恶劣天气进行,有效避免霜冻、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对于玉米植株的破坏[3]。
(2)依据玉米品种和土壤土质进行合理厚度的覆土工作,从而为玉米的发芽和出土创造适宜的环境。
(3)结合本地区的光照条件,依据不同玉米品种耐密程度、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采取间苗、补苗等合理手段实现单位面积玉米产量的最大化。
1.4 灌溉与施肥
依据本地区的地理特性,进行玉米灌溉与施肥的全方位现代化升级,改善玉米品质、增加玉米产量、提升农民收益。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实施。
(1)建立以现代化设备为基础的玉米的科学灌溉体系,依据玉米栽培的规模,通过合理引入现代化灌溉管道(主要以微喷和滴管为主)以及施肥设备(比如水肥一体机),依据玉米各生长阶段对于养分和水资源的需求,进行精准灌溉和营养成分的补充,不仅可有效提升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且可有效降低玉米生态系统的湿度,遏制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的扩散[4]。
(2)在玉米的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及时补充水资源与营养成分,促进其生长、发育。
(3)在施肥过程中,最好使用复合型氮、磷、钾肥料,关注微量元素(主要包括Zn、Mn、Cu等)的合理补充,避免因“缺素症”的发生,限制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 科学除草
一般性杂草与玉米同属禾本科植物,限制了玉米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应在合理时间段采取以下科学措施进行玉米田杂草的清除。
(1)在玉米播种出苗以前,可在玉米田栽培地喷施萌盖(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或科赛基农的封光(17.5%二甲戊灵·4%乙氧氟草醚·30%乙草胺乳油)等除草剂进行各类杂草的防治,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喷施苯唑草酮等除草剂杀死各类杂草。
(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借助定期深松对玉米田的杂草进行清理,从而将杂草对于玉米的危害降到最低。
2 玉米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技术
2.1 基础防治技术
基础防治技术的关键是在玉米生态系统创造利于玉米茁壮成长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扩散的环境。具體包括以下措施:(1)对于玉米的病叶、病株以及靶标害虫数量较多的玉米植株及时清理,并集中销毁,从而有效限制病虫害的传染源;(2)选用抗病虫品种,如德美亚3号、东农254、大德317对于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具有良好的抗性[5]。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技术。
(1)釋放赤眼蜂,从而完成对玉米螟虫卵的有效寄生,破坏其虫卵的正常孵化。
(2)喷施丰戈(8 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劲度(10亿PIB/mL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翠卉(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生物农药对玉米螟、斜纹夜蛾、茎基腐病等多种玉米病虫害进行预防与防治。与普通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对环境污染程度较低、对病虫害持续控制、不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等优势。
3 结束语
对玉米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以及病虫害是加速玉米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各地农业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玉米产业对维系民生、促进工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入适宜本地玉米产业发展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玉米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永鑫.吉林通化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 2019,39(26):70.
[2] 古青光.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14): 133-134.
[3] 罗玉鑫.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9(9): 81-82.
[4] 王洪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70.
[5] 郑玉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3):17.
责任编辑:黄艳飞
The Analysis of Maiz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Techniques
ZHAO Yan-ming (Gongzhuling City, Changchun, Jilin 136108)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maiz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t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ize cultivation and pest control. It is suggested that measures such as selecting reasonable corn cultivation sites, soil pretreatment, selecting and dressing corn seeds, reasonable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est control can be taken,carry out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corn.
Key word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maize; Diseases and pests; Main problems; Integrated co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