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钢
摘要 旅游业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因此该市旅游气象服务质量必须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气象部门根据主要景点的气象地貌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对自然风光景区而言,气象服务需要根据观光景色,提供最佳观赏期预报和特色景观区域天气预报等服务。对专题类旅游而言,灾害性天气预报预防是首要的,严防次生灾害扩大影响,需提供精准的短期天气专报,针对特色旅游,提供特色服务,开发研判优化气象产品,科学提供旅游规划。
关键词 乌鲁木齐;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059–02
旅游气象服务于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与一般气象服务比较而言,其产品直接面向旅游产业,利用专业气象预报技术、平台、方法,针对不同景区特点,研发符合旅游信息需要的产品,为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提供气象服务[1]。目前,我国旅游气象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兼具为旅游市场提供气象商品的功能。对乌鲁木齐地区的公众出行或旅游气候资源的开发,或景区管理者做出有效决策而言,旅游气象服务越来越重要,传统单一的天气预报已无法满足旅游供需双方的要求,本地区旅游气象服务亟需展开多种形式的创新。
1 气候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1.1 气象旅游资源
云海翻腾、朝升暮落、雾凇等天气现象是一种特色旅游资源。气象旅游资源具有不稳定性、流变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点。不稳定性如多数气象旅游资源需要特殊天气现象触发,历时较短发展迅速,云景、雾景、虹景皆属此类。要观赏此类美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离不开气象服务。流动性如雪景和雨景,无固定的形态和界限,雪景和冰景随气温和地形等条件变化而融化或移动。周期性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和年变化,日出、日落随昼夜变化而出现,午后多雷雨、云海和佛光,夜间月色和夜雨,气象旅游资源在更替中不断展现,可永续利用。地域性则表示不同地区的气象旅游资源不同,差异明显,往往受海陆位置、地貌和纬度的影响大,如水文特征和植物分布与地域性关系较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明山地地区的气象旅游资源巨大的地域差异[2]。
1.2 气候对旅游的影响
(1)气候条件与自然景观的形成密切相关。气象旅游资源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于气候变化,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乌鲁木齐市一年四季均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借助于特定天气来构景,云、雰、雨、霞等需与山、林、水相结合才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增加特色旅游内容。(2)积雪、细雨、微风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是高强度的风、雨、雪会对各类基础设施造成损坏,严重威胁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3)天气影响游客体验感。适宜出行的天气可以为旅游活动提供匹配的环境条件,而恶劣的天气会阻碍人们出行。候鸟迁徙群、花开、彩霞等特色旅游项目由天气条件所决定[3]。
2 乌鲁木齐市旅游气象服务的现状
乌鲁木齐市境内冰川隔壁、沙漠绿洲、雪山湖泊相映,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气象部门服务于旅游兴市的战略,根据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旅游气象服务大做文章,为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尽心献力。
2.1 完善气象旅游服务体制机制
气象部门主动积极与旅游、交通部门合作,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明确共同加强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探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障和修复工作。为防止突发性灾害事件带来的危害,及时修订旅游气象应急预案,提高景区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工作,对主要风区和景区内交通主干线的气象观测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实现旅游、交通、气象服务深度融合。本市内旅游景点气象网站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与交通部门联建的公路交通气象站实现了实时的数据传输,丰富旅游气象的共享数据。为提高气象数据发布质量,不断完善智慧旅游气象发布渠道,景区天气预报预警坚持精细化,树立创新意识,不断研发新产品,在气象服务产品中大力推荐本市优质旅游资源,在气象微信公众号和官微中开通景区天气版块,发布旅游景区和交通站点天气预报,旨在使气象服务聚焦于旅游、贴近人们的生活[4]。
2.2 助力乡村生态特色游
生态气象游是与美丽乡村建设连接紧密的旅游名片,气象部门联合农业部门在兴农网网站设置生态旅游栏目,专门推介乌鲁木齐热门景点线路、气候资源、特产美食等,以主网站带动关联网站和宣传页,提高关注度,前往本市旅游的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景区附近的气象监测系统,为旅游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學依据。通过提升景区品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使生态保护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
3 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对策
3.1 自然风光气象服务需求
以乌鲁木齐红山景区为例,夏季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地面受热暖空气影响,随地形不断抬升,正好高空冷空气活跃,冷暖空气剧烈汇合,会出现强对流天气。为防止山区雷电伤及游客,气象部门应在景区内建筑物安装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完善防雷措施。要注重对雷电天气的预防,有条件者可成立防雷检测点,专人专班对景区景点、设施开展雷电防护检测,对游客开展防雷科普宣传等工作。尤其是山区内高山索道等游览设施,对气象条件变化敏感,当遇有大风、雷电等敏感天气,气象部门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景区管理部门,让其根据天气调整关闭索道,组织游客撤离,保障游客安全。信息传递难免会延误,可在景区内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施显示景区天气,各类旅游气象预警服务设施接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包括仙女山在内的景区气象灾害监测实况、预报预警产品,都会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政府、旅游部门、景区管理部门,以及景区人口密集区域的电子显示屏。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景区实时温度、湿度、气压、风速、舒适度等信息。如遇雷暴天气,气象部门及时通知景区并在显示屏上滚动播报预警信息,提醒游客不要在树下、电线杆下、石峰下避雨,在空旷的悬崖上不要接听手机,注意防雷。有效针对景区天气气候特点和范围内主要灾害性天气分布特征,建设具有本地特色且丰富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为各用户组提供准确、细致、实用的旅游气象服务。
3.2 開发特色专题气象旅游专报
乌鲁木齐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拥有维吾尔族独特的民族风采和宗教文化资源,景区内常有大型文化户外体验活动等,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户外活动需要提前勘察并确定现场,明确活动前后几天的天气预报,出现灾害性天气条件后能及时在周边区域找到替代性场所,或确定延迟举办时间。因此一般举办大型户外活动时能够提前1个月提供短期气象预测,并科学性地预测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概率较大时则建议主办方变更时间和地点。活动举办前14 d提供中长期天气预报,再次预测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为组织者提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气象信息。活动举办期间气象服务主体覆盖到活动参与者,游客体验度成为气象服务倾向的重要参考因素,需要气象部门提炼分析常规气象信息,成为专业化的气象服务提示。活动后期,游客往往会安排后续的旅游活动,因此气象服务应重点转向周边旅游景点相关天气预警预报。
4 结束语
气象部门在旅游专报中兼具服务者、协助者、引导者三重角色,要研究推出四季分明的气象旅游线路,深度开发旅游气候资源,实现交通线路与景区景点的气象监测网的全覆盖,推进旅游气象信息数据共享,提升精细化预报水平,全网发布、快捷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用最优质的气象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游客生命财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姚启润.旅游与气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6.
[2] 单振宇.发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必要性研究[J].吉林农业,2019(24):103.
[3] 尹炤寅,乔媛,刘茜,等.北京旅游类型多元发展下的气象服务需求综述[J].气象科技进展,2017,7(1):101-106.
[4] 梁云.利用行业优势 发展旅游事业[J].新疆气象,2001(1):38.
责任编辑:黄艳飞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Urumqi
ZHAO Gang (Urumqi Meteorological Bureau,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 Tourism is one of the main economic industries in Urumqi, so the quality of tourism meteorological service must matc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s provide targeted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meteor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scenic spots. For natural scenic spots,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need to provide the best viewing period forecast and regional weather forecast of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sightseeing scenery. For thematic tourism, disaster weather forecast and preven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ccurate short-term weather report, provide characteristic services for characteristic tourism, develop and optimize meteorological product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tourism planning to strictly prevent the expansion of secondary disasters.
Key words Urumqi; Trave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Developme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