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银杏的联想

2021-02-25 07:47季良纲
浙江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梁家湖州银杏树

季良纲

为了写一本有关梁希先生的传记,我专程赴湖州的双林镇,寻找梁家老宅那棵银杏树。大约是时光变迁,在双林镇竟然没有多少人知道梁家老宅。最后在一位老者的帮助下,在一排三层楼砖房后面,得以亲眼目睹它的芳容。

只见大树被完全包围在民居中间,穿过一户人家的房厅,看到了在楼房围成的近20平方米的天井里,赫然有一棵胸径约1米、树高20多米的银杏,从一块绑在树干上的铭牌得知这株银杏树树龄已有315年。皲裂的树皮、残留的树干,显示着风霜岁月,幸运的是它依然遒劲挺拔,顽强地直刺蓝天,不算茂密的扇形叶儿,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姿。

遥想当年,少年梁希就在树下读书识字,听大人讲故事。少年梁希也曾如所有少年一般,在苍老的树皮里,细心地寻找过蚂蚁,用捕获的蜻蜓喂食它们;或许在这高大树枝下浓荫里,他曾努力地思忖着:它从哪里来,如何长成了大树,如何结出累累果实。

梁家老宅的这棵银杏,据说在梁希的爷爷那一辈时就生长在这里,在灰瓦白墙的庭院一角,傲然挺立,格外显眼。双林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板桥江静静从梁家老宅旁流过,直通外面的河道,可以连接更远的世界。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里,银杏成了一处风景,点缀着平地天际线的单调。特别到了秋末,叶片金黄,远远望去,满树尽戴“黄金甲”。平原水乡之上,炊烟四起,远远望见这棵银杏树,意味着快要到家,这棵树仿佛一处指示牌,引导着农夫村妇们的作息,也温暖着外出旅人们的心田。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青年梁希告别了银杏树,从双林镇的河埠头走出,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从“武备救国”到“科学救国”,专注林学,奔波在北京、杭州、南京等高校教书、育人、做科研,成为中国著名林学家、教育家,培养了大批林界人才,成为近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社会活动活跃,参加民主运动,反对独裁统治,成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年近古稀之年担任林垦部首任部长。他为新中国林业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跋山涉水,調查研究,孜孜以求,为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美好愿景贡献了毕生精力。

梁家庭院的这株银杏,是梁希最不能忘怀的乡愁记忆。在他兴林富国的理想中,在他耕耘不辍的课堂上,在他创立林化的专注里,在他“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期待里,在他几十篇林学文章的字迹间,在他满含森林气息的诗歌中,在他充满激情的科普演讲里,处处有着这棵银杏的影子,有着秋天里黄叶与白果的独特芬芳!在异国他乡留学苦读的日月,在烽火连天的松林坡的黑夜,这棵银杏树定然会悄然潜入他的梦里,老旧的庭院,板桥河的清水,片片远行的白帆;他行走浙江大地的荒山时,定然想起它充满生命的绿色;他直视滚滚而来的西北风沙时,定然想起它伟岸挺拔的躯干;他看到东北的原始森林时,定然想起它顽强生存的密码!他每次给家人写信时,总会问询一下,银杏果子多不多?叶子黄了吗?最后将旧宅连同这棵大树,一同无偿地捐给了当地政府。

这棵从祖辈开始就被认为有“神奇力量”的银杏,承载了梁家作为一个传统的诗书之家的全部希望。梁希,意即“梁家的希望”,也是梁家的未来,梁家的责任。这棵古老的巨树,引导着他的林学人生,启迪了他绿色梦想,也成为他正直人格的写照,伟岸而挺拔,顽强而上进!

风云流逝,世事变迁。小镇里发生的故事,如同石板桥来往的行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这株古树历经寒暑风雨的侵蚀,日见沧桑枯黄,但它仍旧冷冷地看着,静静地等着。梁家的人搬走了,庭院没有了,古街消失了,可以欢快地戏水划船的板桥河水,不知从何时起,也变得浑浊了。银杏树旁边盖起了一座座砖房,将原本属于银杏的天空,剪成了难受的碎片。同样是这片空间的主人,有谁会顾念在此活了300多年的古树的命运呢?它失去了能让枝叶自由伸展的天空,失去了树阴下的那片大地。

梁希的后人闻讯心急如焚,痛心地写道:“我爬上临近古树的一个三层楼上,隔窗望去,心中犹如刀割,原本翠绿的银杏树现在紧紧被围困着。在树干不足1米的东侧,又是三层的楼房,离树只有1米多不足10平方米的小院落内,地面脏乱不平,建造着私人的小厕所,垃圾满地。邻街一面早已盖上四五家高达三层的门面房。西面是一家旅馆,南面也是一栋四层建筑离树约2米多远。原国家林业部为保护这棵银杏所建造的围墙,早已不起作用。再者这棵古老的银杏四围主要侧枝也被砍得乱七八糟,幸好还有一线生机。1米多直径的古树在挣扎中,400多年的古银杏在呻吟着:救救我吧,还我以生存空间!看到这般情景,我痛心地掉下了眼泪。”

树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会有记忆,而记忆就是历史。这一道道年轮,就是树的历史,是树的故事。林业部门及当地政府及时启动了对银杏的保护工作,将其入选“浙江十大古树名木”,挂上铭牌,并对其进行专门保护。梁家老宅的这棵银杏,也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纷纷赞美古树惊人的毅力、清奇的风骨。

走在双林老街上,回望着那棵植树,我猛然想起,双林原名叫“商林”,有“商铺林立、商贸发达”的美好寓意。后来依谐音而改名“双林”,我觉得这样的修改甚妙,去了些商业气息,增添了文化意趣。地名如人名,双林所在湖州,地处太湖之滨,天目山麓,京杭大运河贯穿,景致宜人,文化繁盛,被文人赞曰“寻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自古有着极高的美誉度。我想,不是所有的湖,都可以称太湖;不是所有的山,都可以称天目;不是所有的运河,都可以称大运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是良渚先民开启文明曙光的地方,也是开辟中国“丝绸之路”源头所在;这里曾是有着“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古代帝国财富中心,也是“放眼看世界”率先走向现代文明的开放之地。这里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名人辈出,吴越争霸,春申建城,颜真卿、苏轼等人曾主政一方,清末民初时代风起云涌,改朝换代,有“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湖州”之说。最为可贵的是,一批近现代史有影响的科学家,其中湖州籍“两院”院士(学部委员)40名,新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湖州籍就占了三位,如地质学家章鸿钊,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王仁、医学家叶桔泉,林学家梁希、植物学家陈嵘等,都是中国科研领域佼佼者。而“生于斯而长于斯”的梁希,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科学英才之一。他的科学梦、绿色梦、林业梦,诞生在湖州这片富庶的鱼米之乡,诞生在满目青翠古木林立的天目山,诞生在柔叶舒展的大片嫩绿的桑林里,也诞生在这株古老而苍劲的银杏树的长枝绿叶间。

斯人已去,嘉木独存。“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新中国的林人,也是新中国的艺人”。梁希的梦想,如同这棵银杏,已经深深地根植人心。梁希坚信:“人是从森林里走出来,不可以忘记森林带来的好处,一定要热爱森林,保护好森林。”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时曾在湖州余村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如今,这一科学理念,如同春风一样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吹进了人们的心田里,化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自觉行动。梁希精心描绘的理想之花,正在祖国大地上热烈绽放!

猜你喜欢
梁家湖州银杏树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两山”理念湖州探路
梁家河,我心中的歌
听故事的人
萧彦昕的诗
阅读花瓣雨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