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东广
近日,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的唐先侠老人坐在家里,高兴地和前来看望她的二儿子周希文及儿媳聊着家常。儿子、儿媳在城里打工,每隔几天都要回来看她一次。这次还给她买来了牛奶、西瓜、衣服等好多东西。儿子、儿媳走后,唐先侠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把儿子、儿媳做的家务、买的东西都一一记在本子上。
这个本子,是村里统一发的“孝恩簿”。在高原村,每位父母手里都有一本“孝恩簿”,用来记录子女孝心。
“孝恩簿”的推行者是高原村党支部书记杨洪志。说起为何要设“孝恩簿”,杨洪志说:“几年前,村里凭借草绳加工产业摘掉了贫困帽。然而口袋富了,精神文明却没跟上。这个有着542户、2340人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弘扬孝道,从2003年8月杨洪志担任高原村党总支书记那天开始,通过《致全体村民一封信》的形式,在村里开始实施草拟的孝行标准。高原村这份孝行标准,除了提出老人要住好房,每名子女每年至少给每位老人一定的粮、油、衣物、赡养费、医疗费外,还特别提出子女要给予老人精神慰藉。
根据每户村民的实施和执行情况,每年年底,村里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孝心榜”和“不孝榜”两张榜单。
杨洪志说:“在孝行标准制定之初,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看热闹的、不服气的都有。2004年年底,高原村举行无记名投票,有几户人家登上了‘不孝榜。榜单张贴后,没人敢去撕下来,但有人把自己的名字抠掉了。”
虽然村里制定了具体的孝行标准和监督约束办法,但总有一些行为难以监督。“老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一目了然,但至于子女给了多少粮食、多少钱,给老人添置了多少衣物,难以挨家挨户去考量。”杨洪志说。
如何把孝心孝行量化呢?杨洪志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孝行也可以記录下来的。
2019年年初,高原村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实施“孝恩簿”制度,统一给村里的老人发放“孝恩簿”,让父母把子女对自己的“孝行”记录下来。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孝亲敬老活动督查小组,定期到老人家中逐户询问子女抚养费、医药费等的落实情况。
70岁的唐先侠告诉笔者,她虽然有三个孩子,但他们之间在孝老问题上总是相互推脱,最终导致儿女们每个月来看望她的次数屈指可数。以前子女们一个多月才来一次,现在有了“孝恩簿”,子女们每个星期都会来看她,冰箱里的鱼、肉都吃不完。
唐先侠的儿子周希文说:“自从村里有了‘孝恩簿,无形中将兄妹三人凝聚成了一股绳,在孝敬母亲这件事情上,我们仨也达成了共识,要常常陪伴母亲、看望母亲,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两年下来,村里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几乎绝迹了。”杨洪志说,“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孝德。抓好了孝,家庭就和睦,村子就和谐,其他的就顺理成章好抓了。”
(资料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