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
【看景】
2020年的“十·一”国庆长假,因为疫情不稳定、出游的人太多、孩子太小等原因没有做长途旅游的打算,但是要整个假期都待在家里,又觉得浪费了这大好时光。既然不能远行,那就周边游走起吧!
三宝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偏东一隅,距离景德镇市区约十分钟车程。据史书记载,三宝村有着悠久的瓷器窑烧历史,五代时期因每日出产的优质瓷土价值三个金元宝而得名。
沿着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我们开始了此次的瓷都寻“宝”之旅。这里山不高、不险,水流清且浅,三两间农舍,景色普通但却充满了乡村野趣。路两边的瓷器作坊、工作室、民宿、餐馆鳞次栉比,随便走进一家小店,都可听见品茗论瓷之声。三宝村没有围墙,也不收门票,它的大门向任何一个喜欢它的人敞开着。
来之前,我把三宝村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之后,我却觉得它更像是某个陶艺家的理想国,或者说是大部分艺术家心中的乌托邦,是陶艺的“世外桃源”。在三宝村,我不用随时查阅旅游攻略,看看该去什么景点、会不会错过哪些必打卡的“网红”地。在这里,我只要沿着蜿蜒的公路静静前行,或租一辆自行车与三五好友一起,向着那没有尽头的村里骑去,就可以吹吹柔和的山谷风,听听潺潺的溪流水,时而驻足欣赏一下远处怡人的山景。
行走在村庄的石板路上,偶见几片碎瓷片镶嵌在其中,或组成图案,或零星分布,石墩和房瓦在时间的长河里长满青苔,与各式的瓷器相互辉映,为这个村子增添了几分古朴和宁静的气息。途中,还偶见三宝村村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河边浣洗的村妇、田间劳作的老农、庭院里嬉戏的孩童……每一个场景都让我有一种放松而亲切的感觉。
在采用“干垒打”工艺筑成的黄泥巴土墙上,有壁画艺术家文那画着的各种出自《山海经》的“神”,如窑神、雾神、泉神、酒神、茶神等。据说,当时还在《北京青年报》做美术编辑的文那,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三宝村,见到了“村长”李见深,为了能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找到待下去的机会,她急中生智,把自己的线稿用马克笔画到了墙上。淳朴的山村让她忆起了神明,她希望酒神和茶神能一直庇佑著这个小村庄。就这样,文那在三宝村画了一面又一面的墙。也正是因为在三宝村画的这些壁画,文那还被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选中,将“中国神仙”带到了意大利、荷兰、新西兰等地参展。
穿过贴着大红春联的木门,我们来到了一家叫作“世外桃源”的地方,这里是三宝村集餐饮和住宿于一体的客栈,餐厅的生意非常好,我们决定在这里品尝一下当地的柴火饭。餐厅旁边的一家民俗商店保留了三宝村仅有的一丝商业气息,小店里卖着一些土布衣服和手工陶制品。酒足饭饱之后,我们来到了三宝国际陶艺村博物馆。在这里,我们既能够充分欣赏世界各地陶艺大师带来的艺术盛宴,还可以静下心来做做陶艺,体验这指尖上的艺术。
三宝村就是一个在交融中而独具一格的村落,既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秀丽风光,又有着现代感极强的艺术作品,远远望去,仿佛只有零星的几栋泥舍,孤独地守护着大片空旷的稻田。走进其中,才发觉另有乾坤。
【说景】
随着景德镇陶瓷产业向西北市区的转移,三宝村逐渐由兴盛转为衰败。近些年,三宝村又得到国内外陶艺家的青睐,成为艺术家们的“世外桃源”。如今,三宝村以发展乡村旅游和陶瓷文化产业为契机,重振乡村发展。瓷都寻“宝”的背后,大概就是探索三宝村的振兴之路吧!
名人效应,聚力发展
提起三宝村,就不得不提三宝村的“村长”李见深。1995年,留学归来的李见深在三宝村买下了一座叫“四家里”的老房子,并将其改建成自己的工作室。2000年,李见深将工作室对外开放。此后,这里便吸引了近千名国内外优秀的陶艺家慕名前来创作、交流,巨大的名人效应也为三宝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如今,这个原住民不到800人的小村庄,有超过3000名“景漂”(景漂是指那些冲着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而来的艺术工作者)在此创作、生活。这里独特的人群组成结构也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坚守瓷文化,老产业新形式
三宝村因丰富的瓷石资源而延续了这里七百多年的窑火,也形成了浓厚的瓷文化。如今的三宝村,在坚持保留原住民最原始、最纯粹的农家生活的同时,将与其反差极大的艺术元素引入,形成了一种新、旧文化共荣,不同层次群众和谐共处的新画面。这种村民在艺术家的氛围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陶艺家在田间地头里寻找创作灵感的新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陶艺爱好者前来三宝村“打卡”。
不设“围墙”,广迎四方客
三宝村不是刻意而为的旅游景点,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吸收、容纳了众多艺术家的文化聚集地。因此,三宝村也就不同于一般靠收门票而获得收益的旅游景点,它是以不设“围墙”、不收门票为特点,用热情好客的姿态广迎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让三宝村更多地展示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