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2021-02-25 06:05杨燕刘鲲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库巴阻滞剂缬沙坦

杨燕,刘鲲煜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国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转变,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心力衰竭是机体心脏功能(收缩或收缩功能)出现一定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被排出心脏,使得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现象,最终造成以肺淤血、腔静脉淤血为集中表现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自2013年美国心脏学院委员会和美国心脏协会提出导向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理念以来,慢性心力衰竭药物的治疗越发趋于规范化[2]。然而重症心力衰竭一直都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此类患者难以忍受导向药物的药性作用,病死率不断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出的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成人)患者的新型复方制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可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20%)和住院风险(达21%)[3]。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并未得到临床过多验证。本研究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山东省警官总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2~85岁,中位年龄74.26岁;发病类型:扩张型心肌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缺血性心脏病12例、肥厚型心肌病1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3~84岁,中位年龄74.24岁;发病类型:扩张型心肌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肥厚型心肌病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开展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存在持续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Ⅳ级;(2)肾功能出现进行性恶化。排除标准:(1)治疗依从性差者;(2)耐受性极差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语言功能障碍,无法准确表达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均接受吸氧、抗血小板、降压调脂、强心利尿以及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病情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tein AG生产,国药准字J20171054)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初始剂量为50 mg口服,每天2次,若患者耐受无异常,收缩压>90~100 mmHg,则用药2~4周时可适当增加药量,个人靶剂量滴定,通常靶剂量平均值为78.13 mg/d。此外,2组患者均予螺内酯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815]10~20 mg/d口服。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肾功能[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及电解质(K+、Na+)水平。其中:(1)血浆NT-proBNP水平:应用实验室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检测期间要严格遵循说明书进行;(2)6MWT:患者沿着平坦地面所放置的30 m直线来回持续行走6 min,以此测定步行距离,但是注意在测定期间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疲乏、面色苍白及头晕等症状,一旦发现应该立即停止试验;(3)LVEF、LVFS: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E9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4)肾功能和电解质:应用Hitachi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同时,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压和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其临床治疗安全性。

2 结 果

2.1 血浆NT-proBNP、6MWT、LVEF、LVFS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LVEF、LVFS和6MWT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6MWT、LVEF、LVFS水平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6MWT、LVEF、LVFS水平改善效果更佳(P<0.01或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6MWT、LVEF、LVFS水平比较

2.2 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Cr、BUN、K+、Na+水平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Cr、BUN、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可耐受,未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3 讨 论

据统计,重症心力衰竭每年的死亡人数可达心力衰竭死亡总人数的50%[4]。随着临床深入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过度激活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目前,“金三角”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并希望将该方案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但是仍然无法有效降低病死率。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找寻合理、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

有研究指出,利钠肽系统的释放能够对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起到一定的对抗作用[5-6]。早期抑制脑啡肽酶可最大限度的升高利钠肽系统,使其更好的达到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等目的,从而确保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7-8]。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近年来临床研制的新型制剂,以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为主要成分,可代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脑啡肽酶、阻断AT1R、减少利钠肽系统降解、加快循环利钠肽系统以及拮抗RAAS的作用,进一步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发挥抗心肌重构的作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LVEF、LVFS和6MWT明显升高,且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NT-proBNP、6MWT、LVEF、LVFS改善效果更佳;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可耐受,未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均较高。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活动耐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王世红等[10]的研究结果中指出,与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相比,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LVFS、6MWT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期间无低血压、高钾血症不良反应出现,耐受性较好。上述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库巴阻滞剂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