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较高,主要由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短暂性供血不足所引发,临床上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主,当两种情况合并存在时可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需研究有效治疗方法[1-2]。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均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更为有效的中医治疗开始得到关注。本研究观察中药汤剂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湖南省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40~78(57.20±6.18)岁。对照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39~76(56.79±6.4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华东医药博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2718)100 mg口服,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3127)10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1)肝阳上亢型。组方:炙甘草、夜交藤各10 g,菊花12 g,牡蛎、何首乌、钩藤、天麻、麦冬、怀牛膝各15 g,石决明20 g,生龙骨30 g。(2)气虚血瘀型。组方:水蛭6 g,炙甘草、赤芍、桃仁、红花各10 g,当归12 g,川芎、白术、远志、地黄各15 g,人参、鸡血藤各20 g,黄芪40 g。(3)风痰阻络型:组方:僵蚕、郁金、石菖蒲、竹茹、炙甘草、胆南星各10 g,白术、天麻、法半夏、茯苓、赤芍、川芎各15 g。(4)肝肾阴亏型:组方:炙甘草、泽泻、砂仁、甘菊花各10 g,山茱萸、山药、杜仲、茯苓、桑寄生各15 g,熟地黄、枸杞各20 g,龟板、白芍各30 g。以适量水煎煮后,每天1剂,分为早晚2次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血脂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比黏度。
2.1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前,CCAD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HDL-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比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上多见于男性老年群体,以发病急、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为典型特征,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可存在致残及致死可能性[3]。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该疾病常见病因,斑块形成后受到不稳定性的影响,容易引发脑血管病[4]。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以药物为主,其中他汀类药物为常见治疗药物,以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最为常见[5]。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因此整体临床应用效果仍然不够理想,而中医治疗凭借显著效果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在我国中医认知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归属于“小中”“微风”范畴内,多见于传统医学典籍中,认为该疾病与瘀血阻塞、痰浊中阻、虚阳上扰清窍存在紧密关联性,其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6]。本研究中,根据患者分型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肝阳上亢型应以平肝潜阳及活血化瘀治疗为主;气虚血瘀型应以化瘀通络及益气活血治疗为主;风痰阻络型应以活血通络及熄风化痰治疗为主;肝肾阴亏型应以平肝潜阳及滋阴补阳治疗为主[7-8]。中药汤剂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达到相互协同作用,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对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积极作用[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IMT、斑块面积、TC、TG、LDL-C及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CCAD、HDL-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汤剂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稳定血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