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惠金融发展看科技赋能银行

2021-02-25 06:43刘丽芳沈晨舟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银行

刘丽芳 沈晨舟

在去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调整经营策略,借力金融科技转变营业模式,尝试并扩大“非接触式”线上服务,助推复工复产,支持经济复苏。据中国银保监会最新统计口径,截至去年上半年,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8.4%,余额达到12.93 万亿元。普惠金融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虽然不良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0.4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5%,较银行业各项贷款平均不良率高出了0.88 个百分点,但仍然好于0.93 的预期。透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展业,正在带来线下临柜“面对面”接触,向线上语音+荧屏“非接触”加速转变,此消彼长的线性走向,揭示科技投入产出“可持续——必爆发”的规律。随着后疫情周期逐步到来,银行业需要继续排除难点、突出解决痛点,为普惠金融巨轮驶入蓝海再增动能、确保护航……本文带来思考与启示,可供业者加以考量并付诸实践。

一、建构科技框架 银行内外各展其长

我国普惠金融任务是,为有需求的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服务。以创新为动力,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双创群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居民个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科技处于金融与经济交汇点,左边是银行机构,右边是小微企业等客户。由银行业搭建资源平台,通过智能技术与产业互联网“催化”,提供风险控制、产品设计、信息服务,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个人客户需求相适应。银行普惠金融不以高盈利为目的,按照商业化可持续要求,根据金融运行规律,秉承微利宗旨,达成供需双方可负担成本。促进金融资源公平化,取得民生效应最大化,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银行业根据资源禀赋、风控水平、开放意愿,采取自建、投资、合作、联盟等金融科技投资与运行方式,形成普惠金融模式的基本特点。

大中型银行以自建和投资为主,形成开放式平台。目前普遍已完成前、中、后台业务流程解构和再造,基本改变对普惠客户主体缺信用、缺信息、缺信任状态。对小微企业主体客户进行综合风险画像,实现线上自动审批、智能监测。正着力解决普惠客户两个问题:信用评价难。按传统依靠企业提供信息和财务报告,内容片面有余而前瞻预判不足,客户评估欠缺真实性、充分性、权威性。融资成本高。内部审核效率低,外部环评渠道少,评估有失公正,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着力打造普惠金融品牌工程,以建行开启“健康安全模式”为例——依托企业经济行为、关联交易、市场(社会)评价、(品牌)影响,通过在线操作,控制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影响。

中小型银行以合作及联盟方式,搭建共享开放平台。将本行API 模块嵌入客户方业务流程,切入融资、交易、社交、生活、教育、购物、医疗等平台场景,供客户随用随取,从而实现跨界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银行业务边界。控制信贷互联互保,避免系统性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在普惠金融个人客户领域,从经常浏览的网站、经常消费的物品、经常住的酒店,多维度收集非结构信息和动态信息,掌握财务状况和行为偏好,运用风险工具定义用户贷后信用,实现提前警示,防止风险蔓延。

银行业共同发力互联网金融业务。各银行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投资银行为突破口,强化公司金融服务能力。以银行内、集团内、海内外机构协同为重点,提升一体化综合服务水平。以精准化小微金融、信用卡业务为抓手,扩大零售金融市场份额。以智能化资产管理为契机,优化金融市场业务。

在银行业外部,金融科技行业应运而生不断壮大。科技互联网龙头企业与银行相融相生,在拓展普惠金融中抢抓机遇。在浙江——“阿里云”作为金融科技业头部公司,通过数字科技赋能中小银行机构,以助力杭州联合银行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打通征信、税务、账款等信息孤岛为小企业“画像”。以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能力,降低金融风险,为某民营建筑企业创新供应链“保理e 融”,依托于金融平台,通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融资,先货后款融资8000 万元,线上操作、当日申请、当日放款,撬动企业上游中小供应商应收账融资2.3亿元,从而完成精准高效融资服务,发挥稳定经济,促进就业作用。“阿里云”还对签约中小银行,开放云平台智能风控、数据智能经验、数字生产生活场 景资源,形成小微企业经营成效全要素算法,实现客户资产信用数据化,打通信用融资堵点。

蚂蚁金服启用“蚂蚁科技”(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确金融科技战略定位,强调“赋能平台”功能,加速数字化升级,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小微金融业务线上转型发展。

在上海,“电融数科”(陆金所控股)以2F2B 输出技术,赋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提高普惠金融效能。创新银行服务小微客户业态,实现信用资产数字化,截至6 月份累计与中小银行机构50 余家达成战略合作,服务小微客户超20 万户。在传统征信数据不充分情况下,运用数据科技分析税务、社保、交易、供应链等替代性信息,建立小微客户首次获得贷款模型,融资率提高三成以上。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以及近场通信、生物识别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随身服务,打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

京东金融2018 年更名“京东数科”,致力于AI 驱动产业数字化。落实产业扶贫,提高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形成统一标准和品牌。发挥征信对信用信贷的推动作用,服务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残疾人、老年人弱势群体,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随着“新基建”(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来临,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将成为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着力点。新一轮金融科技浪潮将对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升级扩容提供增量动能。金融科技业与银行业将分享普惠金融红利,适应经济趋势,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据A 股银行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国有与股份制银行因传统分工沿袭、跨区域、全球化经营的需要。科技投入由弱到强不断优化,同时保持高占比、强力度,2019 年工、农、中、建、交等六行用于科技开发、技术升级专项资金占营业收入均超过2%,投入超百亿元,其中建设银行科技投入为国有银行之首,占营业收入2.5%。招商银行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为3.72%。国有与股份制银行依托不断扩容升级科技体系,形成独立运行、运维严谨、有效扩张、有序更新的网络系统布局。

相比大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科技基础设施与开发能力相对滞后。受历史沿革、业务规模、经营区域局限,科技积累薄、硬件投入小、开发起步晚, AI 技术人才短缺,开发与运维能力不足。照搬大银行自建开发与维护体系并不可取。当前中小银行打造科技体系,选择的路径是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投资、建立联盟。立足大集约、小分布,在安全、效益基础上,形成更加开放框架,实现效率最优、成本最优、资源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科技赋能银行 明确主责厘清路径

2018 年以来,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压力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经济景气度预期连年下调。消费拉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方向。在连续三年全国两会上,银行、企业、有关部门代表、委员,对以中小银行机构为主力,担纲普惠金融逐步达成一致。并提议出台扶持政策,适度放宽监管,鼓励中小银行打破现有边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推动扩大融资,落实普惠金融。

新冠肺炎疫情加大社交疏离,对小微企业和人们生活带来冲击。政策推动之下电商蓬勃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释放被压抑金融需求,亟待供给侧纾困减压,亟须中小银行机构施以援手。银行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实体企业“加码”数字化转型,减轻经营压力。增强银行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紧迫性。应对面广量大市场需求,银行业再次提速服务业态创新。去年6 月1 日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出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系列政策,对最新评级1 级至5 级城商行、农商银行、农合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等优质区域性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工具,鼓励机制好、风控强银行,投放更多信用贷款,提升无抵押物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联盟时不我待,加速投放信用贷款,落实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围绕降风险、覆盖广、速度快、体验好、放款多目标,分两个层面创设信用贷款平台,次第推进金融服务下沉至基层。

银行第一梯队与科技企业合作创设信用贷款平台。中小银行第一梯队主要是城市城商银行: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广州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还包括大城市、副省级城市农商银行,如深圳农商银行、天津农商银行、重庆农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宁夏黄河农商银行等。由于该层面城商银行、农商银行规模体量大、资金实力强、业务渗透率高,与科技企业合作创设信用贷款平台,其业务系统开发现场监控,完善风险经验,提升承载容量。有利于央行信用贷款(额度)先行先试直接落地,取得经验进一步推广。银行第一梯队对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有更主动需求,具有科技开发可持续性和稳定流量规模,具备跨区域发展能力,运维保障具有成长性。

广大小银行由信用联社与金融科技企业对接,统一创设信用贷款平台。基层银行对金融科技需求更加强烈,然而金融科技企业虽然有热情、有意向,但对接众多小银行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由省(市)一级农村信用联社负主责,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并组织实施,更大范围将农商银行、农合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接入统一平台。去年“阿里云”与广东省联社合作,为二十余家农商银行搭建业务系统,覆盖“三农”发展需要,从传统架构向云化转型升级,工期从按月缩短至按天计算,效率大幅提升。小银行无须自建门户网站,减少资源浪费和安全问题,更具效率、更见效果。小银行可以在云化科技平台,根据需求搭建个性化业务系统,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增加客户黏性,改善客户体验,提高服务能力。

三、解难题治疼痛 仍需顶层与底层发力

央行2019 年6 月部署:加快推进普惠金融,鼓励商业银行立足金融科技赋能,在开发科技应用基础上,创新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探索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加强调查研究,建立指标体系。随着进入后疫情时期,国内经济政策导向清晰,经济恢复增长有序,内需消费成为内循环重要动力。市场将迎来对普惠金融新一轮需求。

普惠金融大有可为。既有来自蓝海市场的导向,也为银行业职能与责任所系。通过科技赋能,取得成效往往具有进阶性、协同性、颠覆性意义。然而难点也在于此: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其中担保难是两难的症结。首先是由于普惠主体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欠规范、财务不透明,与银行信息不对称,使得融资具有高风险。银行需要消耗更多资源,支付较高“风险溢价”汇集甄别信息。无抵押物小微企业难以落实担保,影响银行资源流入小微企业,造成信贷资金闲置。

再者金融科技是把双刃剑。既能够增强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同时使金融业务边界趋于模糊、金融风险传导加速、风险结构更趋复杂,成为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痛点。去年疫情逼出“非接触式”金融服务,虽然缓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求。但难以覆盖银行资产全周期性风险,智能监控难以有效针对前、中、后台全链条环节。

据此期待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共担以下责任:

提速普惠金融,需要完善顶层框架。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个人沟通,使普惠主体获得更有效金融支持。不局限于将核心企业产业链、政府公共平台、金融软件应用、小微企业交易等各方数据搬到线上,而是以平台驱动融通,基于成熟技术手段,建立数据互联互通,提供宏观政策查询、产业前景分析、市场风险预警。将各方数据信息转化为可变现、有价值资产,使接入渠道更加有效,申请服务更加便利。经信用贷款平台科技赋能,将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个人客户信用状态、交易行为、知识产权、品牌(信誉)影响、司法案例(实践)等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应用于经营分析依据辅助决策,反映融资主体信用能力水平,破解融资难。协同提升平台共享水平,事关多部门、多主体、多层次协作。需要汇集水务、电力、燃(煤)气、社保、用工等公共部门信息,政府发动社会力量提供各商业机构所掌握的交易、支付、物流、房屋租赁等环节数据。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管理规章条例,以及部门掌握的其他数据,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图书馆式数据共享平台。

提速普惠金融,明确中小银行职责。依托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是银行下沉服务根基所在。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环节,银行应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增加业务链条应用,搭建金融科技细分场景,通过平台共享数据智能,提高甄别客户效率。在获客方面将服务功能嵌入数字生活,搭建更多生活场景,实现智能获客、批量获客、动态获客。通过内部评级和大数据精算,计算预期和非预期损失,加强经营管理,计提经济资本,保证风险缓释。服务更多客户,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惠”及程度关联定价技术,商业可持续取决于风险收益,不应低于平均资产收益率,否则会降低资源配置积极性。以智能化手段识别风险,运用数据控制风险,使信贷全流程自动运作。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资金效率。建立普惠数据信息档案。通过分析数据资产,制定定价策略。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江西银行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记忆银行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