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耄耋老人折射“为民初心”缺失

2021-02-24 03:53多因
中华魂 2021年2期
关键词:提供者社保卡耄耋

多因

近日,两个与老人有关的视频牵动人心。一个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手机支付。这让视频中的老奶奶不知所措,满脸无助的神情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另一个在银行,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老人膝盖弯曲,十分吃力,实在让人不忍看下去。(2020年11月26日人民网)

两起事件在网上发酵后,有关部门和单位作出回应,表达歉意也解决了问题。然而回想起视频中老人窘迫的表情,仍不免心酸。每个人终将老去,你我一样,总会有跟不上社会潮流的一天,难道那时就只能接受这样的尴尬与困顿?无论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商业服务的提供者,都不应忽略这样的群体。

无助的表情,无奈的遭遇,视频中老人的遭遇刺痛了众多网友的心,也暴露出数字时代老人办事时面临的种种困境。手机支付、人脸识别,是技术运用于服务产生的巨大便利。但现实告诉我们,如果技术升级“一刀切”,服务缺乏温度、人性化,技术手段就会异化为一堵冰冷的墙。这样的“便民服务”不仅不便民,而且折腾人。

为难耄耋老人折射“为民初心”缺失。其实,只能“线上”不能“线下”,只能“智能化”不能传统方式,表面看是个“技术问题”,实际是“人的问题”。公共服務的对象是人,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为民。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上的困难,缺的不是办法,而是为民的初心、为民的意识、为民的情怀。为人民服务,就应该让服务围着人转,而非让人去适应服务,让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在“数字鸿沟”面前束手无策。应当看到,无论拒绝用现金交医保,还是让老年人被抬到银行激活社保卡,不仅违背情理,也违背“初心为民”的宗旨。

关爱老人,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要,是全社会的责任。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一端是日益扩大的老龄人口,一端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逾2.5亿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是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社会公共服务也需要升级服务意识,为耄耋老人留一条通道,打开方便之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细化面向老年人的各项服务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是每个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单位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切服务部门要提升服务意识,用更人性、更精细化的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智能便捷的快节奏时代,对老年人群、不便使用智能方式的人群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温暖,用多样化的灵活方式帮助他们出行购物、办理服务,这应该是每座城市、每个社会服务机构乃至每个工作人员应有的善意。

猜你喜欢
提供者社保卡耄耋
不换第三代社保卡影响待遇发放吗
Anything Flies
社保卡按下“电子化”加速键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致敬钟南山老人
社保卡有三种密码,不修改可能损失一大笔钱
全国超140个城市接入电子社保卡
咏耄耋夫妻
论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