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杰 马振华 孟祥君 于 刚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海南 三亚 572018;2.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海南 三亚 572018;3.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300;4.三沙美济渔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 厘米,体重达4~5 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珠,因珍珠粒径大、珠层厚、品质好,其价值远高于其他珍珠贝所培育的珍珠。至今,已有较多关于大珠母贝的研究报道,主要涉及亲贝育肥催产、稚贝养殖、苗种培育、摄食规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沿海海域的开发利用,近海海域养殖大珠母贝进行育珠较难实现。因此,开发新的大珠母贝养殖和育珠场所以及养殖方法尤为重要。
点篮子鱼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西太平洋及我国南海海域。点篮子鱼是一种以植食性为主、广盐的暖水性鱼,从珊瑚礁到河口水域都有分布,可被用作海域海藻生态防治,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控制大型藻类生长,在海水池塘可生态防治大型丝藻等目标物种。
实验用贝为宽10~15 厘米的大珠母贝幼贝,养殖方式为延绳浮球吊养。养殖网箱规格为长120 厘米×宽50 厘米×高75 厘米,养殖贝笼为长70 厘米×宽50 厘米。每个养殖网箱内固定5 个养殖贝笼。实验用鱼为全长3.5~4.5 厘米的点篮子鱼,地点为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海区美济礁附近海域,实验时间为2020年6月。
实验水温为28.6~29.3℃,海水盐度为35.2~35.3,pH为8.08~8.18,氨氮<0.05毫克/升,硝酸盐氮<0.005 毫克/升,溶氧为5.51~5.58毫克/升。
该实验设计了3 个对照组和3 个实验组,共6个组(6个单独的养殖网箱)。6个组在一条选挂绳上,依次为实验组1、空白组1、实验组2、空白组2、实验组3、空白组3。每个网箱内放置5 个贝笼,每个贝笼放置12 枚大珠母贝,每个网箱共计60枚大珠母贝。每个实验组放养30尾篮子鱼。
实验数据使用Excel 进行整理,数据表达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 19.0 进行数据分析,显著水平设置在P<0.05。
实验前后丝状藻长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组两种规格丝状藻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规格丝状藻差异均显著(P<0.05)。这说明在大珠母贝养殖网箱中放养点篮子鱼可以有效去除养殖网箱和养殖贝笼上的丝状藻(图1)。
图1 实验前后贝笼及养殖网箱丝状藻清除效果
实验结束时,大珠母贝的成活率为100%,点篮子鱼的成活率为100%。实验后大珠母贝的体重没有变化,点篮子鱼的体重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两种养殖物种之间不存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也不存在竞争关系,可以和平共处。
大珠母贝是生产大珍珠的主要贝类之一,目前海南近海养殖大珠母贝的难度较大。生活污水排放和养殖尾水排放导致近海海水水质变化,而大珠母贝的生存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海南近海很少有野生大珠母贝存活(自然保护区除外)。本研究对大珠母贝的养殖开发了新的海区——南沙美济礁海区,此海区美济礁礁盘内部水质条件好,水环境稳定,海浪小,大珠母贝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是良好的大珠母贝的养殖及种质资源保存场地。但是其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网箱及贝笼生长附着丝状藻的问题,附着丝状藻的生长会导致一些问题。①养殖网箱及贝笼污损,缩短其使用寿命;②降低养殖网箱及贝笼的通透性,影响水的交换;③降低养殖大珠母贝的摄食效率,导致其生长速度降低。本研究探索了利用点篮子鱼喜食丝状藻的特性,将点篮子鱼与大珠母贝进行混养,研究发现,大珠母贝与点篮子鱼混养能够快速解决丝状藻生长的问题,减少丝状藻生长对大珠母贝的影响,且对大珠母贝的生长、存活没有影响,两种养殖物种均能够正常生存,其最适的养殖配比密度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