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娜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幼儿园
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期,由于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课业也有所增加,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会出现疲劳、消瘦等焦虑现象。那么,即将成为小学生家长的您,是否也会出现心理焦虑呢?面对焦虑,您是否可以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地认同并且接受:我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幼儿园不能正式开学,不少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学习而焦虑,有的线上线下多方打听,咨询合适的新学校;有的带孩子到各种培训机构参加辅导班等等。家长们行为表现的背后,不仅体现出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也为孩子将要开始的学习而焦虑,甚至是恐慌。
案例:
疫情居家期间,我收到不少家长发来的咨询信息,他们大多询问幼儿园教不教拼音,教不教写字,有没有学前班之类的问题。
◎茜茜妈妈:老师,我们幼儿园教不教孩子学拼音?让孩子学写字吗?回家有练习写字的任务吗?
◎小安爸爸:老师,孩子上小学前声母、韵母这些基本知识怎么办?有什么渠道能让孩子提早学习呢?
针对上述情况,家长在了解幼小衔接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教育误区。那么,如何才能使适龄幼儿的家长尽快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缓解孩子和家长的焦虑,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期”呢?
如今,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不仅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满,还要求幼儿园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加减法,建议幼儿园每天布置练字任务等。这种片面又表面性的教育理念正是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最大误区。
要使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除了储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自主选择、自主计划、自主决定,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规则和任务意识,以及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
很多幼儿期的孩子,大多数都学过珠心算、拼音、英语等等。有的还在练习写算式,写所谓的一年级作业。家长一味“抢跑”,想给孩子将来在竞争择校、面试学校中争得一席之地,为上一个好的学校增加筹码。
笔者受唐先生观点的启发,草成此文,试图进一步揭示东晋南朝时期,敦煌与岭南之间以僧人为主体的密切联系,以及岭南在佛教东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周末的方方不能休息,要参加思维训练班,还要学画画、钢琴和主持。爸爸妈妈一直以方方为骄傲,每次逢人就说:“我家方方现在已经认识一百多个字啦。方方现在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早就会做了。”好多家长都以方方为例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方方多聪明,已经认识那么多字了。”
如今,社会上的升学压力已经压在了幼儿园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在这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或许是因为家长攀比的心理,或许是阶段性的焦虑,使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实际上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教育原则不了解,对孩子学习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也不了解,随波逐流的教育方法往往错过了许多最佳的教育时机。
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练习写字。他们认为认识更多的字,会写更多的字对日后的学习与升学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将孩子认识多少字作为家长教育方式和孩子成绩之间攀比的一项筹码。
在一次大班家长会上,我提到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有家长问我:“老师,幼儿园教孩子写字吗?回家有布置写字的作业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到“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正处在前书写的准备阶段,他们会模仿成人尝试创造出自己理解的符号,以表达内心的想法。然而,很多家长却断章取义,出现只重视书写,忽视倾听、表达的现象。殊不知,倾听习惯差的孩子尝尝出现听漏听错、上课走神、答非所问、精神涣散等现象;在表达交流中则出现不敢提问、不善于与人交谈等。这样偏重的情况在短期内无法看到结果,但会导致孩子在长期的发展中得不到均衡的成长和锻炼。
家长们请想一想,您是不是一边说着“我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边又事事替孩子包办,这样的孩子能学会自理,能学会独立吗?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教育建议,3-4岁幼儿的手部基本上能够完成一些简单动作,如:能一页页翻书;能将瓶盖拧紧或拧开;能自己扣纽扣等。从3-4岁起,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地做事。家长要顺应孩子的自然发育,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在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不是直接代劳。
死记硬背的灌输式学习,也许在刚入学时能够领先,但是从长远来看,并没有太多优势。这是因为,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的方式由机械学习变成理解学习,孩子长期的学习过程,既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力、自制力和自觉性,孩子的思维、观察、想象、创造等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储备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获得的,而不是依靠死记硬背。
培养注意力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五岁的莹莹已经上大班了,在平时的建构活动以及区域活动中她都能够专心地做自己的事,不受其他人的影响。集中教学活动时,她专注的时间也要比同班小朋友的专注时间长。原因是,莹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每天都会给她读一本书。开始时故事很短,两三分钟左右,爸爸妈妈发现莹莹在听故事时特别的专注,慢慢地故事长度不断增加,五分钟、十分钟……
根据调查,5岁的幼儿,75%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6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2]。从生理学上来说,幼儿手的骨骼还没有发育成熟,腕部力量不足,不能长时间用力。所以,家长不必急于让孩子学写字,可以先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感觉,让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1.故事激励法
家长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讲故事法”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如:孩子“读”绘本给家长听,亲子对话式讲故事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推动孩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图形识字法
生硬的讲授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可以在家中的家具、物品等处贴上相应的文字卡片,营造一个有图文结合的环境。
“幼小衔接”这是一个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非常关心和重视的话题,值得我们长久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并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和家庭生活中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随波逐流,因材施教、尊重孩子、放平心态,那么,您就真的做好了“我将是一个小学生家长”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