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亮 ,朱琳 ,邓秀丹,曹婷婷 ,叶 礼 ,周金龙,赵云翔 *,2
(1.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20世纪80年代广泛用于各规模化猪场[1-2]。但是常规猪人工授精只插到子宫颈处,精液回流率高,吸收效果不好,对猪精剂量和密度要求均较高[3]。Hancock[4]在1959年首次提出猪的深部输精(Deep Insemination,DI)。崔茂盛等[5]试验发现插入深度12 cm,可以取得最低的回流率和较好的受胎率。杨晓天等[6]使用深度输精技术以40 mL、60 mL和80 mL剂量猪精试验,结果各项指标相比本交均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显著性,其中尤其以60 mL猪精效果最佳。
深部输精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使得适量降低猪精使用密度和剂量成为可能。如果能降低每袋猪精有效精子数,而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的话,将极大提高公猪的利用效率,减少公猪的饲养规模;同时,使基因优良的种公猪留下更多后代,提高猪群质量,加快遗传进展。作者团队在2017-2018年的配种试验中[7],比较了80 mL剂量下有效精子数分别为30亿、20亿、15亿和12亿的深部输精母猪繁殖性能,研究表明猪受孕率、分娩率、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均无显著相关,并推荐使用15亿~20亿/80 mL。该试验结果与张腾等[8]研究结果一致。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效深部输精技术,试验以15亿/80 mL猪精为对照,比较12亿/80 mL、12亿/60 mL和10亿/60 mL 3种规格猪精配种后,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等指标的差异情况。为降低猪精使用时密度和剂量以提高公猪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3个母猪场作为试验场地,各记为A猪场、B猪场、C猪场;猪场均为周生产、成绩稳定的规模化猪场,均采用深部输精配种。试验母猪为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日内正常发情配种。猪精来自广西扬翔股份某大型公猪站,为长白、大白公猪,按固定频率采精。
1.2.1 猪精生产
该公猪站采用全自动封闭采精,空气传输系统快速传输,全自动精液品质辅助分析系统,全自动精液灌装系统,猪精分拣、保存、发放均在恒温17 ℃环境下完成。以15亿/80 mL为对照组,12亿/80 mL、12亿/60 mL和10亿/60 mL为试验组,每份原精分为4份,用于生产4组规格猪精(见表1)。
1.2.2 母猪配种
采用深部输精配种,断奶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12 h进行配种,配种2次。试验配种时间段和窝数:A猪场从2020年4月2日至5月17日共配813窝,B猪场从2020年4月3日至5月12日共配847窝,C猪场2020年4月3日至5月14日共配549窝。妊娠检测用B超进行,配种后35日内进行。
1.2.3 统计指标
受胎率:测孕检测为阳性的母猪头数(妊娠35 d为节点)/对应配种母猪头数;分娩率:分娩母猪头数/对应配种母猪头数;窝均总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头均初生重。
综上所述,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枸杞子药材中12种有机酸类成分含量。不同产区、品种药材样品中有机酸类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且某些成分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1.2.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6进行方差分析,以场、分娩胎次、断奶再配种天数和猪精分组为固定因子,并进行LSD多重比较。为保证统计分析的可靠性,剔除样本量过少的分娩胎次、断奶再配种天数以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同时,剔除总产仔数小于等于5的数据。
A猪场12亿/80 mL、12亿/60 mL、10亿/60 mL和对照组(15亿/80 mL)4组猪精分别配种窝数为203窝、206窝、206窝和198窝,受胎窝数分别为198窝、203窝、198窝和194窝,受胎率97.54%、98.54%、96.12%和97.98%;12亿/60 mL组最高,10亿/60 mL组最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106)。B猪场4组猪精配种窝数分别为254、183、221和189,受胎窝数分别为235、170、212和179,受胎率分别为92.52%、92.90%、95.93%和94.71%;10亿/60 mL组最高,12亿/80 mL组最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119)。C猪场4组猪精配种窝数分别为123、150、144和132,受胎窝数分别为121、147、136和130窝,受胎率分别为98.37%、98.00%、94.44%和98.48%,对照组(15亿/80 mL)最高,10亿/60 mL组最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38);另外C猪场中,12亿/80 mL组也显著性高于10亿/60 mL组(P=0.048)。
综合3个场的数据,12亿/80 mL、1 2 亿/6 0 m L、1 0 亿/6 0 m L 和15亿/80 mL四组猪精分别配种窝数为580窝、539窝、571窝和519窝,受胎窝数分别为554窝、520窝、546窝和503窝,受胎率95.52%、96.47%、95.62%和96.92%;对照组(15亿/80 mL)最高,12亿/80 mL组最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228)。详见表2。
A猪场12亿/80 mL、12亿/60 mL、10亿/60 mL和15亿/80 mL4组猪精分娩率分别为94.09%、94.66%、92.23%和92.93%,12亿/60 mL组最高,10亿/60 mL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315)。B猪场各组分娩率分别为89.76%、88.52%、93.67%和90.48%,10亿/60 mL组最高,12亿/60 mL最低,差异不显著(P=0.076)。C猪场各组分娩率分别为93.50%、95.33%、88.98%和95.21%,对照组(15亿/80 mL)和12亿/60 mL组均显著性高于10亿/60 mL(P值分别为0.014和0.026)。
表1 各规格猪精有效精子密度
总的来说,4组猪精分别配种窝数为580、539、571和519,分娩窝数分别为534、500、525和482,分娩率分别是92.07%、92.76%、91.94%和92.87%,对照组最高,10亿/60 mL组最低,无显著性差异(P=0.562),详见表3。
A猪场试验组12亿/80 mL和12亿/60 mL比对照组窝均总产仔数高0.16头和0.15头,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680,P=0.704);10亿/60 mL组比对照组低0.15头(P=0.696)。B猪场12亿/80 mL与对照组几乎一致(P=0.964),12亿/60 mL和10亿/60 mL比对照组分别高0.64头和0.33头,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8,P=0.452)。C猪场12亿/60 mL与对照组几乎一致(P=0.984),12亿/80 mL组比对照组低0.2头(P=0.679),12亿/60 mL比对照组高0.11头(P=0.822)。综合来看,12亿/80 mL与对照组几乎一致(P=0.958),另外2个试验组均略高于对照组(P=0.508,P=0.798),但是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4。
2.3.2 窝均产活仔数
如表5,A猪场的10亿/60 mL组低于对照组0.14头(P=0.699);C猪场12亿/80 mL组低于对照组0.13头(P=0.792),12亿/60 mL组与对照组一致(P=0.977)。其余各场及合计中各试验组均略高于试验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
表2 各场配种受胎率 %
表3 各场配种分娩率 %
表4 各场配种窝均总产仔数 头
表5 各场配种窝均产活仔数 头
2.3.3 出生窝重和头均重
统计各组分娩窝重和头均初生重,窝重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12亿/60 mL组的头均重极显著小于其余3组(P<0.01),但只相差0.014~0.019 kg,可能与该组产仔数略高相关(见表6)。
以上结果,各场除了C猪场的10亿/60 mL组的受胎率和分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试验组中,12亿/80 mL有效精子密度最低(0.15亿/mL),精子密度过低,可能不利于猪精的保存;而10亿/60 mL规格有效精子数最少;而12亿/60 mL,有效精子密度为0.2 亿/m L,略高于对照的0.19亿/mL,有效精子数也不至于低太多,理论上应该有较好的生产成绩。
从试验结果来看,上述前2组的受胎率比对照组分别低1.4%、1.3%(P=0.228,P=0.266),而12亿/60 mL比对照组低0.45%,没有显著性差异(P=0.708)。分娩率也呈现相同的趋势,12亿/60 mL组只与对照组相差0.11%(P=0.948),另2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8%和0.93%(P=0.615,P=562)。从产仔情况来看,窝均总产仔数和窝均产活仔数有相同的趋势,都是12亿/60 mL组最高,12亿/80 mL组与对照组几乎一致,10亿/60 mL组略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断,12亿/80 mL和10亿/60 mL因为精子密度低或有效精子数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种受胎率和分娩率,而12亿/60 mL几乎没有影响;而分娩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成绩均不低于对照组。说明一定程度上的低剂量、低密度猪精并不影响配种后产仔数。采用深部输精,低至10亿有效精子数也可以达到不错的分娩成绩(见表7)。
表6 各组配种分娩窝重和头均重 kg
表7 不同剂量猪精配种后母猪繁殖性能比较 %
试验以剂量15亿/80 ml为对照组,12亿/80 mL、12亿/60 mL和10亿/60 mL等3个剂量为试验组进行深部输精配种试验。12亿/80 mL和10亿/60 mL受胎率和分娩率略有下降,而12亿/60 mL比对照组受胎率、分娩率分别下降了0.45和0.11个百分点,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繁殖性能均差异不显著。其中12亿/60 mL组在猪精保存活力和繁殖性能有明显优势,同时使公猪猪精产能提升了20%,并且猪精生产成本也有明显下降,对于当前猪精紧缺情况下,生产实践中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