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霞
摘要: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入全面地研究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梳理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探讨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应用价值,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开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承;价值
引言
随着汉语言文学的持续性发展,其具备的实践活动在不断提升,此时必须要加强语言文学意境的渗透与解析。汉语言文学能够逐渐受到不同领域、行业的关注与推行。独特的汉语言文学能够创建大量的独特的语言文学作品,每个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其获得的体会与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此形成的情感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来看,由于文学内容的差异性,其蕴藏的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我们唯有对其进行整体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特点及问题
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相比起来,它的特点就是更加重视学生语言学和文学以及写作方面的学习能力,汉语言文学教育就是为了达到训练更加优质的语文教师的目标。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中,汉语言文学处于更高的位置,因为它是语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体现者和纽带。然而,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尽管教学手段丰富,文学知识储藏富饶,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课程又是少之又少,所以语文教师更是缺少实践机会,在语文教学中做不到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导致很多的教学资源被逐渐浪费,学生也学不到更加广阔的语文知识,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一)增进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深入认知
汉语言文学研究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内容,体现出一定的学科独立性,然而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链接明显存在不足,没有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进行汉语言文学的研究,难以真正实现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持续、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研究,从不同渠道采集和整理汉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知识,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诠释和解读汉语言文化精髓,并将其与现代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相结合,使汉语言文学更加通俗易懂,淺显明白,能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理解,从而逐渐消除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片面认知,突破传统文化传承的语言藩篱,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文言文就不同于白话文,其句式结构、语法、用词均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语言载体形式。《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世人将其视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体现出无可比拟的文学价值和地位,然而因其采用文言文的表述方法,多数人无法领略其真正的内涵和文学价值,大多浅尝辄止而已,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对此我们可以将其进行转译,采用意译、添加脚注、替换、改写等不同方式,使这部纪传体通史更加通俗易懂。
(二)增强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提升
汉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持续性特点,并且逐渐变成国际上相对独特且独立的文化交流体系,所以,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开始关注汉语言文化,它也逐渐变成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特别是在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已经创设出大量的具备一定现实指导价值的文学论著,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所以,随着以上文学著作的不断形成,它能够让人们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促使年轻人的文化知识得到不断积累,由此来提高青年人的文化认知,促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三)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研究并非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制,而应当体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实用性,要充分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汉语言文学研究满足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文化需求。水文化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我国现阶段水利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从不同角度研究我国的水文化,包括水孕育地球生命、大河流域缔造人类文明、传统文化构筑的独特水民俗和水思想、治水先驱的不朽史诗、古代先民的水利工程等;梳理和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和流域文化变迁的水文化,结合众多体现水文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探讨人水关系中的文化现象和水文化的发展规律,增强水行业的凝聚力,彰显水文化的独特内涵,突显水文化的育人功效,充分展示不同民族之间的重要精神内核和内在关联,引发人们对水文化的情感共鸣体验,提升人们对水文化的传承热情。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文化传承过程中,要抱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和理念,采用“理论证据”和“经验证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充足的、科学的论据,从而较好地规避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唯证据论”。
(四)注重汉语言文学研究与网络语言的交流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众的阅读方式逐步趋向于数字化阅读,并且数字化阅读的比例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随着民众越来越热衷数字化阅读,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构建数字化传播渠道,将高质量的汉语言文学进行数字化转换,使大众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感受到数字化的汉语言文学所带来的冲击力。以二维码为例,二维码自从在网络中出现之日起,便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与其他技术相比,二维码安全性高、面积小以及辨识度高等特征。所以,借助二维码技术,可以将汉语言文学录入到网络数据库平台当中,同时生成可用手机识别的二维码,当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后,用户的手机中便可呈现出经典的汉语言文学,方便用户进行浏览与学习。
结束语
我们要增进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和理解,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度解读汉语言文学内容,体味汉语言文学作品的价值引领功能;并将汉语言文学研究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独特意境和文化场景,突显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向菊.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研究与分析[J].青年文学家,2020,000(003):42.
[2]张新凤.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的研究与分析[J].2021(2017-5):136-139.
[3]庞军生.探究汉语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审美意境[J].精品,2019,000(001):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