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华
摘要: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單,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微课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有利于发挥网络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知识点;有效突破
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和补充教学方式,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促进着教学改革。对学生而言,微课在突破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学中的应用,相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更加直观,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即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远程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一、微课使小学数学知识点有效突破的优势。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制作微课程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发现身边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程。非常简单实用,解决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随着“一师一优课” “人人通” “班班通”工程的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全面提速,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支撑和推动新一轮课改深入开展。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为学生提供便于自主学习的资源,微课短小精悍,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教育新理念应用于日常教学,进一步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学习的最好载体。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也有更多的互动机会。更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微课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知识点有效突破。
微课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前、课中或课后学习微课,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师可以自制微课,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提前让学生自学微课。微课时长4分31秒,先是量角器的自我介绍,接着是如何用量角器画一般角,最后是如何用三角尺画特殊角。学生通过观看认识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并且初步学会了画角,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还可以多看几遍,并要求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记录下来。第二天一开课,我利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查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竟然没有出错,接着考查用量角器画一般的角,我故意让一生画110°的角,另一个画70°的角,同时还用西沃授课助手把整个过程录制了下来,很快画完了,都画对了,这时我质疑说,刚才我在录制他们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俩在量角器上找的点咋是同一个?看着孩子们瞪圆的眼睛,我知道已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随后回放视频。看完视频孩子们告诉我,虽然是同一点,但起始边不一样,况且一个是内刻度的70°,一个是外刻度的110°。整节课就在考查,释惑中结束了,可以说学生是收获满满,真正是高效课堂。
再如:教学《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难点时,针对学生不知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或计算过程不简便,我提前找到了微课。课堂上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先观看,然后尝试做,我巡视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升得有个过程,同时传统的讲解有他的局限性。因此在微课中,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动手操作、演示,让学生切切实实看到圆环面积的公式如何得来。因此利用微课的内容精简,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就有效突破了重难点。
再如:教学《鸡兔同笼》这个经典难题时,可以制作微课,这样学生可以多次观看,并且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共享。因为每届学生在学这个知识点时,都很困难,课堂上听会了,回家完成家庭作业时,又不会了。五年级学会了,到六年级变个形,又不会。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我们只需要录制好微课,上传到学习平台。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今年9月份开学,我新接了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因参加国培,没法返校上课。好在这是我连带的第三届六年级,手里有充足的微课资源,我根据教学进度上传微课,学生自学后,完成相应的习题。两周后,在年级小考中,七个班我班是第一,老师们都觉得神奇,其实我明白是微课帮了孩子们。
三、微课时代来临教师应如何做?
微课来了,那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做呢?这是我们的困惑,接下来就谈谈我的思路。
1.探究思路:
教师通过集中学习或自学掌握关于微课应用的理论及经验,进而开始动手设计制作或者寻找适用于突破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微课资源。然后在实验班中开展教学,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变化,探索出适合突破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学使用的微课资源应用策略。
2.探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习惯以及使用微课前后的变化。先作初步调查和前期观察,然后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最后确定观察对象。接着制定观察计划、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规定统一性标准、提出观察提纲。
调查法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进而了解学生对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的认识。
行动研究法:把行动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索基于网络模式下教学模式,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不断完善。
微课时代已经来临,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最终落实到教师转变角色上来。教师成了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开发者,知识库的更新者、维护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面向未来、创造未来。即积极自觉地运用微课、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和规律,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现代型教师。总之,互联网对教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唯有认真对待,不断探索,提出对策,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中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