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邪
“内卷”一词,不知从何时流行起来。从外卖小哥,到互联网程序员,纷纷吐槽工作“太卷”。
我不明所以,于是查其本意。“内卷”的英文为Involution,最早用于形容爪哇岛的小农经济,也是由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又无渐进式增长,只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而发明,现在却被普遍寓意为“白热化的竞争”,甚至被网友吐槽为辛勤工作、努力学习之后必然没有回报的结果。
看,在现今社会的种种语境下,“内卷”已沦为贬义与消极,甚至可以获得广泛的共鸣,好像努力和奋斗,只是“内卷”的第一层,更不幸的“卷”似乎还在更深处。
聊聊何谓“内卷”,直观地讲,即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更宽泛地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称作“内卷”。
毫无意义、自欺欺人的精益求精就是“内卷”。
应邀为某高端会所设计景观花艺,与我洽接的经理号称考究细节之人。但这细节,有待商榷。几千只茶杯、几百盆绿植,横看竖看非得码放整齐,肉眼所见不算,还要拿来尺子,左右量过才肯放心。见时间紧急,我问:“测量杯子间距与我们今日主题是否关系密切?”对方答:“没有关联,但我习惯追求完美。”这回答令我哑口无言,很遗憾,当我们投入大量人力去测量每只杯子、每盆绿植的间距时,就耽误了其他环节的布置,最后合作很不愉快,归根结底,是做了无用功。
一味攀比、只剩竞争的教育就是“内卷”。
朋友的女儿学习成绩尚可,但在他看來还远远不够,钢琴刻苦练习,不为课余爱好,而是极尽所能为高考加分;足球练习并不纯粹为了强身健体,而是能在众多才艺中再增加一项,碾压同龄人。还有一些学生,拼命补习,疯狂超前,十几年如一日,不断维持一种对知识的临时记忆,任你分数线越来越高,考试难度垂直递增,他们均可以将这种记忆反馈在试卷上,以高分形式体现,一旦考试结束,或者发生什么大事让这种持续性的临时记忆中断,他们往往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有能力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完善成长,学习的目的是充实自己,眼界决定境界,如果心中只剩碾压,眼里只有竞争,那么“好学生”走向社会后,恐怕也会一辈子陷入“内卷”无法自拔。
挤占他人生存空间的劣质竞争就是“内卷”。
母亲的花店,近年生意不佳,走访市场调查才发现,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本市一支百合花的标准定价为13元,早几年,店家会根据市区或郊区的消费水平上下调动1元。最近市场大乱,随着花店的不断增加,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也令人咋舌。有的花店为招徕客户,将一支百合花的售价调至10元两支,但花商都知道,一支优质百合花的平均进价在8至9元。于是,为了博得客源,其他商家不得不定出更低的价格,或者干脆采用劣质鲜花来代替。当一群人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资源,而不向外拓展,资源不变,争夺者却绞尽脑汁地付出更大的成本竞争。如此恶性循环,于经济发展毫无益处。
当下社会,我们为了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的竞争优势,方方面面拼尽全力,无可厚非。至于是否沦为“内卷”,原因不必深究,事例也不再穷举。不过,倘若发觉自己的才智和生命正在被某种机械的、毫无意义的行为磨灭时,尽早改变,让“内卷”一词无法博得你我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