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表 泉州市丰泽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福建泉州 362000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地域广阔,总面积为0.79 万km2,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 700 h,≥10 ℃年积温为3 450 ℃[1]。作物熟制期基本为一年一熟,土壤肥力不会过度消耗,且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转化的有机肥丰富, 因此在强力推行滴灌、农膜等节水措施的条件下,粮食、经济作物基本获得大丰收; 再则昌吉市的天然草原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 因此丰富的饲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饲草保障。 同时,昌吉市作为乌鲁木齐市的卫星城市, 乌鲁木齐的消费市场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畜禽产品消费渠道,消费市场潜力大。
笔者在2020 年福建省农业技术援疆工作过程中,与受援单位的同事们先后到昌吉市60 多个畜禽养殖场进行调查,对昌吉市畜牧业整体情况、优势产业特点和存在畜禽养殖成本偏高、 畜产品品牌培育滞后、牲畜产业受市场影响大、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等方面的不足、困难有了初步了解。现就昌吉市畜牧业生产情况调查与建议概述如下。
1.1 牧业生产情况 从畜禽存栏方面看, 昌吉市牛、 羊存栏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 而生猪存栏2018 年较2017 年减少了6.36%,2019 年较2018 年增加了52.87%, 这与受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而减栏和受2019 年生猪消费需求增加而增栏有着直接关系。从畜禽出栏方面看,牛、羊出栏2018 年分别较2017 年和2019 年都基本翻番,这与2017 年昌吉市出台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实施方案有关; 生猪、 鸡出栏2018 年较2017 年分别增加了56.34%、210.97%, 这与受2018 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而生猪减栏和市场需补充其它畜禽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有着直接关系。 见表1。
从表2 可以看出, 近年来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较大, 已然成为昌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0 年第二季度, 主要畜禽存栏情况:牛6.54 万头、 羊31.13 万只、 生猪13.65 万头、 家禽212.91 万羽,因受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实施方案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养殖企业转型畜禽养殖种类,2020 年家禽存栏较2019 年增加了222.88%。 主要畜禽出栏情况: 牛1.9 万头、羊14.01 万只、生猪15.74 万头、家禽203.53 万羽。肉产量2.63 万t、蛋产量0.20 万t、乳产量1.04 万t、羊绒毛产量0.0 091 万t。
表1 2017-2019 年昌吉市主要畜禽存栏和出栏情况
表2 2017-2019 年昌吉市肉蛋乳产量、牧业产值和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情况
1.2 规模养殖情况 通过清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和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成为主要模式, 当前昌吉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情况见表3。
表3 昌吉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情况
1.3 草原面积广阔 昌吉市有天然草原0.55 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0.47 万km2, 从南到北草场类型依次为高寒草甸、山地草甸、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低地草甸和温性荒漠[2]。 其中山地草甸、草甸草原产草量最高,可利用鲜草约为0.036 万t/km2;荒漠草场产草量最低,可利用鲜草约为0.0062 万t/km2[3]。
1.4 项目建设情况 近5 年来共申报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标准化乳牛生猪养殖小区建设、 游牧民定居、 草原畜牧业转型、 已垦草原治理等各类项目80 个, 实施项目60 个, 累计获得国家项目资金近5 亿元。畜牧业发展后劲得到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1.5 粪污利用情况 2019 年实施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对全市61 个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进行完善优化和提升改造,主要涉及堆粪场、污水储存池、流动装载车辆、运输粪污车辆、净化设备、土建设施等方面。 目前,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95%以上,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为80%以上,养殖场区环境明显改善。
1.6 防疫体系建设 组建两个动物防疫合作社,共聘用村级防疫员97 人, 加强了村级防疫队伍建设。其中, 昌牧动物防疫合作社负责牧区3 个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盛牧动物防疫合作社负责农区7 个乡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75%以上,均高于国家要求的水平。
1.7 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 昌吉市总人口约为55 万人,2019 年全市全年肉、蛋、乳产品需求量分别为1.85 万t、0.22 万t 和3.63 万t, 全市肉蛋乳年产量在满足本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向外销售。 再则,乌鲁木齐消费市场距离昌吉市仅35 km,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大,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2.1 乳产业 全疆重要的乳源基地。 依托乳品企业和培育壮大乳农合作社,扎实推进乳业发展,已建成8 家乳站和21 个挤乳厅。 全市乳牛存栏1.44 万头(其中荷斯坦乳牛存栏1.25 万头), 平均单产7.5 t,日上市鲜乳60 t。
2.2 肉产业 新疆首府肉食品供应基地。 在市场的拉动下,2019 年末全市主要商品畜禽出栏为391.94 万头(只、 羽), 肉产量3 万t, 而外销达到1.5 万t。
2.3 种产业 畜禽种源优良。 天山畜牧等牛品种改良供应商,市场已覆盖国内主要畜牧业发展区域;天山畜牧、天泰、天祥等种羊供应商,可向市场提供优质羊只;天康二元母猪繁育场,年产仔猪达10 万头以上;泰昆、三原、三和、绿梦、鸡乐乐和农得利等6 家种鸡场,种鸡存栏37 万套。
2.4 饲料产业 饲料资源优势明显。 地处绿洲地带,饲料资源丰富,饲料工业体系日益完善,现有昌鼎、三旺、普瑞纳、新希望和泰昆等饲料加工企业,年产45 万t,占全疆份额的1/3。 另外,全市全株青贮种植面积84 km2,收贮约为60 万t,养殖场青贮窖容积达到30 万m3,通过种养加的紧密结合,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乳罐+肉库”, 全市规模场TMR机有32 台,饲料粮就地转化,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实现过腹增值、变废为宝,形成“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格局。
3.1 畜禽养殖成本偏高 畜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饲草料需求增大。 随着饲草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畜禽养殖成本不断攀升,年均增长率在5%~8%。
3.2 畜产品品牌培育滞后 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产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牛羊肉精深加工能力弱,原料原卖、附加值低,未能实现优质优价,品牌培育滞后,削弱了外销产品的竞争力。
3.3 牲畜产业受市场影响大 近年来受市场乳粉价格下跌的影响,乳价始终维持在3.6~4.2 元/kg,部分乳牛养殖场 (合作社) 对发展乳业信心不足;自2018 年8 月全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价在2019 年初低至8 元/kg,而10 月份达25.5 元/kg,先后经历了近10 年来的最低谷和最高峰,对生猪生产影响大。
3.4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基层动物防疫能力难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 技术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防疫人员工资水平也偏低,收入约2.8 万元/年,难以招聘到技术服务能力较强的人才进入防疫队伍,影响了防疫队伍的人员更替。
4.1 扩大饲料资源来源,提高饲草转化效率 大力推行人工种草, 抓住农民进城打工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心理,动员他们将闲散的土地用于苜蓿、青贮玉米、巨菌草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这样既解决牛羊饲草问题,也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粮食、经济作物加工副产品等饲料化处理和利用, 支持建设标准化青贮窖,推广青贮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
4.2 加快牲畜品种改良, 探索牧业品牌效益 首先,从提高牛羊肉品质入手,通过科学养殖,逐步提升改良牛羊的乳脂率和肉品品质, 稳步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全力推进品种改良工作,以德美肉羊、萨福克肉羊和西门塔尔牛为主要发展品种,通过“政府补贴+养殖(场)户自筹”的方式,引导养殖场(户)进行品种改良,在肉羊肉牛存栏总体平稳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提高肉羊肉牛个体生产性能、繁殖成活率,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在笔者与援疆同事的共同推动下,昌吉市牧区牲畜品种改良配种站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投入建设,该项目将加快牧区牲畜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牲畜养殖效益, 并为牧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套新经验。再者,鼓励善于经营畜牧业、管理草原、能抓住市场机会的牧民, 组建以畜产品销售为主的合作组织或者家庭牧场, 实现联户经营、 统一销售, 在市区建立直销点, 打响草原牧业品牌, 实现畜产品质优价优。
4.3 探索园区发展模式,推进健康生产方式 以阿什里乡阿维滩定居点以南、 东西纵贯阿维滩前山缓冲带,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园,推进牲畜产业发展。同时, 积极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推进畜牧业向资源节约、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转变,将养殖和种植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提高循环经济的收入,实现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促进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4 加速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稳定畜牧业队伍建设 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管理体系,培育一批爱畜牧、懂畜牧、愿意从事畜牧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为畜牧业发展壮大做好人力保障。 同时,采取有力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返乡支持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