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英 赵 冉 陈 琼 陈永锋 何扬州 蔡振鸿
(1.厦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厦门 361009;2.厦门市思明区市政管理中心 福建厦门 361005)
生物安全(bio-safety)不是指给某种生物(比如猪)以安全,而是指在生物学层面控制有害病原或其他生物质的扩散, 对养殖中的疫病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针对养殖中常见问题进行提前防控,对已经发生的疫病进行探究分析,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提高安全生产和疫病防控水平的重要措施[1]。 面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 如何依靠生物安全手段和措施为养猪场提供安全保障已成为整个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人员流动、饲料等物资进出、运输车辆管控、蚊虫消杀、病死猪处理等是这些养猪场发生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2-5]。本研究针对福建某地区生猪养殖场的29 个主要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 旨在掌握当前该地区各养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 为今后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1.1 调查对象 某地区51 个生猪养殖场。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完成该地区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情况调查,结合公开发表文献资料[6]开展分析,按照《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逐条逐项评定生物安全现状,形成每个场的调研报告。调查内容包括养殖场场址及布局、养殖设施、人员与车辆管理、物料、猪只进出、风险动物、日常管理等内容。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数据录入Excel 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该地区51 家养猪场开展了生物安全情况调查,具体统计见表1。
2.1 场内养殖模式、 布局及其生物安全设施建设调查显示,该地区现有的51 个养殖场(户)当前生猪饲养模式以自繁自养为主,个别猪场出售小猪。调查显示,51 个养殖场中满足距离主干道≥1 km 的共有31 个场,占总数60.8%;符合距离居民区≥500 m要求的有46 个场, 占90.2%; 距最近其它猪场≥3 km 的仅13 个,占25.5%。 场址同时符合3 个条件的养殖场仅10 个场,仅占总数的19.61%。
表1 该地区养猪场生物安全调查统计
调查的51 个养殖场, 均已实施分区划分管理;均配备基本生物安全硬件设施;均建有中转台,但仅有10 个场点满足中转台距猪场间距≥3 km 要求,占猪场总量的19.61%。
2.2 人员与车辆运输管理 调查表明, 该地区51 个生猪养殖场中仍有7 个猪场存在不住场情况,占总量的13.73%。所调查场均不存在经纪人进场情况,但售猪内外人员出现接触情况占58.82%。
调查车辆进场情况,有50 个场已实现生猪调运外来车辆不进场, 用内部运猪车转运到中转台,占98.04%。 运料车进场情况调查显示,14 个养殖场有内部运料车,占27.45%。 私家车辆进场情况调查表明,尚有2 个养殖场偶尔会出现私家车辆入场情况。
2.3 日常管理水平 被调查的51 个养殖场的消毒制度和措施均按要求执行, 但个别存在消毒记录不全和车辆消毒作用时间不够长的现象。 调查显示,10 个有引种情况的养殖场都能严格按照引种相关规定进行检测、隔离和采用专人专管等措施。 同时,51 个生猪养殖场均不存在购买精液情况、未发现有餐厨垃圾(泔水)饲喂现象;有2 个养殖场没有采取防虫灭鼠等措施; 进场物品有消毒措施仅占17.65%。
对相关从业人员非洲猪瘟防控知识问卷调查时发现,从业人员虽普遍认同消毒灭源的功效,但对消毒药性质、消毒程序、作用时间掌握和操作不规范,出现走形式的消毒、 过度消毒、 无效消毒等情况,存在缺乏对消毒效果评价等管理漏洞。 这种情况有可能造成消毒不彻底, 进而演化为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将表1 调查的29 个生物安全风险因子,划分为高、中、低三种风险状况,存在风险因子5 个及以下为低风险,6~10 个为中风险,11 个及以上为高风险[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该市生猪养殖场低风险占86.21%,中风险占13.79%,高风险占0%。 表明该地区的生物安全防控总体水平较好, 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改进。 首先,参照养猪场规模分类,该地区为中小规模的养猪场, 有些养殖场是由原有的家庭式养猪模式改建而来的, 该地区又多以丘陵为主, 受地理条件限制, 多数养殖场的场址存在位置、场区布局不合理、不科学,未来应强化推进规范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二是一些养殖场存在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尤其在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下,该地区生猪养殖场仍存在人员和车辆内外接触,物料未经消毒进场等情况。 猪场老板由于工作原因往往成为生物安全防控的破坏者,要以身作则,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少在外就餐,少食用猪肉制品,减少进出场次数,进场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措施。三是部分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
建议各级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生猪养殖模式和能力。猪场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生物安全措施, 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培训体系, 确保员工能正确实施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生物安全是一个猪群的管理策略,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措施和制度,在执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完善,同时这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方法。 各级政府应建立安全措施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 指导和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提高其水平,维持养猪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