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在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

2021-02-23 06:09孙培胜刘亚飞范龙鑫高正杰张俏闫争强
医药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肠梗阻直肠

孙培胜,刘亚飞,范龙鑫,高正杰,张俏,闫争强

(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但实施手术过程较长,且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较多组织器官,机体肠浆膜层长时间暴露会受到损伤,加上腹腔内存在积血和积液,术后2 周内患者常会发生肠壁高度充血、水肿、渗出等情况,形成一种同时存在动力性与机械性的粘连性肠梗阻,称为早期炎性肠梗阻[1]。该疾病发生于术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或伴有轻微腹痛,经X 线检查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同时行CT 检查腹部可见其肠壁增厚,肠袢成团状。有国外研究发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0%,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引发肠外瘘、腹腔残余感染、短肠综合征或死亡等并发症[2]。一旦出现炎性肠梗阻,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表达会升高,因此,临床将炎性因子检测作为评估该疾病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之一。临床常采用抗感染、持续胃肠减压、禁食、肠外营养等常用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7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6 例,除常规治疗外添加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25 ~62岁,平均(48.31±2.49)岁;术后发病时间为1 ~11 d,平均(6.23±1.77) d;结肠肿瘤19 例,直肠肿瘤17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5 ~63 岁,平均(48.56±2.29) 岁;术后发病时间为1 ~11 d,平均(6.34±1.62) d;结肠肿瘤18 例,直肠肿瘤1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后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患者均于术后2 周内发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法排便、排气,同时存在腹胀、肠鸣音减弱等症状;经影像学检查后发现患者肠腔内有积气存在,且肠壁增厚,但不存在局部狭窄的现象;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

排除标准:经诊断,梗阻是由于单纯机械性梗阻、肠坏死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因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生长抑素过敏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交流障碍的患者;拒绝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均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措施有:禁水禁食,安置胃管以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患者肠外营养,充分补充水分使其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得以维持;采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静脉注射5 mg 地塞米松注射液( 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0035),给药8 h/ 次,连续给药1 周,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减少药量;在治疗期间,复查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和肝肾功能2 d/ 次。

观察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后,静脉微泵持续泵入6 mg 生长抑素(生产厂家: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108),静脉微泵持续泵入时间为24 h。

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胃肠减压引流量进行记录。

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在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血液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型号SH120-1)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时间为5 min,随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层血清的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毒素(LPS)水平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胃肠减压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hs-CRP、TNF-α、LPS)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d 肛门排气时间/d 腹胀消失时间/d 胃肠减压引流量/mL 10.36±1.29 8.51±2.72 1126.71±51.49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对照组 36 8.59±2.01 观察组 36 5.41±2.17 6.46±1.77 4.38±1.55 764.48±21.33 t 2.62 4.92 2.57 11.98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CRP/(mg·L-1) TNF-α/(ng·mL-1) LPS/(μmol·L-1)组别 例数 h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6 35.12±5.33 23.41±3.97① 3.89±1.78 2.88±1.17① 201.67±11.72 62.47±10.46①观察组 36 35.61±5.27 15.20±3.25① 3.64±1.66 1.13±0.37① 201.63±10.58 36.77±10.29①t 0.15 3.47 0.23 2.55 0.01 4.0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而结直肠肿瘤患者通常是使用腹部手术治疗。以往临床上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较少,常会忽略对患者的术后干预。在患者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时通常采用手术分离粘连的方式解除梗阻。然而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后肠管存在广泛粘连、水肿、充血等现象,其脆性较高,若再次使用手术治疗肠梗阻不但无法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还会加重炎性肠梗阻症状,致使患者出现肠瘘。因此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4-5]。随着近年来医学改革不断深化,临床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知程度在不断加深,对该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于术后患者的机体状态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目前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式是以营养支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方式就是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主的常规疗法,而观察组则添加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肠鸣音减弱、腹胀、肛门无法排气是结直肠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常见症状,常规治疗方案中的禁水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措施是为了减少患者胃肠内的液体积聚,从而使肠内压力降低,达到缓解腹胀症状的目的,同时还可促进肠壁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损害[6]。一旦患病,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就会遭到破坏,加上胃肠减压的作用,极易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紊乱,因此需要为患者充分补水,以使其机体内部环境维持平衡状态。肠外营长支持则可以改善患者由于长期禁水禁食而出现的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状况,不断地增强其抵抗力,令肠管炎症消退[7]。

给予患者广谱抗生素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是为了预防和治疗感染,使得预后效果获得保障。虽然常规治疗都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采取的干预措施,在改善其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效果缓慢,无法令患者的肠鸣音快速得到恢复,也无法加快肛门排气速度和腹胀消失,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该结果与何君、张成大[8]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见,常规疗法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其疗效有限,需在此基础上寻找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病情的治疗方案。

据调查显示[9],导致结直肠肿瘤患者肠壁充血水肿、肠管蠕动障碍和纤维蛋白渗出的主要原因是炎症反应,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TNF-α 为机体炎性反应最早出现的炎性因子,有研究表明[10],该炎性因子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从而致使组织出现水肿,加重肠梗阻症状。此外,TNF-α 对其他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均具有促进作用,会使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加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肠管遭到损害,机体就会出现持续应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的hs-CRP、TNF-α、LPS 因子,高浓度的hs-CRP、TNF-α、LPS 水平会加剧血管通透性,令肠壁的内皮自我修复功能降低[11]。

生长抑素属于人工合成环状十四氨基酸肽,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肝内代谢的半衰期为1 ~3 min,可延长肝功能障碍患者的半衰期。该药物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对患者的肠壁细胞进行保护,降低炎性反应,为肠梗阻的解除创造条件。另外,当生长抑素作用于消化道内可使消化液分泌量减少一半以上,有效缓解肠腔内积液,从而促进肠管扩张,令肠壁的血管血液循环获得改善,进一步加强黏膜屏障。研究表明[12],生长抑素是通过对胰高血糖素浓度和L 型钙离子浓度进行调节后发挥其抑制血管活性肽释放和激素的作用的,其可使门静脉血流减少。

本文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使用生长抑素后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炎性因子水平的下降,可从发病机制上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令炎性肠梗阻病情逆转,促使肠道功能恢复,在抑制、下降炎性因子水平的良好循环中加快患者的身体康复。生长抑素对胰腺血液循环也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减少或抑制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所以减少了对内毒素的吸收,令机体内的LPS 水平降低。

本次研究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展开,所参考的资料均为国内学者的研究,且大多都是小样本研究,为了提高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梗阻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设计更多合理的大样本实验开展研究。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肿瘤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还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快身体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肠梗阻直肠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