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2021-02-23 06:09王欢徐宣启李俣卫李小芹
医药与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病原学轮状病毒胃肠炎

王欢,徐宣启,李俣卫,李小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 由日本学者Morooka 于1882年首次提出,是婴幼儿常见的无热惊厥,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重视。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目前国际抗癫痫联盟仍未对其进行分类,其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对本院收治的82 例BICE 患儿特点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1 资 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 例符合诊断的患儿资料,包括病史、查体、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粪常规、粪便病原学检查,即轮状病毒检测、腺病毒检测、诺如病毒检测,血清病毒抗体检测(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 病毒)、脑脊液检查、脑电图(EEG) 及头颅影像、出院6 个月随访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既往健康;惊厥发作时不发热或低热,有轻—中度脱水,无明显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单次或多次发作;常发生在急性胃肠炎病程1 ~5 天;血清电解质、血糖、脑脊液、头颅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预后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脑损伤、癫痫史患儿;外热性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病和已明确为其他类型的癫痫患儿。

1.3 实验方法及检测指标

对大便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抗原检测;血清病原检测(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 病毒),脑脊液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

患儿82 例,其中男40 例,女42 例,年龄8 ~40个月,平均(17.6±4.1) 个月;秋冬季发病率最高达65例(79.6%);所有患儿均呈轻度胃肠炎表现:大便为黄色、黄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部分含少量粘液、血丝;67 例有呕吐,呕吐症状轻,部分伴低热。所有患儿均出现惊厥发作,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8例(95.1%),局灶性发作泛化为全面性发作4 例(4.9%)病程1 ~4 d,发作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时间数十秒至数分钟,其中54 例(65.9%) 发生2 次以上惊厥。发作期间意识清楚,无惊厥持续状态。

2.2 病原学检查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49 例,约占59.8%,多发生在10月至12月份,为阳性组。轮状病毒阴性33 例,约占40.2%,多发生在12月份至1月份,为阴性组。阴性组中柯萨奇病毒性8 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 例,埃可病毒1 例,腺病毒2 例,EB 病毒1 例,可见BICE 的发病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

两组发病年龄、惊厥发生时间、发作次数及丛集性发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惊厥发作比较(± s)

表1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惊厥发作比较(± s)

发病月年龄/ 惊时厥间发/天生 惊次厥数发/次作 丛时集间发/天作组别阳性组 18.30±5.22 2.15±1.12 2.45±1.24 1.20±0.39阴性组 17.40±4.42 2.05±0.99 1.96±1.17 1.14±0.41 t 0.378 0.112 0.327 0.408 P 0.656 0.953 0.752 0.659

2.3 治疗及预后

82 例患儿中,75 例肌注或静推1 次苯巴比妥(10 mg/kg) 后未再复发;4 例出现2 ~3 次惊厥,追加1 次苯巴比妥或静推咪达唑仑后未再复发;3 例未使用抗惊厥药物,也未复发惊厥。经急性期处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进行长期抗惊厥药物预防。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6 个月,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智力发育正常,出院后无惊厥反复发作。

3 讨 论

BICE 在婴幼儿多见[1],疾病初期常伴有呕吐、腹泻、低热等表现,多数惊厥发作在病程1 ~3 天出现,多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惊厥持续时间短,意识恢复快[2];急性期予对症治疗后,后期恢复良好[3],随访生长发育及精神运动发作正常。因此认为,BICE 是一个暂时性事件,临床上遇到轻度胃肠炎伴惊厥的婴幼儿首先考虑本病,减少不必要的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4]。

本组BICE 患儿中有65.9% 患儿惊厥发作≥2 次,与Alberto[5]等报道的57.0% 患儿有2 次以上惊厥一致,要重视已经发生1 次惊厥的BICE 患儿,尤其在发作后1 ~2 天内。有学者[6]推荐使用卡马西平5 mg/kg·d 治疗1 天,或地西泮、苯巴比妥、咪达唑仑等,需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证实。BICE 可定义为腹泻病伴惊厥,不伴有显著的发热、脱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前被认为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轻微脑炎。有文献报道轮状病毒感染及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存在相关性,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导致惊厥的危险性比非轮状病毒感染发生惊厥危险性高3.67 倍[7]。本研究统计本院BICE 病例轮状病毒阳性占约59.8%,显示BICE 的发病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BICE 的病因目前尚不肯定,各个学者对发病机制也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患儿住院期间所做的病原学检查,共检测出6 种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 病毒,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最多。另有学者[8]在BICE 患儿的脑脊液、血液、咽拭子和粪便中发现轮状病毒基因组和抗轮状病毒IgG 抗体,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轻微脑炎出现惊厥发作。还有部分学者认为BICE 是患儿在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状态下,婴幼儿惊厥阈值降低而出现惊厥发作[9]。目前结果显示,BICE 较为明确的病因为轮状病毒感染。

BICE 是婴幼儿时期伴随胃肠炎出现的良性惊厥,多数儿童预后良好,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BICE 的诊断标准,避免误诊误治,避免过度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广泛应用轮状病毒疫苗或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原学轮状病毒胃肠炎
关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18年)》一文的更正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肺泡灌洗液多重PCR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浅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优质护理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