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传家风,敬业更幸福
——苏州市相城区『最美家庭』活力满满

2021-02-23 02:13家英宏
莫愁 2021年4期

文本刊记者 家英宏

周孙卉一家

家,是幸福的源泉、温暖的避风港。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妇联充分发挥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以“家风正、家教好和家庭幸福指数高”为家庭建设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相城特色的家庭工作品牌,大力宣传“最美”事迹,讲好“最美”故事,努力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共同建设“最美家庭”汇聚巾帼力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城区这几户家庭的“最美”故事。

周孙卉家庭:以书为媒,传承家风

王少辉、周孙卉夫妇是大学同学,两人都喜欢读书。凭借共同的志趣,他们积极投身文化公益事业,以书香助力精神成长,滋养家庭幸福,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周孙卉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策划、主持了多场公益读书分享会。她的主持风格机智灵动,善于调动观众积极性,让大家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魅力。

周孙卉发挥自身写作和演讲特长,助力打造“身边人讲身边事”相城区机关党工委党建宣传品牌,先后赴区委党校、团委等多家单位开展演讲、实操培训,受益学员近千人。她以家庭读书故事为素材撰写了《诗书继世长》,配以PPT现场宣讲,获得苏州市妇联好家风故事及优秀宣讲者两项荣誉。她以家庭美德故事为素材撰写了《妈,谢谢你把我养大》,并录制成微视频,在江苏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发布。

周孙卉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2019年11 月开始,她利用周六休息时间,到苏州工业园区民政局义务做婚姻劝导志愿者,为闹离婚的夫妻提供劝导与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寻找家庭中的问题症结,提升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

王少辉自幼喜欢书法,2020 年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创作并捐赠书法作品参加了江苏省委宣传部“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活动。他还连续11 年到车站、广场、社区义务写春联,平均每年写600幅。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女儿王嘉蒙大学期间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每天面对数千名游客,虽然忙碌,但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毛家英家庭:爱岗敬业,船助帆扬

俗话说:“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毛家英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帆推船行、船助帆扬的爱岗敬业和谐家庭。

毛家英是望亭中心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她非常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尽力给教师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她积极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比赛的机会,让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成长。

毛家英觉得,要让学生喜欢学习,一定是从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学校开始的,只有校园中充满欢喜,学校才令人留恋和向往。因此,在她的倡导下,学校创新开展了“我喜欢你”大型德育活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同学之间都用故事传递着对彼此的喜欢,连校园中的一事一物、一场一景,孩子们也会用故事表达对它们的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望亭中心小学师生面貌积极向上,成绩不断提升。

王少辉在苏州高铁北站写春联送旅客

徐金娣儿子尤建刚参与疫情防控

毛家英儿子邹扬进行无人机社团辅导

毛家英的丈夫邹嘉现任黄埭交管所副所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和同事来到高速路口共同值守,践行共产党员的担当,履行交通人的职责。

毛家英的儿子儿媳都是元和小学教师。儿子邹扬为学校创建了无人机社团和机器人社团。每天忙完教学任务,他都要马不停蹄地进行社团辅导。学生的比赛是大事,结婚前一天,他还带着学生参赛,比赛结束后才匆匆赶回家布置婚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无人机、机器人比赛中,他所带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全国、省级奖项。

儿媳陆依琛是一名美术老师,除了帮学校设计、编辑校报校刊,她还带领学生制作陶艺作品,并在全国学生艺术节、苏州市青少年国粹系列活动中获得好评。

毛家英家庭长辈呵护晚辈,晚辈敬重长辈,和谐的家庭氛围使一家人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成为相城区爱岗敬业家庭典型。

徐金娣家庭:无私忘我,助力公益

“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家人健康,幸福和睦,就知足了。”说这话时,徐金娣眼中微带笑意。这一天,徐金娣夫妇在儿子的陪同下,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至此,这个五口之家,已有三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二十多年前,徐金娣的儿子尤建刚在上海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我爸妈应该会支持我的。”事后知晓此事,徐金娣丈夫一个劲地叹气,徐金娣则偷偷抹眼泪,但没有责备儿子。他们虽然对遗体捐献不太明白,但也知道儿子这么做没有错。渐渐地,徐金娣夫妇通过媒体报道对遗体捐献越来越了解,更加觉得儿子做得对,也用行动支持儿子的选择。

从2015年起,尤建刚连续五年、每年献血两次。“医生,我最近身体挺好的,能多献点就多献点吧。”每次,他都会这么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尤建刚看到招募献血志愿者的消息后,立刻赶往献血点。除了自己献血,他还发动亲朋好友一起加入献血队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尤建刚作为志愿者,在战疫一线连续作战了三十天,一把额温枪、一件红马甲、一双手套、一个口罩,是他的标配。每天天还没亮,他就已经开始梳理当天的工作以及需要准备的物资。“我每次早点去、晚点走,把现场工作提前安排好,后面的同志就好开展工作了。”外来人员登记信息,他都会耐心地教对方填写表格、扫码查询。到了晚上,尤建刚的爱人沈勤英经常做好夜宵送给志愿者,既暖胃又暖心。

尤建刚还在第一时间为疫情捐款,“我虽然不是党员,但也想尽一份力,父母也让我代捐了100元,他们说自己虽然上不了一线,但也会在背后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