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慧:一个数字,一段故事

2021-02-23 02:13漪澜
莫愁 2021年4期

文/本刊记者 漪澜

“转眼间,不平凡的2020 年,即将迎来尾声。回顾这一年,乘风破浪的战疫时光都化作了重新出发的力量。如果选一个数字来讲述,那你的数字会是几?”在第二届江苏女性融媒体创意大赛决赛现场,作品《我的数字》给出了她们的答案。

蒋明慧

一份献给所有女性的礼物

“《我的数字》其实是我们在三八妇女节献给所有女性的一份礼物。那时候仍处于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所有的线下活动都不能举行,我们就想到拍一部片子,讲述身边的人和事,从小细节处见大意义,致敬那些与疫情战斗着、守护着我们的女性。她们值得被尊敬,值得被记录,这也是我们妇联人应该去做的一件事。”视频主创常州市天宁区雕庄街道妇联主席蒋明慧说。

在拍摄之前,蒋明慧带着妇联的几个姐妹设计了许多不同的故事脚本,例如,抗疫人的一天、不平凡的“她”、我们在一起等等,但感觉还是不够有力度、不够有新意。于是,她们又走访、收集了大量的人物素材,并发现了她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数字。不舍得浪费防护服,一站便是10多个小时,只为守住零确诊的医护人员;每天守着几十个工作群,24小时处于随时待命状态,手机从不敢离身片刻的社区工作者……每个数字背后是责任和使命,是抗疫巾帼们坚守岗位、忘我战斗的动力和支撑。“以小小的数字为载体,将数字背后的抗疫故事一一串联呈现出来。”确定了拍摄思路和方向后,蒋明慧和姐妹们决定立即着手拍摄。

“有时我们的立意视角不在于大,而在于小,那些微小而真实的细节和温暖,往往才是扣响众人心扉、产生情感共鸣的关键点。”成片出来后,蒋明慧第一时间在街道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朝阳花园服务站站长李晓华在常州火车北站值守监测,看完片子后留言说道:“做社区护士的23年里,这是最紧张、最疲惫的一段工作经历,但也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份财富。感谢你们帮我记录下来。”

一个数字一段战疫故事

视频中一共出现了8 组数字,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一段战疫故事。

“97”是雕庄街道优胜村党总支书记汤亚平的数字,在她的手机微信里,有97个社区居民群。这些群是在她平时社区管理中不断建立、积累和维护的日常工作群。在疫情发生后的非常时期,这97 个微信群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布抗疫信息、收集居家隔离居民服务需求、发放调查问卷等等,社区将近2 万人居家生活遇到难事,都在这97 个微信群里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汤亚平还利用这97 个微信群发动大家拍摄居家欢乐小视频:打乒乓球、套圈、健身、跳舞……虽然只能宅家,但是大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有趣。而在这份轻松欢快的背后,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全力保障。

“缪姐,我又来给你‘点赞’了,你已经收集了6 个‘赞’啦!”2月7日一大早,朝阳花园社区巾帼志愿者张婷婷就来到自己结对居家观察的家庭门前,在门上贴“赞”。6 个鲜红的“爱心赞”贴纸,给居家观察的缪姐一家带来了安慰与鼓励。这是雕庄街道记录湖北、温州返常人员居家观察时的创新举措,暖心“点赞”,一天贴一个,只要集齐14 个赞,就能结束观察期,“开门大吉”。

蒋明慧(中)与姐妹们讨论拍摄思路

暖心服务不仅仅是小小的爱心门贴。疫情期间,朝阳花园社区为辖区的21 户居家观察人员开展“党员一对一”服务,即一名党员服务一户居家观察家庭。张婷婷就是社区招募的第一批党员志愿者,社区中有7 户居家隔离的住户是她服务的对象。除了每天两次记录体温外,张婷婷还帮他们采买日常生活用品,空闲时和他们聊天谈心,缓解心理压力。

镜头外的战疫

“我们能拍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的故事,在她们的身后是千千万万个忙碌的身影。”抗击疫情过程中,雕庄街道每天都有温暖的故事发生,“玲代购”“铲屎官”便是大家常常挂在嘴边夸的两件事。

“玲代购”服务队是中海荣盛社区工作站副站长朱小玲带头发起的巾帼志愿者队伍。辖区内居民易大伯由汉口火车站转车到常州,需要居家医学观察两周,家里的生活物资储备告急,又不能出门购买,便在居民群发出求助信息。朱小玲知道情况后,一边安抚群内居民,一边主动请缨带着大家成立了一支“玲代购”服务队,每天收集大家的物资需求,奔波于超市、药店和社区为居家观察的居民代购所需物品,同时还为孤寡老人、腿脚不便或身体不适不方便出门的居民提供“送货到门口”服务。说起“玲代购”,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能不能帮我和警察同志说说,让我回家隔离观察,我家的两只猫已经四天没有人喂食了……”中海荣盛工作站接到一个在集中观察点的居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希望社区能帮忙照看宠物。为了让这位居民安心,志愿者施洁、李小强便上门当起了“铲屎官”,为他家的两只猫咪“岁岁”和“球球”喂食。

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更多温暖的瞬间绽放。用一部融媒体作品记录一串数字,记住一个个暖心的战疫故事,蒋明慧和街道妇联的姐妹用她们的方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凝心聚力,聚成一团炽热的火焰,又散作疫情防控大潮中的“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