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婷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和儿童打交道,儿童工作其实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因为我们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要从儿童未来的发展看看带当下的工作,从根本上说,抓住了儿童也就抓住了未来。在上课之余,我常常思考,儿童画的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才能更好的符合新课改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呢?是我们每一位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的老师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下文中提出了几点有关儿童画创作教学的方法与思考。
一、尊重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到了什么年龄才能做什么事,教师不要企图破坏儿童发展的正常规律,像我们美术教学,不能过早的让孩子接触技法的训练,当孩子自然的发展到写实期,造型和技法的能力将水到渠成,应该关注的是当下儿童最需要的是什么。李力加教授在《能否从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出发》中谈到,任何儿童期的教育都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让他们随意的表达,借住自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儿童的手部肌肉配合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低龄段的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的问题:他们笔下所描绘的人或者物几乎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所知而非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智发育成熟之后,儿童美术作品慢慢呈现出独立的思考与见解,这个时候我们美美术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表现一种主观能动性,将儿童的思维积极地引入美术活动中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让儿童成为创作的主体。
二、逃离儿童画“像”的魔性追求
以画得“像不像”的造型标准来看待儿童画,是儿童美术噩梦的开始。纯粹把绘画当成认知教育,要求“马路是直的、房顶是三角形的、太阳是红色的……”这并不是艺术教育。艺术是语言出现之前的活动,是一种“前语言”。保护儿童的视觉独特性,扬弃那些图像模板,让孩子自己去替世界万物重新命名,画画就是在打造新的感受,将感受性的意向呈现出来,与固定不变的认知无关,而是和每个不同时刻的感受有关,儿童的作品绝对不需要附属在现实实物之下。我们美术老师每天面对的学生,都有着各自原初的生活体验,他们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也不会完全一致。这种单一的画得“像不像”的评价不仅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还阻碍了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质性进展。美术教学如果只局限于具体的学科表现,往往会产生一个封闭的文化圈,会妨碍美术教师唤起学生原初的生活体验,这样,就会使教学走向单一的技能化,从而压抑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孩子个体的审美能力,使孩子的美术創作内化为自身的生命情怀。一切外化的表现形式化为内在的美感知觉,最后成为孩子心中的诗、心中的歌、心中的画。让美术表达保留儿童特有的视觉独特性,正如毕加索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真正能画画,那就是小孩子。”美术教育的价值观决定了教师对“儿童画”的关注要转向“儿童”本身,不能以画得“像不像”去评判儿童美术作品。
三、着重儿童思维与习惯的未来思考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儿童时期是孩子潜能与习惯的萌芽初长阶段,这些潜能和习惯会像潜伏的能量小宇宙,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迸发出来,且威力无比。美术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所包含的美术活动也会触及各个方面和领域,使孩子们各种潜能的拓展拥有了良好的契机。
儿童美术学习的兴趣点正是通过教师把握好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有目的的学科教学得以延续和扩展的。从儿童画存在的意义来说,儿童画是不能离开儿童个体、人格独立存在的。我们可以借助儿童画来培养儿童人格,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阶段扮演的角色:不是培育未来的艺术家,而是帮助儿童发展美术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罗恩菲德指出,衡量儿童美术的标准有以下七个方面:情感的成长、智慧的成长、生理的成长、知觉的成长、社会的成长、美感的成长、创造性的成长,并不能但从呈现的美术作品中衡量。
习惯的养成对儿童来说是美术教育带来的隐形福利,从前期准备到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培养的良好习惯,使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逐渐确立专注力、条理性、秩序性。
四、家长的合理配合与亲子互动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评价来源是家长。家长盲目性的评价往往使孩子迷失自我,因为成人的视觉语言与儿童的视觉语言是截然不同的。家长的无知,带给孩子的只是迷惘和对画面的厌倦。正如《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最后写给家长的一封信中所说:“当您看画时,不要问它是什么,而要试图让孩子谈谈你的画。”家长在面对儿童作品的时候应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家长的愿景和支持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更希望的是家长重视起来孩子的美术课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几次“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全程参与到孩子的美术活动中来,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
关于儿童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这些方法的实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任务,阐述再多也只是理论上的表述,贵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去验证,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能对儿童美术教育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