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均
【摘要】目的:探索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行脊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病例:84例),按照抽签方式划分两组,42例对照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42例观察组,行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以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无对比价值(P>0.05),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呼吸频率与心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更优,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缩短苏醒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椎骨折手术;麻醉;咪达唑仑;瑞芬太尼
脊椎骨折手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较为复杂,涉及的内容较多,患者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痛感,进而影响患心理与生理状态,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良好的麻醉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升手术安全性。咪达唑仑、瑞芬太尼是临床上常见的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全面镇静,镇痛确切,因而本次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84例)脊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84例)脊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式划分两组,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年龄(56.47±2.12)岁;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年龄(56.38±2.22)岁。纳入标准:(1)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签订研究意向书;(2)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1)患者精神异常;(2)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严重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运用丙泊酚1.5-2.0mg/kg、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4μg/kg,诱导后插管,机械通气。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瑞芬太尼0.2-0.3μg/(kg·min),丙泊酚4-6mg/(kg·h),以靜脉泵恒速持续注入。
1.2.2观察组
观察组选择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咪达唑仑0.1-0.15mg/((kg·h),瑞芬太尼与对照组相同,以静脉泵持续恒速注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包括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 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通过SPSS212.0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计量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以t检验结果,P<0.05说明存在统计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
麻醉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无统计学(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与心率相比对照组存在统计学,(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麻醉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相比对照组存在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脊椎骨折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治疗脊椎骨折病症,但该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增大患者疼苦,影响手术成功率。合理的麻醉可改善该症状,减少患者术中疼痛感,降低人体自身对手术的干扰,提升手术质量。瑞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见效快,可有效控制麻醉深度,临床上常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咪达唑仑是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该药物见效快,药效持续时间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保持患者平稳血流量,常见多种药物联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中,麻醉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无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与心率更优(P<0.05),血氧饱和度无统计(P>0.05),说明该麻醉方式可改善患者麻醉后心率与呼吸频率,提升麻醉效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麻醉方式更为精准,麻醉安全性更高,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整体麻醉效果,提升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小娟.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08):70-71.
[2]邹垚铨,林蓉.脊椎骨折手术中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4):174-176.
[3]罗章才.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4):2062-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