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霞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发展的前提是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人格的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管理育人机制,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学生自主参与管理,有利于认知的发展。管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管理活动,才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高峰期、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强调教师管理和制度育人,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究,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重整体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参与。这种方式往往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与学校和老师的对立,不利于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种教育现象在一些学校和班级仍然普遍存在。正因为如此,研究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的建构策略才显得更有意义。
一、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前蘇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要让他独立行走。”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表现在管理层面,就是要摒弃传统教育中专制型的管理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松开学生的手脚,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实现自主教育与自主发展。
建构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是“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在管理行为上的具体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人的发展的多元性,强化个人角色意识和价值体现,注重人的行为从个体向群体和团体转变的过程,挖掘释放人的潜能和价值,具有强烈的融合性和扩张性。在学校的育人管理中尊重学生主体的“自主”意识,强调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管理,凸显管理的“育人”功能,旨在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所以,转变传统的育人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舒缓和消除学生的叛逆性,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价值。
(2)有助于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形成适应并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自我意识和能力。
(3)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自觉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应用价值
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的研究立足于学校管理的实际,去研究学生自主管理、参与教学,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具体表现在:
(1)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的机制可以应用于学生管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
(2)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3)可以应用于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品位。
(4)助推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和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对构建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的探究
学校实行的学生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主要包括学校层面、班级层面相应的评价机制, 构建以学生会、班委会和小组为载体的立体化多层次管理组织,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和评价激励机制。管理组织建设是落实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保障,我们从学生会、班委会、小组三个层面的组织建设入手,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机构,以保障学生自主管理有序有效地实施。
(一)学校层面的管理机构——学生会建设
学生会作为全校性的管理组织,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发挥着领导中枢的作用。学生会设置主席、副主席,设置学习部、生活部、卫生部、体育部、宣传部、文娱部、安全部等职能部门,具体领导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学生会干部的产生通过个人自愿报名、班级民主推选的方式组成,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候选人发表施政演讲,由学生会全体成员投票选举产生,接受全体成员民主监督。学生会接受学校政教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发现学生会成员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时,学校政教处可申请学生会全体会议决定罢免,同时另选合适人员替补。
学生会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由学生会主席主持岗位分工,制定岗位职责和相关工作制度,各部门按照要求履行职责,对各班级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组织开展相关专项主题活动,保障学校层面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实施。
学校团委会领导各班团支部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和文化宣传工作,协助学生会工作,助推学生自主管理顺利开展。
(二)班级层面的管理机构——班委会建设
班级是学校基本组织单位,班级自主管理是整个自主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班委会建设工作,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是自主管理的组织保证。班集体是一个“学习生活共同体”,组建班委会要从行政、学习、生活各方面统筹考虑。
1.行政线。设置行政班长、副班长,根据班级各项工作的需要,可与学生会各部委对接设置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文体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安全委员,为了工作上的方便,也可以统称为“部门班长”,比如学习班长、生活班长……。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由行政班长具体负责,进行班级事务分工,营造班级文化,制定制度规则,管理班级具体事务。
2.学习线。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设置学科代表,为了增强工作力度,也可以称为“学科班长”,比如语文班长、数学班长、英语班长……学科班长是班级联系学科教师的纽带,接受学科老师的指导,配合学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工作,开展学科学习活动。
3.生活线。主要指宿舍管理组织的建设,班级设置大宿舍长,各宿舍设置小宿舍长,配合宿管老师做好宿舍管理工作,营造安静、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最基本的管理实体——小组建设
小组是最基本的自主管理实体组织,担负着行政小组、学习小组、生活小组三个方面的功能,是合作学习、互助成长的直接载体,一个成功的小组就是一个成长共同体。班主任对于学习小组的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
1.学习小组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班主任要把学习小组建设同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并且要指导各小组设计班级文化,实施小组管理。
2.小组构成:以8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异质组队可以更好地以优带差,进行帮扶;同质搭配,更便于交流。
3.小组划分:依据成绩排名和日常表现,由班主任主持进行,各小组整体成绩基本上相当。每小组设组长一人,另设学科代表,每科一人。小组学科代表也可叫作学科组长,比如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具体负责本科的督促检查,作业收发。根据组内事务的管理需要,还可以设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礼仪组长等,否则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宜。
4.小组座次:面向黑板,以小组形式呈现。
5.小组编号:依据总成绩编号1—8号,其中1、2號为A层,3、4号为B层,5、6号为C层,7、8号为D层,可采用环形座位,也可前后桌两排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为方便学生合作互助。
(四)组织建设的关键问题——学生干部的选拔
学生干部是学生自主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人,其选择配置和培养使用非常重要。选拔学生干部一般有三种类型:
1.成绩型。成绩好的学生具有心理优势,也有参与管理的充裕时间和精力,但有些学生成绩好却未必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和足够的影响力,也未必能胜任管理职责。
2.能力型。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好,有组织能力,但不爱学习,成绩特别差,如果任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3.综合型。学习成绩好,又热心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影响力,这是担任班干部的理想人选。
学生会、班委会干部是各个部门的直接负责人,班干部的选择要要从成绩、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用人所长,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既品行良好、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负主要责任的学生干部,形成以优等生为主体的干部团队,以弘扬班级正能量。
安排学生干部要尽量扩大管理层面,对于学习成绩差或管理能力特别欠缺的学生,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尽可能安排适合于他们的具体工作,力争形成“人人有位,个个有责”的管理局面,构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全员管理机制。
(五)分担任务——管理责任的具体落实
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当班级文化创建起来之后,接着就是进行班级事务分工,每个人都要具体负责一项班级事务的管理,保证每个学生都是管理者。我们把班级内涉及学习、生活、活动等日常管理的所有事情分成若干个岗位,让每个人都负责各个方面的一个岗位,履行具体的管理责任。除参与班级日常管理外,作为班级成员,人人都要承担卫生清理工作。具体做法是:班级卫生平均分工,比如一个班级有48个学生,就要把班级卫生清理任务分成48份,每个学生承担一份劳动任务,按照标准清理到位,并且保证全天达标,谁负责的那个区域不达标,就由谁整改。
课堂学习的管理任务也要大家都来承担。每个学科设置两位学科代表(有的班级干脆就叫学科班长,比如语文班长、数学班长……), 一般是一个学科代表负责主持本学科的学习活动,另一个学科代表负责本学科课堂评价。与学科相对应,小组内每个学科都要确定一个学科组长,小组成员基本上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个学科小组长的任务,协助学科老师和学科班长督促学习活动,收发作业练习,检查学习效果。
管理任务的分配,一般先由个人自主认领,然后再进行整体协调。自主认领任务,主动承担岗位,会积极主动地把事情做好,做不到位时接受惩罚也会心甘情愿。
(六)“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下的管理文化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具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人心的力量。适应学生自主管理的需要,建设内涵丰富而又形式多彩的管理文化,对于营造精神氛围、激发参与管理的热情、打造精神形象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学校管理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文化、班组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仪式文化等多个方面。
1.环境文化营造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爱凡杰中学墙体文化的特点是,紧紧围绕“爱”的文化主题,着眼于初中生个性需求,融观瞻性、教育性、系统性为一体,依据学校建筑结构特点,打造了特色文化板块。
(1)长廊文化。爱心长廊位于学校教学楼前广场东侧,长廊由廊道和文化背景墙两部分组成。做工精致的廊道上悬挂着爱心名言,夏日里青藤瓜果爬满廊柱,别有情趣。文化墙以青青翠竹为背景,镶嵌着以爱的六个维度“明礼、感恩、修慧、责任、尊重、了解”为主题的文化框,每个文化框内有一个用学校爱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图片拼凑成的大写字母图案,全部图案正好是“爱凡杰”三个汉字的读音全拼。整个长廊构思奇巧,寓意深刻,展示了爱的文化,反映了师生精神风貌,构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楼道文化。充分利用教学楼的四层楼道两侧墙体,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爱的文化具体细化为四个层面,分别用“历” “礼”“历” “理”“立”四个字表示,营造了四个文化长廊。一楼为“了解长廊”,紧扣一个“历”字,旨在引导学生历览万物,博通世事,成长从了解开始;二楼是“礼仪长廊”,紧扣一个“礼”字,旨在引导学生懂文明,行礼义,学会关爱与尊重;三楼是“明理长廊”,紧扣一个“理”字,旨在引导学生明事理,养美德,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四楼是“立学长廊”,紧扣一个“立”字,旨在引导学生立学,立业,立德,勤学成才,从平凡走向杰出。四个长廊分别“梅、兰、竹、菊”作为各个文化展板的背景图案,寄希望于我们的学生成为“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
(3)餐厅文化。在餐厅底层,利用几十根立柱,装饰了“爱凡杰中学学生品行修养三字经”;利用两个上下楼梯内外墙壁,用图片、文字分别解读“爱的文化”的两大支柱——“尊重”与“责任”;在餐厅内部墙壁,在南侧墙面绿色装饰物上镶嵌了学校的“新三好培养目标”——好成绩、好习惯、好素质,东西两侧墙壁装饰有就餐管理与教育的文化图片。
(4)小院文化。充分利用西小院空间,建池沼移花圃,栽植名贵花木,使之成为美丽温馨的校内“小公园”。
底蕴深厚、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了“处处有教育、时时受熏陶”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班组文化激发群情振奋的精神力量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包括:班级标志(含班名、班牌、班徽、班歌等)、班级精神(含班级目标、班规、班级公约、班风、班级精神等)、团队建设(含班干部培养、小组建设等)、文体活动的组织管理等。
小组文化是在班级文化引领下所形成的各小组的精神载体和文化标志,它具体内容与班级文化大体一致。
(1)班组文化设计
班级文化代表班级成员的集体意志和价值取向,体现鲜明突出的班级精神,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它的形成是在班级全体师生参与下的民主智慧的结晶。一般是先由各小组分头设计,在全班展示交流,最后通过协商“竞标”而形成。
小组文化作为小组成员集体意志和价值取向的文化标志,一般是在班级文化确立之后由各小组分头设计。设计小组文化一定要紧紧围绕班级文化主题,并在小组内充分协商,以凝聚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2)班组文化展示
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都要以“海报”形式张贴上墙。学校政教可牵头举办班级文化巡展,展示班级文化海报及教室文化布置,解读文化内涵,可组织对班、组文化“海报”进行评比,以激励各个班级和小组做得精致,做出特色。
(3)班组文化作用
班组文化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具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可以增强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凝聚团队力量,打造团队精神,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制度文化保障自主管理有效推进
制度是行为实施的规范性保障措施,学校文化制度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制度是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关键性问题。从学生管理层面来说,制度文化应该包括各种职责、规则及实施细则、检查监督与评价激励办法等。
制定制度要遵循以下规则:
(1)秉承思想文化主题。要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思想保持一致,体现文化主题,全面服务学生自主管理。
(2)体现民主精神。文化制度是要求相关成员集体履行的规则,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克服强加于人的“长官意志”,鼓励学生民主参与,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团队集体意志,从而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3)强调实施的过程性。要明晰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程序,注重过程性引导,让制度的执行者清楚执行制度、履行规则的义务和职责,不仅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而且还要明白违背制度所要承担的后果与责任。
(七)“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建构的保障机制
1.自主管理培训
(1)教师培训
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再需要教师,而是教师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教师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引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参与者。离开教师的组织和引领,学生就会如同一堆散沙;教师如果不具备正确引领的能力,面对学生自主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就会束手无策。因此,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是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培训教师,首先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学习现代管理理论,走出传统被动管理的窠臼,真正认识到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愿意松手,敢于放手,自觉自愿地启动学生自主管理;其次要使教师理解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策略,具备引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还要善于激发教师的改革意识,鼓励教师在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学生一起进步与提升。
在自主管理启动之初,爱凡杰中学委派领导到湖南岳阳许市中学考察学习,又邀请许市中学两位校长先后来学校对教师进行现场培训,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2)学生干部培训
学生干部是实施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学生干部,主要是引导他们明确岗位职责,掌握组建管理团队、营造管理文化、制定并落实管理规则制度的方法,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初步具有领导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自主管理的能力。
培训学生干部,要按照所主持的岗位及相关责任分类别、分层次进行,比如学生会干部的培训、班委会干部的培训与小组长的培训,担任职务不同,培训内容与方式也有所不同。培训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该是持续性的,要结合自主管理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培训,以促成问题的迅速解决,同时提升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
(3)全体学生的培训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因此必须对学生進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让所有学生对自主管理提高认识,增进了解,激发参与管理的热情,明确自身所担负的管理责任。学生全员培训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培训要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推进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从管理中学会管理。
2.健全“三级”评价激励机制
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为保证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必须有相应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机制作为保障。评价用得好,不仅可以激励先进,同时还可以矫正群体行为。只要适时评价,就能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三个层面的评价机制。所有岗位都有监督,所有工作都有检查,所有行为都有评价,每天每节课都有评比。评价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各个方面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查,量化打分。
(1)学校评价班级。评价内容主要针对班容班貌、出操、就餐、就寝、安全、晨诵、午唱、夕会等宏观方面的常规管理与活动,也包括全校性的大型臨时性活动。对班级的检查与评价由学生会负责实施,学校政教及相关领导给予指导,学生会干部将每天各个方面的检查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全校所有班级统一排队,在教学楼大厅列表公示,特殊问题由值班领导在第二天操会重点点评。
(2)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小组成员课堂表现、纪律、卫生、就餐、就寝等方面的表现,各个项目由分管负责的班干部负责具体落实。各班级在侧黑板设置小组评价公示栏,每天由值日班长对检查评价结果进行汇总,依据得分多少对班级内各个小组进行当日评比排队,评价结果公示上墙。在当晚的“夕会”上,负责各个部门工作的班干部都要进行点评,排名第一的小组展示工作亮点,排名最后的小组反思存在问题。
(3)小组评价学生。小组长负责,对组内每个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个人礼仪仪表、课堂学习表现、纪律、履行职责等各个方面,评价结果在小组内通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检查评价的项目和分数权重要根据工作需要适时进行调整。经验表明,哪个方面存在疏漏或学生在哪个方面懈怠,就要加强那个方面评价的分值。例如:在课堂展示中,优等生抢占讲台所形成的“精英展示”不利于学困生的进步,于是就调整课堂展示的评价得分,规定“小号让大号”,小号(优生)展示一次计1分,中号(中等生)展示一次计3分,大号(学困生)展示一次计5分,甚至优等生当堂第二次展示不计分。这样,各个小组都在想方设法把学困生教会,尽量把小组展示的机会让给学困生,课堂学习呈现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热烈氛围,达到了学习成绩全面提升的目的。
三、对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机制的思考
学生自主管理的完善与提升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总结反思既往一段时间的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与改进。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主管理发展不平衡,一些教师思想不解放,放不开手脚,学生自主管理流于形式,需要继续转变观念,帮助教师改变管理方式。
2.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学生,“放”得过宽,而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导致混乱状况。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不等于依赖学生,松手不等于“撒手”,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教师引领的力度决定着学生自主管理的高度与深度。
3.要强化学生全员参与。一些班级未能调动学生全员参与,仍然存在“少数人管多数人”的现象,要进一步增强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承担管理责任,都参与到管理中去,都在接受管理的同时成为管理者。
4.育人功能欠缺。有些班级就管理论管理,未能很好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自主管理不是简单的“学生管学生”,而应该注重学生自我潜能的发现和自我能力素养的提升,通过管理发挥育人功能,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5.要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由于缺少沟通,部分家长对学生自主管理不理解,不支持。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需要与家长深度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家庭、学生共建和谐教育。
6.要加强师生培训工作。培训不到位,一些教师仍然对学生自主管理认识不足,特别是新上岗教师对管理模式不熟悉,不具备引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一些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懂得如何参与管理。要加强培训,进一步转变师生观念,增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认识,让教师懂得主导,让学生学会管理,保障学生自主管理顺利推进。
教育是伟大的工程,更是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是对管理育人的一次尝试,也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不断提升与完善。我们将置身于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中探索创新,奋勇向前,走出一条新路径,为“立德树人”的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课题项目: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自主参与式管理育人机制建构》,180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