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成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幼儿的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动手的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孩子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生活能力却越来越差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慣。”但目前看来,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有些家长只注重让孩子认字、学英语、学算术,梦想将来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从小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那就是劳動。因此,在3~6岁这段人的智力、个性、劳动意识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
一、让幼儿学会劳动,并坚持劳动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幼儿对一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动习惯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时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要不怕麻烦,长期坚持。在劳动教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当幼儿学会一种劳动技能,完成一种劳动任务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并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巩固已学会的劳动技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使幼儿感到劳动是光荣的。
我班有个的魏嘉诚小朋友,家里有两个姐姐,作为家里唯一男孩子的他,在家就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幼儿园里,吃饭很慢,都大班了也不会穿衣服,不会脱衣服,而且动不动就喜欢哭鼻子。小朋友们都笑话他。开始,我一听到哭声就去帮他。时间一长,他倒形成习惯了,什么事都等着我去帮她。于是我开始手把手地教魏嘉诚衣服,扣扣子,有目的地带领他做值日生,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良好态度和情感去影响他,激发他做事的兴趣,促进他责任感的萌发,并不厌其烦地为其示范正确的劳动方法。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立刻表扬她“你今天做得真好,明天你会做得更好。”由于我的长期坚持,半年后,魏嘉诚终于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一次特色活动一刺绣。孩子们虽说已经绣了学期了,但是穿针还行,打结没有几个人会。所以一直是由我们老师帮忙的。可是我感到魏嘉诚好像很久没有来请我帮忙,是不是他绣的慢呢,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于是我走了过去,不错啊,都快绣好了。“魏嘉诚,你绣的镇不错,你怎么没有让老师帮你打结?”我好奇的问。“安老师,我自己会打结呢”她笑着说。我真的是非常的惊喜“嗯,你真棒,现在我请你当小老师来交小朋友们打结好吗?”她笑着点点头。随之,叶彤彤就跑过来了,我看到魏嘉诚在有模有样的教她,好像嘴里还念着打结的小口诀呢。由此使我领悟到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应明确劳动习惯的养成与造就个人的重要关系。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及劳动习惯开始。也就是说,应当在幼儿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播下爱劳动的种子,从小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人
二、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受的教育不同,因而劳动习惯也不同。有些家长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些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比较强。而有些家长对孩子很娇惯,因而孩子的劳动能力就较差。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做事慢,还不如自己干,这就扼制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对这些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外,还十分注意同家长取得联系,把教育内容、目的、要求及时向家长宣传,争取家长配合,使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固。漠视劳动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漠视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直观的方式便是观察其成人后的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水平。现在许多大学里都开设有洗衣房,专为不意自己动手洗衣或者不会洗衣的大学生所设立。如果你走进这些洗衣房,你会看到那些学生积累了一个星期或更久的脏衣服。当你在饭点站在大学生宿舍门口时,你看到的也许是大学生与外卖人员的交易行为。而当你在此时走进寝室时,你也许更容易看到凌乱不堪的景象,但你绝不会看到有人在打扫。大学生或是热衷于网络冲浪,或是其他娱乐休闲的活动,大学生的生活似乎与“懒惰”一词挂上了钩。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足以证明漠视劳动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那么就应当将视线转向他们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情景。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在抱怨工作的艰辛,有的甚至轻而易举地放弃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转而投向那待遇更低却更轻松的岗位,我们不禁感叹社会为我们培养的高学历、高素质人オ到底是怎么了?这些出现在刚就业的大学生身上的问题,其实责任是出在教育身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劳动教育的漠视。
三、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现实需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在家里早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幼儿园里,许多幼儿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比如,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家长总是心终孩子年龄小或学业压力大,常常为孩子大包大许多事情,至还以此作为衡量家长是否为合格父母的标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家长为孩子穿衣、叠被、端饭、倒水等,而幼儿也习以为常。一旦孩子们离开了家长的”保护”米到幼儿园,常常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出现了焦虑情。然面幼儿在幼儿园内的一日活动中也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幼儿的劳动能力自然得不到发,因此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家庭以及幼儿园所欠缺的,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时刻提示家庭以及幼儿园所欠缺的,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时刻提醒我们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四、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劳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优秀的生活与学习技能。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和技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1.劳动能锻炼幼儿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劳动是一个辛苦并且需要坚持的过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们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总有一天需要独立创造劳动果实,我们应当从小为幼儿创造种种学会劳动的机会,我们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家庭与学校的各项劳动,鼓励幼儿坚持完成长时间的劳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切身体会劳动的不易与限辛,磨炼幼儿吃苦耐劳的品质。贫困、偏远山村的幼儿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许多生活与生存的技能,因为家庭条件的艰苦,他们不得不早早为家人分担家庭劳动任务等。这些幼儿往往比经济条件优越地区的幼儿更能吃苦,在生活和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意志也更坚强。当这些幼儿踏入社会时,他们也更容易适应社会,这就是较早的劳动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坚强品质的发展。如果给较富裕地区的幼儿同样提供劳动的机会,这对于幼儿形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其有利的,这也必然会帮助幼儿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2.劳动能帮助幼儿提高独立自主性
独立自主性是指一个人独立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们生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品质。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慢慢就能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许多事就为孩子大包大揽去做了,幼儿也就丧失了自己劳动的机会,然而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有教育界的专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而这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劳动是一个需要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需要依靠自己去解决。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独立生活的技能,这样也能减少幼儿对家长、老师的依賴心理。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慢慢体会到独立自主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幼儿也会逐渐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独立意识。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些看上去虽是小事,但却让幼儿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所以说,劳动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正是幼儿发展各种优秀品质和能力的阶段,劳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一时期应注重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