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德 车涛
同一间温室大棚,既种青菜也养鲜鱼,1月13日,笔者来到太原晋源区晋祠镇三家村的山西省渔菜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鱼菜混养”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油油的生菜、油菜旁边,就是石砌的鱼池,一尾尾肥硕的虹鳟鱼惬意地在水中游弋。
自2020年10月起,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携手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一个负责种菜,一个负责养鱼,共同研究实施“鱼菜混养”农业新模式。该模式依托资源互补共生技术,将养殖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过滤槽,经过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和紫外杀菌“三道关”,将鱼类排泄物转化成硝酸盐类物质,转换成种菜的“营养液”,为果蔬种植提供优质肥料,实现了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节水、节地、低碳環保,极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雷普勋介绍,大棚就是一个生态圈,养鱼的水精准过滤后,变成了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实现一水两用,一棚双收,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及工业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节能高效。
与传统大棚相比,鱼菜混养大棚可养殖虹鳟鱼、三文鱼、鲟鱼、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河豚、锦鲤、石斑鱼、大鳞鲃等高档名特优品种,年养殖可达1万斤以上,同时蔬菜年产量可达2万斤左右,单棚预计年产值可达25万元以上,利润超过7万元,效益显著。
近一个月来,大棚内的茴子白、生菜等叶菜长势喜人,究其原因是鱼类粪便中的氮元素含量较高,对叶菜的生长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除了“鱼菜混养”之外,2020年,三家村在政策的鼓舞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开垦荒废了18年的稻地用来开展“鱼蟹稻混养”。将活鱼、活虾放入到田间活水中,可以起到疏松土地、除草除虫和粪便增肥的功效。成熟的稻米未经抛光,保留最具营养价值的胚芽。稻米呈微褐色,颗粒均匀饱满,色泽晶莹光亮,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米香,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为优质的一级稻米。
基地负责人程胜说:“希望在村委会的带动下,以稻米、养鱼、种菜作为三家村的主要发展方向,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把三家村打造成高标准生态、高水平生活、高质量生产‘三生融合的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体验种植等产业集聚为一体,宜居宜游的新型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