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该为“十四五”开局开好头起好步

2021-02-22 03:00张银平
企业文明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制造业疫情

作者簡介:张银平长期在经济体制改革部门工作。著有《中国新国企》《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等书籍,主编《名家论改革》丛书(包括《纵览中国经济》《预测中国经济》《中国海洋战略论》等)。为《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睿库全球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企业期刊特约主编和出版社特约编审。近年来,在期刊和报纸等媒体先后发表改革类文章,尤其是国企改革类文章上百篇,受到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智库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院所的领导、专家和读者的好评肯定。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适应新形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如何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如何为“十四五”开局开好头起好步,就显得至关重要。

凝聚共识迎接新挑战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化、内部高质量转型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将为市场贡献新的主题。而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影响和冲击,我国消费、投资、工业生产等大幅收缩,特别是重点领域投资后劲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有效应对新挑战,笔者对2021年的部分行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做了简要梳理。

首先,由于世界疫情尚未根本好转,又存在局部出现重大反复的可能性,世界经济衰退可能延续到2021年甚至2022年,交通、物流、人员的阻断情况还不能根本解决。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仍可能继续疲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修复。

其次,将2021年经济修复与政策回归正常可以看做是2021年主导市场的核心主题。经济方面的再通胀压力,货币、财政等政策可能逆周期回归常态。在出口方面,有望从“订单转移”过渡到“总需求回升”或者继续保持韧性。在消费与制造业方面,2021年可能进入良性修复循环。在金融方面,地产去金融化或带来地产投资强周期拐点,社融增速或阶段性见顶。在国际方面,海外全年修复进程对国内有追赶效应,但宽松货币政策和负利率困局仍没有根本解决。

第三,预计2021年经济发展动能在进一步修复后会不断加强,结构上将更多依赖消费、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等顺周期动能而非逆周期政策,经济主线以及经济政策均从逆周期向顺周期力量转化。

第四,过去多年的持续货币刺激和过度投资造成了产能过剩、效率下降、债务大量堆积、消费率过低等诸多结构失衡,抑制了经济增长。虽然部分失衡问题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并未真正好转。因此,调整结构解决失衡问题仍是2021年需要重视的一项工作。

第五,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局部走回头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十四五”期间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将取决于落实市场配置资源、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六,在创新发展方面,虽然我国已取得重点项目的突破,但迄今在多数科技和高端产业领域还处在学习模仿的阶段,尚未走上全面有序的创新发展之路,尤其存在营商环境不完善、法治不健全、科研和教育体制僵硬等问题。因此,保持步调的协调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多元非常重要。

第七,人们预计,2021年内生驱动力最强的就是制造业投资。从基本面上看,出口增长是制造业投资的领先指标。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制造和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凸显,全球订单不仅没减反而纷纷转移至中国,出口保持了强劲势头,从而带动企业投资意愿增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彰显区域一体化仍有深化合作空间,有望部分对冲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全球需求复苏和贸易摩擦风险降低,由此带动制造业投资的修复和增加;而制造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得到释放,特别是5G应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自动化会得到发展。

第八,在就业方面,随着经济形势逐步改善,服务业的就业情况有望在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平。人们认为,疫情属于外生性冲击,而非内生性经济失衡,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仍属短期可控范围。此外,伴随强劲的出口,制造业也会对相关服务业就业带来溢出效应。

第九,在储蓄方面,2020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快速恢复,使居民工资取得了一定增长(3.9%),但由于疫情的不稳定,人们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居民倾向于持币储蓄,以防不测。随着国内疫情稳定可控好转,消费者的心理影响逐步消除,这些过剩储蓄将有望在2021年得到释放。

第十,在疫情暴发之初,市场高度担心全球产业链搬迁、去中国化,但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在供应链全面完整、产业组织灵活、本地消费市场大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由此,中国率先复苏,其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不降反升。随着RCEP深化区域一体化自贸协定的签署,强化了中国在亚洲产业链的中心地位。

最后,随着中央高层表示正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因此,我国通过加入较高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和协定,将会形成制度规则性开放的新格局。过去在国际谈判中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焦点问题,比如:行政性垄断、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国企改革、产业政策转型、改革补贴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等,会通过主动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我们的企业也会从等待和观望、从别人要我们改,变成自己主动地改,从而带动社会全方面高质量发展。

企业要为“十四五”开局做出新贡献

2020年可以比喻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的上半场,其特点是供给能力的恢复、新基建施工的有力和出口两大板块的强劲复苏。而2021年可以认为是经济复苏的下半场,在内生动力方面,预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主要引擎,推动经济活动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道,并完全弥补疫情对于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和损失。预计GDP增速在2021年可能回升至7~9%;而伴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渐退出,2022年中国经济则可能回落至5.4%左右的潜在增速水平。

猜你喜欢
十四五制造业疫情
战疫情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