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林昌,马天琳,张 虎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受社会群体认可度逐步增强。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和关键[1,2]。我国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等,旨在培养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3~5]。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受教育对象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已逐步转变为三职生为主力军的群体。而针对当前高职生源逐步变为三职生为主的现状,且三职生存在学习主动性差、专业定位模糊、具备一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技术技能弱等学习特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遵循职业教育和三职生成长规律,致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高。
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三职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各要素有机整合,以达到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为高职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培养综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针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三职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技术技能”为根本、“创新能力”发展方向和“职业特色”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图1),以期达到高职教育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图1 “四位一体”指导思想
课程内容体系、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运行保障体系建立等有是在课程目标体系指导下进行的[6]。对于三职生培养目标的建立,在遵循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基础上,还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原则,因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坚持培养学生“四能”为目标(图2)。“四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从专业知识应用、实践技术技能培养、创新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培育等方面明确高职教育三职生培养的目标定位,从而全面提升三职生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
图2 “四能”培养目标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构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要以课程目标体系为中心展开进行[7,8]。高职教育构建培养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行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衔接紧密,精选设置四级课程,即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课程及综合素质课程(图3),以求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综合协调发展。第一级的专业课程,主要指导三职生掌握专业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清晰认知专业定位问题;第二级的实践课程,主要加强三职生对专业岗位的理解、掌握强化相关技术技能,同时提高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三级的创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上,强调学生综合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素质能力培养,如实践过程中的技能操作水平、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第四级的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力求在奠定三职生从事行业和企业具体岗位过程中,具备并能够灵活运用岗位需求的实践技术技能、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适合行业企业岗位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工匠提供途径。四级课程体系中,第一级和第二级是培养三职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基础必备条件,第三级是符合当前形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课程;第四级直接决定三职生人才培养质量水平高低与行业企业对培养人才水平认可度高低。
图3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设置
在大学的第一学年,针对三职生重点开设与专业及创新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浓厚的专业兴趣;在第二学年实施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论,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在最后一年开展综合创新型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专业领域能够从事研究开发、创新实践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传统的先理论后集中实践教学模式证实,三职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逐步变弱。因此,根据三职生的学习特点,运用理论实践交叉的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完单元理论课程后立即开展实践课程教学,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好更紧密结合。
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主动积极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课前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包,要求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结合学生课前完成作业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讲授中解决学生的疑惑和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加入课堂来解决问题,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实现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最后结合当前新形势新背景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实践教学前利用线上资源让学生观看操作规程、操作注意事项等,采用口头回答或线上互动的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对实践操作知识掌握情况;实施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跟踪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按照规程如实执行并现场及时给予示范指导,以此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更好理解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三职生更好地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促使三职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针对三职生培养水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单一的终结性考核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建立突出实践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整个考核评价过程中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评价,其中增大实践能力评价部分比重,理论知识考核占比分配为40%,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占比分配为60%(图4)。
图4 考核评价体系
理论知识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包括考勤、作业和考试三部分。其过程性考核部分依据学生出勤记录、课堂作业、综合课堂表现等进行考核,课后作业依据作业作品完整情况和创新情况等合理赋分。
实践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口试及实践操作水平、作品展示,参加比赛竞赛获奖情况和考勤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比重进行综合考核,全范围实施课程学习过程性考核。口试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比如机器设备规范操作运行、资料整理、实习报告撰写等方面;作品展示考查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说明能力,比如作品的新颖性、美观度及设计说明书撰写等方面;比赛竞赛获奖情况主要考查学生在参赛各阶段心理状态、情绪调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结合教学各阶段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评价结果,修满学分、达到符合要求的技术技能水平即可作为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依据。
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结合教学过程、学生社团、职业资格证、校外实习等方式,开设技术技能达标、技能竞赛选拔、创新创业集训等课外环节,对获得奖项的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和肯定,以此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综合技术技能水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素质能力。
结合院校现有教学资源,根据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及时建设更新课程教学资源库,强化企业对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参与指导。开放教学资源库平台,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化。
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将专业老师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聘任专业老师为学生的导师,缩小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加强老师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教育引导,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
高职院校积极和企业搭建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平台,选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训练项目,组织开展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技能比武和创新设计大赛等,使学生在训练和锻炼中寻求差距和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平,保障培养人才符合当前企业和社会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