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鑫
(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重庆 40074)
我国小尺度的现代景观中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随处可见,大致可概括为师法自然、因地制宜、巧于因借、诗情画意、小中见大这几点[1]。本文会通过小尺度现代景观中运用这些设计手法的实例来对这几点进行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在小尺度的现代景观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非常普遍,合乎自然的组合规律让现代景观作品美化点缀城市环境,更好地展示自然之美。
在小尺度的现代景观设计中,景观组成要素的总体组合布局与规律要合乎自然法则,融合进设计者的情感,丰富展现了自然之美。
如图1,在重庆园博园现代展园中就有一处模拟自然组合规律的景观节点,总体布局紧凑,小乔木、观叶类灌木、矮灌木、地被、景观石等模拟自然界中相应的比例布局,软、硬景搭配得宜,景观石上的题字也突显了设计主题与作者表达的思想与内涵。配置花观叶类植物让景观整体色调更加活泼。
图1 重庆园博园景观节点
大自然是设计者最好的老师,山、水、石、植物、建筑等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排列组合可以构成无数种现代景观的形式,组合的方式、规律和要素姿态皆能从大自然中得到参考。弱化人工造景的机械和呆板,让景观作品充满自然的活力和灵动的自然韵律。
如图2,在现代市政公园重庆南山中央湿地公园的水体景观区域,原有的荷塘驳岸被改造成蜿蜒曲折的自然水体形态,岸边种植各类湿生植物如芭蕉、垂柳等,临近水面处种植水生植物如管草、再力花等丰富水体,浅水区放置模拟自然形态的石块连接两侧的水岸,增加了水体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重庆南山中央湿地公园邻近居住区,公园模拟自然山水的构图和组景方式营造湿地景观,缓和了建筑物线条的硬朗,其中流动的水体、景观石、植被、水面上飞翔的水鸟都让小区的景色更具自然魅力。
图2 重庆南山中央湿地公园水体景观
因地制宜是根据设计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历史文化等作为设计的前期分析进行合乎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设计环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重庆南山中央湿地公园的垂钓区,就是运用因地制宜的手法设计的景观节点,公园水体建造之前原是一处荷塘,结合现代生态景观设计理念的兴起,荷塘被改造成了具有湿地性质的水体景观,并在水岸边设置钓鱼台给公园的游人和小区的居民提供室外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活动场地。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3]。在小尺度现代景观中运用借景手法比较普遍,增加了景观深度和扩大视线范围,利用开敞式无封闭围墙遮挡的手段把园外的景色有机的“借”到园中。如图3,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郑州园的亭廊区域,通往亭子的走廊并未因地形高差采用较高的围墙遮挡,反之用低矮的木桩等距排列并用绳索连接,外侧种植中、小乔木来弱化因高差给游人带来的紧张情绪并使游人自觉偏向内侧通行,保证景观的安全性,延伸了景观的视线范围增加了空间的通透性,园内外景色相融,增加了园子的可观赏区域。
图3 重庆园博园郑州园
凡利用门框、山洞、窗框、树框等,把景观围合起来,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观,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称为框景[4]。框景在现代小尺度景观中雕刻镂空的窗框、洞式的园门、围墙上或方或圆的洞口等等都可以作为框景的媒介,把园外的景色在各类的框中围合成一幅“风景画”。如图4,重庆园博园的现代园林展示区中的郑州园中就能找到框景设计手法的运用。郑州园利用雕刻镂空的窗洞把窗外的景色围合其中,加上常绿乔木与落叶树种配置,此处框景成为了园区中一幅具四季特色的动感“风景画”。
图4 重庆园博园郑州园
漏景也是造景手法比较常用的一种,类似框景但尺度更小,漏景大多采用的是小尺度窗洞或漏孔墙、镂空的屏风、疏朗的树林等等,景色若隐若现,不太明朗但给人一种想要去一探究竟的心理,营造出来的景色更加精致、雅观。在现代景观中对漏景的应用实例也很多,如图5所示,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的喀什园,园中墙面上的小窗洞大小不一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墙面原本起到围合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在此处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观赏功能。
图5 重庆园博园喀什园
中国传统园林深受山水田园文学及山水画的影响,更加注重诗情画意的情感空间的营造,注重“神形兼备”,园林之“神”可与绘画相媲美,着意于创造园林的意境,表达一种诗情画意的情感[5]。
景观的设计相似于山水画的创作,围绕立意展开,无关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造型,而在于作品所展示出的意境与蕴含的哲理。一个优秀园林作品诞生,一定有它的精神文化在内,没有精神文化作为支撑的园林一定是失败的园林,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园林[6]。具有深度的景观作品往往会成为“长寿型”的景观,甚至会成为地标性节点。如图6,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淮安园的梅韵荷风景观节点,用雕刻的梅花装饰景墙,搭配荷叶小品雕塑很契合梅韵荷风这个景观主题,加深游人对景观内涵的理解和对景观节点的记忆。
图6 重庆园博园淮安园
山、水、石、植物、建筑等造景要素可以排列组合成千万种不同的景观,虽然构景元素有限,但是不同物境的营造仍旧会造出与众不同的景观。
在小尺度的现代景观中,对于景观物境的营造也能找到实际案例,比如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连云港园中的“小水帘洞”,这个节点创作来源于连云港的旅游景点水帘洞,在图7中可以看到美猴王与小猴子的雕像、散置的贝壳、海螺等景观小品突显连云港著名景观花果山水帘洞与作为沿海城市的特色。
图7 重庆园博园连云港园
诗、书、画、小品、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方式,让作者的心绪得以舒畅,情感得以寄托。中国古典园林中筑山、理水、置石也是营造景观情境的设计方法,咫尺之间,营造出崇山峻岭的巍峨之姿、蜿蜒迂回的潺潺流水、外形各异的山石之态,是我国几千年造园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宝藏,为无数园林设计师提供景观的设计中抒发情怀的实践经验技巧和实例参考。就如图8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毕节园入口景观节点的设计来说,植物丛生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水体旁边配置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水鸟小品,向游人展现毕节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让游人充分感受到当地的地域风貌和文化特色。
图8 重庆园博园毕节园
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艺术历史长河中应用非常广泛,诗词画著各方面均能体现,以画纸的方寸之间给读者展现出仿若千里的气势,创造出无限的空间。
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等等都是用来实现空间以小见大的对比手法,为了突破空间的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历史中常常用到对比的手法增加景观空间的深度,比较典型的就是留园入口设计,封闭狭窄的走廊使人感到非常压抑和憋闷,一旦走到核心景观区域视线豁然开朗,心情也为之舒畅,增加了游赏的趣味性和主要景观的强调性。这种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在小尺度的现代景观中也有所展现。
在重庆园博园现代展园中的湛江园,如图9所示,入口处通过悠长狭窄的道路引导视线,园区内的景观被入口处的乔灌植物遮挡了大面积的视线范围,只能隐约地看到景观一角。随后穿过入口植物遮挡的区域,如图10所示,视线豁然开朗,园内景色一览无余,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丰富的植物景观尽收眼底,让游人观景的感受更加强烈,对景观的印象更加深刻。
图9 重庆园博园湛江园
图10 重庆园博园湛江园
植物在小尺度的现代景观中用作障景的设计非常普遍,现代城市之中硬质景观占比较大,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森林往往会让居民产生压迫和窒息感,作为软景的植物配置在硬质景观中作障景舒缓人们情绪的同时给现代城市增添自然活力。在重庆园博园现代园林展示区中三亚园的入口景观中,用两块人工石山替代了园门。石山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让被遮挡的大部分园内景色只露出一小部分,这样的设计既能使园子的入口景观更加自然丰富,又能激起游人观赏的兴致。
通过对以上小尺度现代景观运用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案例分析,总结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
(1)部分景观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不够自然,往往为了造景而造景显得自然不足刻板有余。
(2)在应用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造景时缺乏创新和思考,没有更好地把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充分融合。
(3)景观中的植物缺乏后期养护,导致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现代园林景观严重的受到西方造园手法的影响,导致景观风格更偏向于理性、几何式布局、对称性等等,而缺乏自然的韵味和历史文化底蕴,今后的方向应朝着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的造景精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人文精神和时代特色创造属于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