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对各种广西粤剧文化的创新中,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我们的重视。也为其迎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但还是在不同程度面临着生存艰难的困境,抓好机会让更多的青年学生群体和自媒体时代下传播和教育,如何更好的创新以及对待创新的态度就引发了许多思考。
关键词:创新态度;创新建议;广西粤剧现状
一、广西粤剧与其他地方粤剧相比,其更具有地域人文特色,广西粤剧是以南宁为中心、富有“南派〞特点的广西粤剧,从戏曲发展历史看,20世纪初的粤剧,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和观众的观赏需求,从专演传统老戏到以新编剧目为主,从用“戏棚官话”到全广州话唱念,是对入粤皮黄戏曲进行本士化改造的一个重大进步,促进粤剧实现质变的飞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粤剧。但粤剧文化现如今受到了现代文化和市场的冲击,其具有的服饰、表演、唱腔等有很多自身独特的文化符号,但仍是属于少数人的欢乐,慢慢的在与时代拉开距离,越来越难得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年轻人,其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广西粤剧属于民间戏曲,它在广西更多时候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民间,以往的每逢婚庆、贺岁、传统节日都会请来戏班助兴。粤剧抚慰了无数乡村老人孤寂的心灵,让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对粤剧风格艺术感到好奇,又由于语言文化,审美习惯和审美定势的差异,对粤剧产生大量的误读,以至于认为粤剧是老年人才会看的东西。粤剧是能触动心灵的艺术品。具有实践性、传统性、功能性,是实验美育的重要载体。粤剧与美育有天然的契合点,是传统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相互渗透,丰富了教育内容,优化了教育途径,对于年轻人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二、在对待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意味着会面临死亡。不仅需要创新更要在传承的同时注意传承的方式,传承时应以包容性以及开放性的心态去看待问题,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对艺术的传承应是在不同时空里即保持它原有的内涵,也应更新其与时代的新内涵,真正的文化意识形态是穿越时间、空间、种族的一种形态意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魅力,是经的起历史的考验,即使在今天看也会有穿越时空的共鸣。传统粤剧不仅有艺术上的表现形式而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贯穿于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形式,整个表演形式充满了东方的古典文化魅力。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吸引现代的青年人,让更多人看到他。
创新则代表着改变,但我们应先清楚我们对传统粤剧创新是为了让粤剧更好的傳承,是保持传统粤剧的内涵的前提下,当今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对于年轻人来说接触粤剧的机会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粤剧则与他们出现了断层。在众多粤剧创新思考中,我们应用辩证法的思维看待问题,即要向年轻人展示粤剧的原汁原味,也有为年轻人做出改变的部分,就像粤剧本身一样,本来也融合了许多其他剧种的元素,在不断吸收和融合中形成了粤剧。
三、最有效的方式是让粤剧走进高校,与作为文化传承基地的高校合作,对于高校而言,高校现如今要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而粤剧则缺乏弘扬粤剧文化的途径。双方可以通过合作,两者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设置到学生课程中去,从中小学音乐艺术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从少年到青年的多层次培养,这可以大大提高了粤剧传承与发展的参与进来的趣味,戏剧文化对校园文化有不可忽视的关系。戏剧文化可以是校园文化的创造成果和展现形态,更可以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标追求和实践载体。校园戏剧文化作为一种戏剧形态,本来具备着戏剧的多元功能与作用,包括娱乐功能.应用功能、认知功能、教育动能、传承功能等。结合戏剧功能作用与大学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校园戏剧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贡献有素质教育、美育教查、文化传承、精神产品创造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是民族的未来,如果粤剧能在校园里有培育基地这将开创一个新的发展生机,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们大学生研究粤剧项目所期待和希望看见的。
四、粤剧享有美誉"南国红豆",早已于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地域性强、融合性强、创新性强等特性。在自媒体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粤剧总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传统媒体的信息,而不能主动的与大众媒介有效地进行交流,更没有主动去发声,使得粤剧的传播范围越来越狭隘,大众对粤剧的文化认同感也总体偏低。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运营在粤剧传播中的运用正逐渐兴起。粤剧也试图在其中寻找机遇,从新媒体的研究视角来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下粤剧传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结合新媒体更好地传播粤剧,推动粤剧把握时代脉搏,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从而增强国民对粤剧的文化认同感,提高粤剧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一步推动粤剧传承与发展工作的进行,也开始成为一个问题,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传播这种方式是文化得以地存续和焕发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媒体为传统戏曲传播提供了许多崭新的际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艺术传播的误区与缺失。因为在网络上接触到的粤剧只是直言片面的,人们难以在网络外以全面的角度去解读这门传统艺术。从传播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都是粵剧的新媒体传播面临的问题,新媒体机遇下粤剧文化应坚持尊重粤剧传承、结合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的价值导向。在这些问题下,我们更应该注重传播的方式与方法是否有所偏颇,让年轻人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了解粤剧,积极主动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再之要结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创造丰富的有利于粤剧传承的平台,真正的能传播到粤剧的精髓。
五、人们对粤剧的兴趣并非能所看就所能感受到,听不懂咿呀啊咿的粤剧唱腔,不懂得其中的角色特色,不懂得剧目的剧情,但如果有环境的熏陶,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量变总会引来质变。现如今很明显的出现一种状况,就是缺乏一定的氛围,缺乏从日常、从身边、从环境、从认知中细细点点中有粤剧的存在和意识,所以粤剧不光靠业内人士坚守,更需要向广大群众宣传,以及全社会对粤剧的认识,这样传统粤剧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奋斗与努力,必将让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莹洁,新媒体视域下粵剧传播硏究
[2]洪珏,广西粤剧的特点与发展愿景
[3]苏文倩,薛莉莎,高校戏剧发展现状分析与探究:武汉高校戏剧活动调研报告
大创项目:2021年广西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之一
大创名称:南国红豆——北海粤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研究
项目编号:202113524021
作者简介:李海论(2000.10.03)女,广东河源,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