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心灵深处 寻找真实的我

2021-02-22 21:03:51李瑶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摘要:本文对自我成长经历、职业行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结合自己不同生活阶段的经历,深入分析了自己成长历程中促进个人人格特征逐步完善的事件与因素,以及自我性格类型。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现状对教师职业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自己的经历,指明了自己要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的初衷和执着追求。

关键词:成长经历;自我分析;职业分析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原生家庭给予的求学信念

我叫李瑶,1993年2月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农村普通家庭,记忆里一个最令人怀念的场景是夏天麦忙时节,经常坐着家里的小卡车去跟大人收麦子,公路是必经之路,两排大树绿茵茵,夏天的风吹着自己的头发,很是享受。幼儿园小学都是在村里上的,当时那个年代也没有家长将孩子送到市里读书,大家家庭条件都差不多,村里出的大学生很少,家附近的两个邻居姐姐考上大学都是在村里家喻户晓的,再加上父母很希望我以后能够走出农村去城市生活,尽管在别人父母觉得上完初中或高中毕业就可以出来工作时,我的父母仍然很坚定地跟我讲一定要考上大学,所以他们对我的学习一直很上心,虽然在学习上帮不了什么,但是给予了我坚持求学的信念。

(二)性格的“祸”与“福”

幼儿园中班时被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追,抓破了我的脸,到现在细看还能看得出来,具体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长大后回想起这件事,当时也没有跟他们发生过矛盾,我对当时的自己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去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跟他们吵一架?我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哥哥姐姐罩着,也不像其他同学一样霸道,可能终究还是因为性格的内向,这样的性格的确不适合幼儿园时期,直到小学,尤其是初中之后,我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学习差、品性不太好的学生自然不敢去招惹学习好的学生,毕竟在他们看来学习好的学生有老师潜在的保护,再加上自身性情平和的性格,每个学习阶段都有交心的朋友,虽然不多,因此每个学习阶段也过得很开心学得也开心。

(三)成长过程中的良师

从小学到高中,每个阶段都有让我怀念的老师,也有最让我深受感触和感动的老师,也正是因为他们,让我在读书生涯中能够更加坚定地继续读书深造,也安慰了我的心灵。

小学时期,我们班的学生还是蛮多的,我的成绩在班上不算最好,但也是排名靠前的,所以在成绩上也没有很强的优越感,两门主课语文、数学成绩差不多,但是对数学还是更喜欢些。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同学的妈妈,她很严厉,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拼音汉字我们都学得很扎实,也很感谢她的严厉。记忆里她很喜欢我们班一个成绩最好的女孩,自然对她也很偏心,我平时学习也认真,也不会闯什么祸,所以也是常被忽略的对象,没什么存在感。四年级换了个年轻的语文老师——牛老师,对她最大的印象就是她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从来看不出偏心哪一个学生,相比之下,自然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牛老师指定了几个组长,组员去组长那背书,但是组长并没有我,她察觉到了我的不开心,但是组长不好再换其他人,所以做了一个决定,让组长到我这背书,虽然这仅仅就是一件给谁背书的事情,但是牛老师的决定让我觉得我也是有价值的,我特别开心。当时就觉得她很好,我很喜欢她,长大后越发感激她,也意识到当时她的决定安慰了我的心灵,也给予了我更努力学习的信念。她是我读书生涯最喜欢的、也是唯一喜欢的语文老师。

初中时期,我的数学苏老师教了我三年,也是初中阶段唯一教了我三年的老师,正是因为她,从此我对数学更偏爱,也正是因为她,化解了我青春期的叛逆。初一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我当时坐靠窗第二排的过道的位置,很多老师都会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决定课代表,记得苏老师刚进教室,看了看我们前面几排的学生,随后就指着我说让我当数学课代表,当时很诧异心想“怎么不是毛遂自荐呢,我都做好举手和竞争的准备了”,诧异过后更多的是惊喜,也正是因为苏老师的这个决定方式,让我特别喜欢她,让我对数学特别偏爱。整个初中阶段我的总成绩在全校排不到前25,但是数学成绩都是前5,也有很多次都是第1、第2,满分也得过很多次,正是因为初中数学基础打得牢以及偏爱,也为我高中时期优异的数学成绩奠定了基础。初中阶段正值学生青春期的叛逆期,可是在当时的年代再加上是乡镇初中,年少的我哪知道青春期、叛逆期。初一下学期有一段时间,对苏老师有些不喜欢了,具体什么原因,当时我也认真想过,确实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说不出来为什么。直到一次苏老师让我把本子抱到教室来,我带有情绪的将本子放到桌子上,老师并没有对我发火,而是问我怎么了,我骗她说不小心的,但是当时我能感觉到她其实早就发现我不对劲的状态了,我瞬间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也正是因为那次情绪的“发泄”,也使得我对她之前的不喜欢烟消云散。直到大学时学了心理学,回想了当时的状态,才意识到那应该就是青春期的一些叛逆心理。回想起来,很感谢她的温柔对待。

高中时期,那是高一的5月份,家里出了一些事,第一天回到学校的晚自习,因为前几天都没怎么好好睡觉,困得睡着了,隐约听到班主任从我身边经过,同桌准备叫醒我,班主任对她说:“没事,让她睡吧”,接着我就很安心地睡着了。每每想起,我还是能够感受到他的暖心。

在我的读书的生涯中,很庆幸能够遇到这些老师,这些事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日常教学中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但确确实实给了当时小小的我巨大的能量,同時也教会我现在一定要去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四)自我性格的认知

经过性格测评,我属于粘液质类型,仔细想来,也确实符合。

我喜欢浅浅、淡淡的颜色,这会使我心里感到特别舒畅、自在。其实这也是我内心深处不高调、不强势、平易近人的一种外在表现。我最喜欢听的音乐是安静舒缓的纯音乐钢琴曲,尤其是在身心疲惫或者是失眠时经常会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的心情更舒畅。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了大学以后,我也不太喜欢交很多朋友,感觉会有些心累,我发现我需要去干一件事情时我更喜欢独立思考、独处,这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更深入的思考,得到能够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这些外在的表现都能够更深入的反映出我的粘液质的性格。粘液质的很多特点确实符合我,比如内向、安静、谨慎、稳重、性情平和、办事认真仔细、有条理、喜欢独立思考、不善言谈等等。小时候身边的大人经常讲要开朗一点、多交朋友、多跟朋友一起去玩等等,当时也确实想改变自己,自己也知道怎么去做,可是就是说不出口或者做不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也深刻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可以作出改变,但性格的本质是变不了的。无论什么样的性格,都各有优缺点,我喜欢自己的性格,只要自己觉得舒服就是最好的,这样的性格很适合当老师,与学生能够融洽的相处,也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教师职业行为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个人的基本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还需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我的本科专业是师范专业,当时学心理学课程时就充满了兴趣,学会了用心理学的知识处理遇到的事情,也更能够看懂人和事,当自己心情很不好时,我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经常与农村的学生打交道,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期,他们有很多困惑,容易做错事,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等等,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的因素,使得农村学生这些情况较为严重,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心理学对自己、孩子、学生的好处,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效果,影响着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解

心理咨询工作是解决咨询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项工作不是一般的开导性工作,它的专业性很强。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等原则。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工作面对的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更要注意:遵循保密原则,提前告知保密例外原则,如有必要与监护人沟通联系,不轻易给学生的症状定性。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应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应该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面对所遇到的难题。在辅导学生时,要用积极地心态以及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成长。

2.自身发展心理咨询能力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经过性格测评,我属于粘液质类型。稳重、性情平和、办事认真仔细、有条理等特点对做心理咨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

(2)在培训之前,自己能够较好的处理一些学生简单的心理问题,并且反馈较好。

(3)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积累,以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使我深刻认识到具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自己对心理健康具有很高的兴趣,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更多的学生。

不足:

(1)大学期间的专业并不是心理学类,仅接触过普通心理学知识,对心理咨询知识仅仅存在于概念上的认知,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理解。

(2)对心理咨询工作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后期需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二)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正是因为读书阶段,遇到令我感动的教师,是他们安慰了我的心灵,给予了我继续读书深造的信念,我很感激所遇到的老师,这也让我立志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教龄不满4年,第一次看到学生时,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因为我也是读的农村初中,虽然现在发展水平强了,但是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一直都存在,所以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好好教他们,让他们也能够继续读书深造,走出农村。

北京市特级教师刘畅撰写的《做有温度的教师》一文中定义了教育事业中“温度”的内涵:教育是一门传承的艺术,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好教师成就好教育。对于学生时期心智尚处于蒙昧状态的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不仅能够开启其生命智慧的大门,更能够完善其个体价值内涵。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灵魂在于师德,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来自关爱,好教师的真谛就是一个"爱”字,我们把它理解为教师的“温度”。好教师是有"温度”的,是帶着温情育人的。这份温度是炽热的,是师者对教育事业的诚挚热爱,并为之奋斗不息的热情所在;这份温度也是温暖的,是师者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并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这份温度还是可感的,它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一代一代地传播与继承,照亮整个教育、整个国家。

很喜欢刘畅老师的这本书,也读了不止一遍,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正如刘畅老师在书中所写,在教师职业的圣图上,做有温度的教师、构建有温度的课堂、培养有温度的学生,这也是我做教师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