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背景下,虽然广播电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但同样面临视觉媒体和网络媒介的双重挑战。本文就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播音主持人员不仅需要提升延展话题与信息整合的技巧,通过节奏把控和情绪感染,以个性标签和节目风格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还要根据其在内容、形式、情感、空间的特点,真正发挥播音主持的潜力,为广播电台带来新鲜声音。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技术与特点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4.077
新媒体即通过新技术、新终端满足人类信息和娱乐需求的传播形式。它并非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指媒体动态发展的过程。被誉为“传播学界的预言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洞见,他认为媒介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因,媒介的变化将带来渗透性的变革。本文在麦克卢汉思想的影响下,探讨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到新媒体视域的转变中,广播电台播音主持在技术和特点方面的嬗变,以及其对从业者的影响与启示。
1. 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技巧
1.1 以生活实际延展播音话题
在新媒体时代,技术的便利化使得广播的收听门槛不断降低。相比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听众广泛,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要求;相比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广播的操作简单,不受使用能力的限制。
然而,也正是由于广播电台的群众基础广泛,涉及话题多面,其对主播延展话题的技巧要求就更高。因此,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要想丰富语料库,就要深入实际生活。如中央人民电台的《千里共良宵》就以亲情、友情、婚姻、家庭话题为依托,主播在倾听听众声音的同时,结合自身经历抒发感悟,使得节目获得听众的广泛共鸣,自开播至今,改版多次依然热播不衰。
1.2 以多元信息扩充节目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全天滚动播放的电视节目方便观众不定时收听收看。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更是直接以即时推送的形式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广播电台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关注,就必须增添多元信息,并精准对接听众需求。
因此,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需要提升信息整合技巧,打破一人或多人主持的传统模式,可以利用嘉宾连线、现场直播、听众互动的方式扩充节目内容。同时,除了播报重大新闻、社会热点,广播电台还需抢占小众渠道的独家资讯,整合如地方新闻、民生小事的信息,以形成市级电台的独特优势。例如,广东广电针对广播市场上粤语内容的空白,打造粤语移动电台——“粤听”APP,主持人因关注广东本土新闻,宣扬广东民间音乐,传承岭南各地的方言文化,受听众喜爱。
1.3 以播音技巧渲染气氛
新媒体环境下,人工智能与传媒行业的融合逐渐深入。如在语音合成技术的支持下,AI主播可以进行多语言的新闻播报;天猫精灵、百度小度等智能音箱通过深度学习能够与人进行对话交流。电台主播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挑战,需要提升节奏把控和情绪感染的技巧,形成无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节奏把控是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尽管AI主播能长时间且精准地播报新闻、主持节目,但其机械的语调也常被诟病。电台主播的优势在于,根据文字内容进行不同节奏的播音主持。播报新闻时,主播需要保持不紧不慢的语速以准确传达信息。主持节目时,主播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从而刺激听众,增添节目的新鲜感。此外,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还要提升情绪感染的技巧。尤其是在一些非新闻节目中,电台主播以或激昂或缓慢的语调,将听众带入叙述情境中,方能唤起情感共鸣。
1.4 以个性标签塑造节目风格
在碎片化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中,个性标签成为传播密码。鲜明的主播形象、独特的节目风格能够给身处信息海洋的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央视主播柴静、新闻记者易立竞皆以个性化的标签获得广泛关注,前者以情感丰沛、善于倾听的主播形象广受好评;后者凭借冷静客观、敢于冒犯的采访风格频频出圈。
当下,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可以通过个性标签连接更广泛的听众。首先,主播至少需要具备一技之长,或以独特的音色吸引听众,或以人格的魅力俘获粉丝。此外,电台应当有意识地塑造节目风格,如推出陪伴式的情感类节目、幽默式的脱口秀节目,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 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特点
2.1 新闻的全时性与真实性
广播电台以新闻类节目为立台之本,其播音主持具有全时性、真实性的特点。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速率的转播和直播技术不断挑战着新闻及时性的传统观念。无论是24小时播出的电台节目,还是在广播电台全面搭建的灾难预警制度,都将广播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推入“全时化”阶段。如2019年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当地应急广播提前10至60秒发出预警,并在第一时间向外发布救灾消息,其“追时效、抢独家”的特点尤为突出。
与此同时,正如著名新闻學者陆定一所说“真实是新闻立身之本”,全时化的广播电台,还应承担坚守新闻真实的媒体职责。新闻的真实性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员时刻谨慎,遇到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尤其需要摆证据、讲事实从而抵达真相。
2.2 形式的伴随性与神秘性
广播电台作为一种调动听觉的媒介,形式上具有伴随性与神秘性的特点。一方面,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习惯于随身携带手机并利用碎片时间接收信息,收听电台节目便是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不同于提供全方位感官刺激的视觉媒介,广播电台仅仅是声音信息的传递通道。这也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员在视觉上是不可见的,因而具有神秘的特征。
因此,在表情包和短视频主导市场的当下,广播电台应当掌握听觉媒介的显著优势。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员需要不时同听众进行问答互动,在保持身份神秘感的同时,与听众拉近关系。另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员可以根据听众碎片化收听的特点,提供较为短小和轻松的节目内容。例如,SMG东方广播中心于2016年就提出“短音频”战略,其接连制作《新闻地球村》、《极客秀》短音频节目,主播既充分考虑到用户碎片化的收听习惯,又为用户提供了高浓度的精华内容,从而形成强劲的传播影响力。
2.3 情感的陪伴性与亲近性
与稍显距离感的文字、图片相比,声音与人类器官的连接更为紧密,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在情感上具有陪伴性和亲近性的特点。
人类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虽然地球村的说法时常出现,但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的观点也颇有可取之处:长期处于媒介环境却脱离真实生活的个人,就像封闭的容器,只会陷入孤独之中。
因此,即使AI主播已经趋向成熟,电台主播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不仅要加强听众调研,根据其内容偏好和价值取向选择节目内容,还要以平等的交流,鼓励的话语,给予听众所需要的情感力量。例如,《蕊希电台》就由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蕊希创办,针对年轻的女性群体,主播以“亲切”“治愈”的口吻与听众交流,不仅在蜻蜓FM、企鹅FM等新媒体平台累积超10亿的点击量,更以第一名的优势远超其他类节目。
2.4 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
有“传播学预言家”之称的麦克卢汉曾提出,广播具有连接心灵和社会的力量。这实际上体现了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特点。一方面,广播电台仿佛为听众提供了坚固的保护墙,耳机的使用使得听众即使身处喧闹的公共场所、也能拥有独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另一方面,与近年来火热的“付费音频”不同,作为公共媒体的广播电台面向的是最广大的受众,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
因此,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人员既要以朋友般的口吻叙述新闻,用倾听的方式回应听众反馈,又要在内容选择上倾向于公共话题,开设对谈节目,为听众营造公共讨论的空间,从而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为例,《共同关注》的主持人朱广权,《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郭志坚皆因对公共事件的幽默表达走红网络。其中,郭志坚在《主播说联播》中用“这哪里是聚餐,是拉朋友闯鬼门关”劝说观众遵守疫情防护规则;朱广权在天气资讯节目中使用“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提醒观众增添衣服。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与公共生活,又赋予声音人性的温度与厚度。
3. 结束语
不同于提供全方位感官刺激的视觉媒介,广播电台仅仅是声音信息的传递通道。因此,对广播电台来说,播音主持的技术和特点不仅是制胜法宝,还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新媒体视域下对其进行了探讨,希望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何道宽.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99-106.
[2]陆定一.新闻必须完全真实——陆定一同志对本刊记者的谈话[J].新闻战线,1982(12):2.
[3]周信达.从人工智能的应用尝试看新闻业的未来趋势——以AI合成主播为例[J].青年记者,2019(09):71-72.
[4]新“容器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人际关系探析[A].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9.
[5]李思维.声音傳播视域下耳机使用与个体听觉掌控和“自我”强化探析[J].科技传播,2021,13(13):116-118.
[6]曹素妨,司曼.新媒体改造传统媒体的趋势不可阻挡——专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兰[J].中国传媒科技,2015(07):31-35.
作者简介:高吉成,1963,男,山东东营人,汉族,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新闻播音主持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