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昌店 张文鹏 陈红 齐晓英
摘 要:为对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现象进行分析,采用逻辑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等,认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飘移是搁置研究对象的明确框定而实施研究的思路和行文状态,具体体现为研究对象替代、研究对象隐匿和研究对象归一。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不清晰;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致因的复杂性。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文件、法律、法规等,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作用可分为“测量政策”和“促进政策”;从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维度来看,包括体育、教育、卫生、营养和睡眠等。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构成,不能无视概念范畴而进行研究。在后续研究中,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应从总体描述转向特定领域。建议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术语的使用要规范化。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对象飘移;健康治理
中图分类号:G 811.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object drift in the research of adolescent health policies in China. By means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content analysis,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object drift in the research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ies in China is the state of thinking and writing when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learly set aside, which is embodied in object substitution, object concealment and object classific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due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has a certain basis of social knowledge, the superordinate concept of “adolescent health policy” is not clear, and the inducement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roblems is more complex.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include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law and regulations issu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measurement” and “promo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dimension, the policies on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clude sports, education, health, nutrition and leisur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policy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hould not ignore the concept category. In the follow-up study, the physical health policy of adolescents should move from the overall description to the specific field .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use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terminology should be standardized.
Keywords: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policy; research object drift; health governance
我國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在学术研究中,围绕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形成了宏大的问题场域[1],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其中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尤其受到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高度关注。为呈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的典型特征,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与会议论文为主要分析文献,同时辅以部分研究报告与专著,通过对文献的题目、主题、关键词以“青少年”或“学生”与“体质健康”“政策”“体质健康政策”等进行交叉检索,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底,剔除重复文献,纳入分析的共189篇。围绕青少年或学生(为表述方便,以下统称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一些学者基于案例[2]、政策态度[3]、政策演化历史[4]、政策执行路径[5]及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对比[6]等视角探讨了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诸多议题,持续地进行了极具启示意义的研究。
鉴于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体现政府行为,因此,学术界形成了通过公共政策透视政府治理行为的传统[7]。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学术界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在产出大量优秀科研成果的同时,表现出“研究对象飘移”等突出问题。本研究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史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表现出的研究对象飘移现象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含义与表现
1.1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含义
长期以来,我国学者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大量研究中,出现了一种常见现象:多数研究者在行文过程中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作为一个不言而自明的概念,很少在研究中予以明确阐述,甚至部分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论文中即使将其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也作隐匿处理,既不明确相关政策发布的时间与内容,也不对政策具体内容构成进行描述。因此,我国学者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往往根据自身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基于独特视角和立场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描述,多数研究缺乏一致的研究对象。客观而言,随着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日渐规范化,已较少出现类似的“去研究对象”的研究倾向。有鉴于此,笔者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现的“搁置对研究对象的明确限定而进行研究的思路与行文状态”称之为“研究对象飘移”。
1.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表现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和复杂,具体可归纳为研究对象替代、研究对象隐匿和研究对象归一。
1)研究对象替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尽管属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显学”,但研究者多来自体育领域,由于知识結构和认知局限,部分学者无意识地使用“学校体育政策”替代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比较而言,学校体育政策体系比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相对完整,从而便于研究对象的替代。一些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尽管明确了研究对象筛选的标准和原则,但主要局限在学校体育政策的研究中,忽视了健康教育和校园公共卫生等政策。有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以固化的专有名词替代了对研究内容实质的辨识,将2009年视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的开启之年[8],这很明显地忽视了“专有名词”与“研究内容实质”的区别。
2)研究对象隐匿。部分学者忽视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不作界定,表现出研究对象使用的随意性,导致研究过程中出现研究对象与论文主题论域不一致,内容散乱的现象。有的学者根据自身的理解,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任意分析,既不界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含义,也不说明政策涉及的具体领域,更不关注政策的有效期限,导致研究过程中出现研究对象虚置的现象。部分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化历程的研究,围绕发文机构、政策主题和涉及领域的分析,即使使用定量分析工具,得出看似客观清晰的研究结论,却围绕了一个隐匿和虚置的研究对象。
3)研究对象归一。客观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涉及到一些不同的领域,但有的学者将体育、教育、卫生等多领域存在的政策归结为一个研究对象,从而将多领域政策的研究消解为一个整体问题。研究对象归一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落实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学者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落实的相关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多。其中: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落实研究,既不指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的具体构成,也不关注政策落实资源与环境的复杂性,将多部门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予以“窄化”和“归一”,高度概括政策落实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将多元研究对象作统一化处理,内在地体现了研究思路的归一处理逻辑,外在地表现为多个研究对象变成枝蔓祛除、研究内容雷同的“对象”。
在学术研究中,明确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的源头和基础,是聚焦研究重点、推进研究实施的最基础依据。因研究对象统摄着学术论文的行文逻辑并与内容关联,任何学术研究均不能忽视乃至任意描述,当研究对象不明确乃至错乱,则容易形成一种极为尴尬的状况:学者的研究成果难以形成系统的理性话语,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转化。学术研究中缺乏研究对象的明确限定,无论是有意搁置还是无意遗漏,均需要引起后续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避免。在当前的研究实践中,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在未说明核心研究对象“能指”与“所指”的前提下,并未明显影响到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和使用。这种理论判断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表明类似的研究弊端并未得到普遍重视。
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成因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作为一种应用性极强的社会认知行为,研究对象飘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现象之所以长期存在且没有引起关注与争议,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深层次原因。
2.1 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共识基础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等众多使命。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严峻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具备了社会成员共识的基础条件,因此,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形成了诸多研究领域。尤其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推动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相继出台了多项健康促进政策,逐渐形成青少年体质健康多部门联合共治的局面[9]。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有部分学者可能也意识到其含义难以界定,且研究内容较为庞杂,但因长期直接使用的惯性使然,即使不界定也不会造成理解的重大障碍,姑且不谈,不对其严格界定和分析。
在我国政府工作和学术研究中,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健康监测等近乎成为普适性的术语,而在公共政策中的使用更为普遍,因此,几个普遍使用的术语组合后,看似不会产生误解,但却体现出了学术界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和方法的认识相对有限。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定时,我国其他部门政策介入明显不足,政策制定的协同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表现及其后果均极为明确,但因缺乏对体质健康致因的深入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公共政策出台后,我国民众是否具备了与其同样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基础,笔者表示质疑。
2.2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上位概念模糊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涉及到“青少年”和“体质健康政策”“健康政策”等多个概念。当前,学术界对“青少年”的年龄界限尽管存在争议,但不会形成尖锐的冲突。“体质健康”一词经过长期的政策适用,学术界对其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尽管有“运动体质”等区分,同时妇女、老年人和青少年等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10]。比较而言,健康政策的涉及面更广,语言表述更多样,其内涵与外延相对更加模糊[11]。
“健康政策”是我国政府应对民众健康问题的必要手段,对健康政策含义的认识,国内外的观点极不一致,观点冲突现象时有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政策是各种机构(尤其是政府)针对健康需求、可用的资源及其他政治需要而发布的正式声明或制订的程序,用以规定健康行动的轻重缓急程度[12]。在实践中,与健康政策关联较紧密的是卫生政策,Blakemore在区分健康政策与卫生政策时,认为狭义的健康政策等同于卫生政策,广义的健康政策则是以卫生政策为核心、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的的相关政策[13],这体现了以卫生政策为基础建构健康政策的观点。同时,当健康政策与诸多社会问题相关联后,形成了基于疾病或人群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议题,例如,糖尿病患者健康政策、老年人健康政策等[14],由此可见,健康政策含义多变。从上述分析来看,健康政策以疾病治疗为核心,包括预防、康复与相关支持性要素的集合。健康政策作为相对综合的“政策丛”,其含义与内容的确定,受健康问题与人群体质健康特征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由于对健康政策认识存在分歧及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有一定特殊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界定相对较难。
2.3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致因的复杂性
青少年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其健康问题更多表现在營养摄入、身高、体质量、心智发展、运动能力等成长性指标上[15]。鉴于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发展关键阶段,属于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均受到学校和家庭的特殊监护。由此可见,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更多表现为受社会要素差异的影响,其中社会要素对青少年个体体质健康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综合而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除受相关遗传因素的影响外,直接与体育锻炼、饮食、卫生习惯等相关,间接与家庭氛围、家长社会地位、居住地建成环境、公共卫生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是多个影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尽管学术界试图通过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细化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致因[16],但因过于强调学科分野的致因探讨,反而将复杂性的问题予以消解,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分解为一个个学科问题,而丧失了从整体性分析问题的可能。当前,有学者提出通过制定青少年体育行为的政策去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路[17],很大程度上,这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因青少年体质健康致因的复杂性,使得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界定较为困难,从而出现了部分学者以局部代替整体现象或不界定其内涵的情况,导致出现了研究对象替代或隐匿等现象。
3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矫正路径
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中研究对象飘移的实质源于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含义认识的不足。本研究认为,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对其界定与分类需依托坚实的实践基础,并在研究中合理地使用术语。
3.1 明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界定的依据
本研究遵循对政策落实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双重逻辑来界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含义。
3.1.1 从实践出发: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治理的政府行为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治理实践中,以美国、日本为纲的现象较为突出,美国确立了以学校为主位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导向,强调以运动和饮食作为核心手段,同时通过社会福利政策等予以补充。2008年美国教育部启动《整体性学校身体活动计划》,倡导学校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主阵地,发挥体育教育、体育课前(后)身体活动、课间身体活动、教师参与、社区和家长参与等措施的作用。2018年,美国出台了《国家青少年体育战略》,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不仅要强调体育参与,同时还要结合“校园营养餐计划”和“公共卫生”项目。在重视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作用的同时,发挥校园营养餐的作用。1946年,美国《学校午餐法案》明确了学校午餐的内容与供给责任,后续出台了美国《国家校园午餐计划》,辅之奶类、早餐等,形成了较全面的校园营养餐政策体系。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发挥校园营养餐和体育参与的双重作用。1954年日本《学校供餐法》强化日本政府对学生的供餐责任,确立了校园“食育”的传统。2005年日本《食育基本法》将“食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本在校学生是重点人群,强化科学营养、师生共餐和营养师等制度的作用。在重视“食育”的同时,日本利用常规性的学校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少年团,发挥学校和地区综合性体育俱乐部的协同作用,同时还发挥体育课教学、日常性的体育活动、学校与家庭及社区合作模式的作用[18],最终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有所增长,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幅度较大[19]。
中国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极为重视,体育是核心促进手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再强化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且在一系列政策中也有所体现。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出台后,首次从中央层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予以综合性治理,凸显了体育的突出作用,但在政策措施中也高度关注校园环境、营养卫生的重要性。后续相关政策提出了体质健康监测、运动技能提高和体育活动时间保障等[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就体现了通过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顶层设计。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其他促进手段没有受到同等重视。首先,学生校园营养餐政策辐射范围有限。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21]。其次,青少年学生学业压力较大,保障睡眠时间的相关政策没有充分落实。
以上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治理的政府行为,为提炼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含义提供了现实依据。
3.1.2 从问题出发: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呈现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全球范围内的特征较为趋同。但为了深化认识,本研究仅以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论证依据。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营养摄入过量和摄入不足共存。我国第4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时间增长了2倍,总人数达到5 300万。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可知,肥胖青少年中脂肪肝发生率为40%~50%,75%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后体重依旧超标。与当前青少年过量的营养摄入相比,80%的学生早餐营养不足,且青春期的青少年贫血率的发病率达到38%[22]。其次,我国部分青少年人群的近视率较高。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23]。再次,我国部分青少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全国6~17周岁的青少年人群中,62.9%的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 h,其中13~17周岁青少年睡眠时间小于8 h的占比达到81.2%[24]。最后,我国部分青少年的体能指标有所下降。近30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有所下降,我国部分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值呈现出“增龄递减”的态势,高一学生最强、高三学生最差的特征较为明显[25]。青少年体质健康表现出的问题,是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重要依据。
3.2 厘清“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含义
基于对上述政府行为和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分析,本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政府部门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等。按照政策作用分类,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分为“测量政策”和“促进政策”。
青少年体质健康测量政策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为衡量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而选择的相关测评指标与具体评价标准。当前,很多国家或地区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认知存在差异,出台了政策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不同的测量政策,例如:中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标准》等。目前,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测量政策的相关研究,因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相对固定,因此,研究焦点的一致性相对较高,研究对象飘移现象较为少见。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即围绕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要素所制定的具体政策。根据WHO“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等相关倡议[26],就目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认识水平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应包括体育、教育、衛生、营养和睡眠等[27]。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促进政策。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应发挥学校体育的中坚作用,辅助其他的体力活动。根据身体活动的实质,任何能够消耗能量、锻炼心肺功能、促进体能提升的身体活动均可纳入体育促进范畴。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促进政策。我国各级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环境营造等向青少年学生传授必需的健康知识。青少年学生家庭成员的健康行为与健康认知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知识、习惯养成有影响作用。新闻媒体也具有健康教育功能,要传播正确的体质健康观。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卫生促进政策。我国各级学校通过校园饮用水卫生条件、食品安全、光电能源与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改善,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保障。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营养促进政策。营养均衡是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物质基础。我国政府或相关组织通过“青少年饮食指南”,指导学校、家庭保障青少年营养均衡摄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营养促进政策,既包括不同学段的营养摄入标准,也包括提供营养餐的主体及责任。
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睡眠促进政策。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通过我国政府明确青少年在校最长学习时间,减少学习压力,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等提供时间保证,为青少年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制定睡眠政策是直接体现。
3.3 合理使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术语
上述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含义、分类及内容构成的分析,是推进体质健康术语正确使用的前提。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现的“研究对象替换”“研究对象隐匿”和“研究对象归一”的现象,建议通过相关术语的规范统一使用予以避免。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学术研究使用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尽量减少其使用的频次。如果确需使用“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这一词语,要关注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研究的可行性。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对象飘移主要是对相关健康促进政策的分解不系统,尚未形成对健康促进政策的分类认知,影响了使用的规范性。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替换现象”,建议使用体育促进、教育促进、卫生促进、营养促进和睡眠促进等术语。为避免研究对象隐匿,需要明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具体内容,明确对相关政策梳理的依据与前提,以及具体的研究对象。为避免研究对象归一,尤其对于政策的落实,在不明确政策门类的前提下进行的实践探索,其可操作性需充分论证。
4 结束语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亟待学术界予以高度关注与研究。源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内容构成的复杂性,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研究中出现了“研究对象飘移”的现象,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作为复杂的“政策丛”,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构成,不能无视概念范畴而进行研究。通过明确“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内涵,分析其外延,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术语的使用规范化,从而有助于我国体育学的术语体系完善。
参考文献:
[1] 郇昌店. 青少年体质健康如何滋养了中国社会科学[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1):1.
[2] 胡亮.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12.
[3] 潘秀刚,陈善平,潘星安,等.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的测量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5):438.
[4] 陈长洲,王红英,项贤林,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19,39(3):38.
[5] 杨成伟,唐炎,张赫,等.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J]. 体育科学,2014,34(8):56.
[6] 金启林. 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比较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7] 张国庆. 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思[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8):81.
[8] 郭志明,杨成伟.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3):17.
[9] 王丽妙. “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案研究[J]. 智库时代,2019(16):109.
[10] 郭蕾,赵雨薇. 证候、体质与亚健康的关系探析[J]. 中医杂志,2017,58(3):192.
[11] 冯显威,顾雪非. 健康政策的概念、范围及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2):58.
[12]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促进术语汇编[M]. 郑伯承,薛建平,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9:1.
[13] BLAKEMORE K. Social policy: an introduction[M]. Maiden Head: Buckingham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8:19.
[14] 向芳,张一英,袁红,等. 2000—2014年我国糖尿病防制政策变迁[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309.
[15] 孫莹,陶芳标. 从发育可塑性视角拓展早期成长逆境与青少年健康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5):645.
[16] 梁兰颖.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J]. 青少年体育,2019(9):34.
[17] 王健,万义.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的历史演进与生态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体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2):5.
[18] 严红,张宇,耿亚运,等.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调整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94-95.
[19]中国人身高增长不如日本韩国[EB/OL].(2016-10-22)[2019-12-23]. https://news.qq.com/a/20161022/006024.htm.
[20] 张文鹏,王健,董国永. 让学校体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号文件的解读[J]. 体育学刊,2015,22(1):66.
[21]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EB/OL]. (2019-12-15)[2020-02-26]. http://www.moe.gov.
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2_297934.ht-
ml.
[22] 少儿肥胖率10年增长2倍 专家:管住嘴迈开腿不做“小胖墩”[EB/OL].(2019-08-20)[2019-12-20]. http://news.cyol.com/app/2019-08/20/content_18119435.htm.
[23]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EB/OL].(2019-12-17)[2020-02-21]. http://www.bestmarketing.cn/.
[24] 中国睡眠研究会. 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EB/OL].(2019-12-17)[2020-02-21]. http://edu.cyol.com/
content/2019-03/21/content_17963460.htm.
[25] 肖春苹. 青少年每天至少户外运动两小时[N]. 沈阳日报,2019-03-13(5).
[27] 胡琳琳.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念、国际经验与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7(3):64.
[28] 郇昌店. 基于HiAP框架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