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利,任爽,张中娟,王朝生
(1.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北京 100020;2.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3.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4.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做出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郑重承诺。
2021年3月13日,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十五五”期间,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202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引导我国三大产业发生结构性、根本性变革。作为工业领域的一部分,我国化纤行业2020年实现产量6 025万吨,营收7 984亿元,是先进制造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化纤行业一次能源消耗量为1 37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3506万吨,占我国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0.33%。化纤行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尽管不高,但也面临着进行能源使用、资源结构、生产方式等调整的压力,以尽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又将起到引领、规范和支撑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纲要》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确立了方向和要求,具体到化纤行业,需要仔细梳理现行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标准,重点在节能降耗、碳核算核查、碳排放评价、绿色制造等方面研究布局和制修订一批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标准项目,以便为化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准确引导和支持。碳中和是相对远期的目标,对于化纤行业碳中和而言,不论是碳汇,还是碳使用、捕集和封存(CCUS),以及直接空气碳捕集(DAC),都是实现手段,不是行业自身所能决定的。因此,本文对于化纤行业碳中和标准虽有提及,但重点聚焦在碳达峰相关标准。
到202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发布了1000余项与气候行动相关的标准,涉及环境管理体系、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管理和气候行动、能源管理体系、绿色金融等。其中,温室气体管理方面的ISO国际标准由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定,TC207下设6个分技术委员(SC),已经发布了51项标准,制修订中标准有22项,包括温室气体量化与报告、碳足迹、核查、适应气候变化、气候金融、碳中和等方面。部分与碳达峰相关ISO国际标准见表1,其中ISO 14064-1适用于规范企业等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报告,ISO 14067则是对于具体产品碳足迹的核算量化要求和指南,这两项ISO国际标准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很多国际国内机构依据这两项标准开展碳足迹、碳排放的核算、核查、计量。
表1 部分与碳达峰相关的ISO国际标准
在我国的标准体系框架下,涉及传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标准都与碳达峰标准相关,其中现行强制性能耗限额与能效标准分别为112项和75项,碳达峰领域已发布温室气体管理国家标准16项,涉及计量、监测、核算、管理和评估等系列标准,此外还有绿色制造、包装和评价等国家标准50余项,循环经济类国家标准10余项。在环境管理标准方面,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7)转化了多项ISO国际标准,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环境标志标准,其中Ⅲ型也称为环境产品声明,Ⅲ型要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价,然后公布产品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产品的碳足迹信息。Ⅲ型环境标志对于化纤产品碳排放核算也适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纤协会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标准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基于Ⅲ型环境声明的聚酯涤纶和循环再利用涤纶产品种类规则标准制定工作。与化纤行业相关的部分碳达峰国家标准见表2。
表2 部分与化纤行业相关的碳达峰国家标准
201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以及多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与报告要求国家标准,这解决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缺失、核算方法不统一等问题。2018年,国家标准委又发布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2部分:纺织服装企业》(GB/T 32151.12—2018),纺织服装企业可按照此标准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CO2和CH4),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但GB/T 32151.12不包含化学纤维生产企业。
化纤行业一直重视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对于标准的引领作用认识非常清晰。从“十一五”开始,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组织下,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制造、节能降耗标准,其中国家标准8项、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6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2项、在研的各级标准有5项。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聚酯涤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6889—2018),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规定了纤维级再生聚酯切片固相缩聚和纤维级再生聚酯切片纺丝等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本标准能耗限额等级分为1级、2级和3级,各级基准值以国内前5%、25%和80%企业达标为制定原则,分别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一般水平,具体见表3。能耗限额标准的发布有利于降低涤纶行业能源消耗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表3 能耗标准指标
为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节水型企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制定了粘胶纤维、氨纶、再生涤纶、维纶、锦纶和聚酯涤纶产品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具体见下表4。
表4 取水定额标准列表
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给出了不同涤纶产品的取水额度指标,设为三挡,分别为领跑值、先进值和通用值,分别与行业内先进企业、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相匹配,基本上对应行业内5%、20%、80%的企业可以达到。
比如,《取水定额第45部分:再生涤纶产品》(GB/T 18916.45—2019),该标准自2019年12月1日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适用于再生涤纶产品原料、长丝和短纤维生产过程取水量的管理,分别对瓶片、泡料等主要原料和长丝(POY、FDY)、短纤维等主要产品提出了明确的取水指标要求,为国家和企业提供了用水节水的源头管理和控制指标。该标准坚持了鼓励和促进行业节水和技术进步,体现先进性;同时适宜考虑地区间、企业间和节水水平的现实差异的编制原则,具体指标见表5。
表5 水耗标准指标
《节水型企业化学纤维行业》行业标准目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牵头制定中,已经完成初稿,预计2022年编制完成。
(1)绿色设计产品。按照工信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的要求,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完成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再生涤纶》(FZ/T 07015—2021),该标准2021年8月21日由工信部发布,2022年2月1日实施。
该文件给出了再生涤纶生命周期绿色设计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编写要求、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写要求、绿色设计产品判定依据。该文件适用于以物理法与化学法两种工艺生产的再生涤纶产品绿色设计评价,包括以废旧聚酯(PET)及其制品为原料加工成的再生聚酯瓶片、泡料、切片以及其他形状的初级颗粒;再生聚酯涤纶长丝(包括预取向丝、全拉伸丝、拉伸变形丝)、短纤维(包括二维、三维、棉型、毛型)。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已经完成报批,报至工信部。粘胶纤维、锦纶、氨纶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已经立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计划项目。
(2)绿色工厂。《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循环再利用涤纶行业》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征求完成行业内意见,下一步召开审稿会。
聚酯涤纶、粘胶纤维、锦纶、氨纶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技术要求计划与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一样,受目前工信部绿色制造相关标准管理办法修改的影响,计划延缓。
(3)绿色设计。2021年8月,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循环再利用涤纶生态性技术要求》(GB/T 40351—2021),标准将于2022年3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循环再利用涤纶(以下简称:再生涤纶)的术语和定义、生态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取样规定、判定规则。该标准适用于本色、有色再生涤纶,其他功能性再生涤纶可参照使用。
2019年8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了《绿色纤维评价技术要求》(T/CCFA 02007—2019)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化学纤维领域绿色纤维的术语定义、评价要求和评价规则,适用于包括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及原液着色化学纤维在内的化学纤维评价。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指导和推动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行业内代表性企业进行了《合成纤维制造业(氨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锦纶6)清洁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聚酯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维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合成纤维制造业(再生涤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业(粘胶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6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订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报批。2018年12月29日,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信部发布了上述6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该指标体系规定了六类化学纤维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该指标体系适用于六类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该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该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2019年8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了《聚酯瓶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T/CCFA 02008—2019)团体标准,规定了瓶用聚酯(PET)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该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该指标体系适用于采用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法生产瓶用聚酯(PET)的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管理、环保领跑者等环境管理制度。
2021年10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报告中提到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对急需的技术标准要加快制定,包括能耗限额、碳排放计量、核算、报告与核查,产品碳足迹、低碳评价、低碳技术等标准。该报告中提到的标准方向对于化纤行业也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化纤行业的碳达峰主要实现路径有提高现有能效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用能强度和用能总量、转变能源结构、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发展循环再利用纤维和生物基纤维等。从以上角度出发,化纤行业将以碳达峰为重点工作方向,制定碳核算、核查、减排、报告等相关标准;同时配合相关机构对能耗限额、节能技术、能效领跑等标准进行制修订,以期与现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形成比较完善、协调配套的化纤行业碳达峰标准体系。
(1)能耗标准。《聚酯涤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6889—2018)发布实施不久,对于聚酯涤纶行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继续有效。随着能源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推动,预计“十四五”后期,聚酯涤纶行业能耗水平将有较大幅度进步,届时提出对于GB 36889的修订,进一步提升能耗限额要求。聚酯涤纶行业占化纤行业总量的80%以上,其节能降耗水平对于化纤行业整体能耗下降和碳排放降低将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要适时推动粘胶纤维、锦纶、氨纶和碳纤维等行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建立,粘胶纤维行业总能耗占化纤行业总能耗21.5%(2015年数据),锦纶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品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制定粘胶纤维、锦纶和氨纶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用强制性标准制约和引导行业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和能耗的下降。
(2)节水标准。尽快完成《节水型企业 化学纤维行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涵盖了涤纶、锦纶、再生涤纶、粘胶纤维、氨纶、维纶和腈纶行业。该标准对各行业单位产品取水量、重复利用率和用水损漏率提出了限量值,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
另外,需对《取水定额第25部分:粘胶纤维产品》(GB/T 18916.25—2016)进行修订。GB/T 18916.25—2016发布已实施5年,在“十三五”期间,粘胶纤维行业在工艺用水和节水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着眼于碳达峰目标,有必要对标准提出修订,计划2022年提出修订计划,2023年完成。
“十四五”期间,还要研究尽快制定丙纶、腈纶、莱赛尔纤维等行业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建立覆盖化纤全行业的取水定额标准体系。
(3)绿色制造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已经完成,下一步要推动《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酯涤纶》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粘胶纤维、锦纶、氨纶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计划已经申报,目前工信部绿色制造相关标准管理办法正在修改中,计划延缓。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循环再利用涤纶行业》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完成行业内征求意见,下一步召开审稿会、报批。
聚酯涤纶、粘胶纤维、锦纶、氨纶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技术要求已经立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目前完成初稿,计划2022年下半年完成标准报批。
化纤行业需要升级和完善的现行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标准,见表6。
表6 需要升级和完善的现行节能降耗、绿色制造标准
建立科学规范的基础通用、核算核查、标识标志等标准,完善化纤企业、项目、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管理,实现碳减排成效的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
(1)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化纤行业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化纤企业碳排放管理信息披露要求与指南、数据管理、标识标志等化纤行业适用的基础通用标准。
(2)碳核算核查标准。研究制定重点细分行业、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标准,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核查标准。重点细分行业有聚酯涤纶、粘胶纤维、锦纶、氨纶、莱赛尔纤维等行业,重点项目有废旧瓶片/废旧纺织品生产循环再利用涤纶、废丝生产循环再利用锦纶等项目,重点产品碳足迹有聚酯涤纶产品种类规则、循环再利用涤纶产品种类规则、粘胶纤维种类规则、莱赛尔纤维产品种类规则、锦纶6产品种类规则等。
(3)节能减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化纤生产过程中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节能减排技术、绿色设计、生产运营过程控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协同降碳等标准。
(4)低碳评价标准。低碳评价主要依据科学、广泛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化纤产品、企业及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制定相关的评价规则、评价指标体系等标准。
(5)碳排放管理标准。顺利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前提是碳达峰为相对低值的达峰,这样碳中和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最终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会更加顺利。因此在现阶段,需要考虑给出分品种的化纤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平均碳排放限额均值标准,以便衡量化纤企业的碳管理水平,有的放矢进行碳减排各项措施。
化纤行业碳达峰相关标准初步计划项目汇总于表7。
表7 化纤行业碳达峰标准初步计划
续表
(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引导未来我国工业领域快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现行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有关碳达峰的标准为化纤行业碳达峰标准提供了指导方向。
(3)化纤行业要加快布局与碳达峰相关的标准,涉及绿色制造、节能降耗、基础通用、碳核算核查、节能减碳技术、低碳评价、碳排放管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