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应用

2021-02-18 08:16梁文红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应用

梁文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技术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植物保护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技术当中,这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生物技术的应用方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

关键词: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应用

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崛起,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都有重大突破,其中植物保护的生物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不重视植物保护,破坏植物生态结构,将会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破坏,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出现生态失衡问题,而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且能够对植物病原进行有效分析,通过技术来提高植物病菌的治理效果。本文对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促进我国植物保护技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一、生物技术简述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新型的生物技术有很多,包括克隆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其中克隆技术为例。克隆技术是指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克隆技术分为三个发展周期,第一周期是微克隆技术,第二个周期是生物技术克隆,第三个周期是动物克隆。因此,需要重点研究植物保护的生物技术,希望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贡献[1]。

二、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1)植物保护体系不够完善

植物在生态环境中十分重要,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转化为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除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组成植物自身的结构外,还能作为生物能源贮藏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内。此外,植物对环境也有保护作用,它能够对大气、土壤、水域有净化作用,且有调节气候、减噪、防尘等效果,还能保护坡地,防止水土流失。我国也意识到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性,提倡人们爱护植物,提高植物的保护意识,但实际上,很多人缺乏实际行动,一些频危灭绝的植物种类仍然得不到有效保护,久而久之将会影响生态环境建设[2]。

(2)植物保护技术不够完善

植物保护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通过运用适当的保护技术能够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抵抗力,避免病虫害发生。目前,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存在不足,生物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例如在运用农药预防病虫害过程中,会造成土壤和水污染等情况,那么在生物保护过程中,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从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的植物保护技术还不够完善。

三、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植物保护中应用的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抗病育种、抗除草剂育种等,在植物保护过程中病虫害是最难防御和治理的。传统的病虫害防御方法是对植物进行显微注射预防药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效果较好,每一株植物都能够预防,但弊端是操作过程繁琐,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很多地方不提倡此预防方法。而植物保护的生物技术中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将植物中的细胞进行复制、导入目的基因,产生转基因植物,此外,使用抗除草剂育种方法的成功案例比较多,这种方式不仅能降低保护成本,而且不污染环境,应用效果显著[3]。

(二)微生物农药技术

微生物农药技术是生物技术的其中一种,这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植物本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微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既能让植物不受病虫害侵扰,还能保证植物的高质量生长。传统的农药喷洒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旦多次使用同一种类型的农药,病虫害自身会形成抗药性,迫使人们更换农药。而微生物农药技术是通过加强益微生物,阻止病原菌的滋生,无毒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也没有伤害,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抗药性。但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弊端,其药物发挥作用周期比较长,需要提前进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温度,正常微生物农药的作用环境是在温度15℃以上,30℃以下,低于15℃喷洒的农药在病害虫体内降低繁殖速度,影响药效。其次需要掌握周围环境湿度。植物生长环境的湿度越大,药效越好,湿度越小,药效越慢。再次,喷洒后还需要避免强光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力,强光照射超过30分钟以上,会有至少一半的微生物死亡,因此喷洒时间尽量选择阴天或晚上。最后,还要避免雨水冲刷。暴雨水会将喷洒的微生物农药冲刷掉,小雨会破坏微生物农药的结构和活性组织[4]。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无性繁殖来对植物的组织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分离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在密闭无菌条件下,将分离的组织或细胞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给予培养基一定浓度的营养和技术,最终得到再生植株。这种技术一般应用在植物的局部地方,例如有伤病组织或枯萎、组织坏死等,将这部分坏死组织进行培养,移植到植物体上。我国这项技术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利用类病毒和植物病毒特性,将植物保护、培养技术作为基础,研究病毒和类病毒的关系,培养出不含病毒的植株,实现保护植物的目的,促进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发展。

四、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应用趋势

针对目前而言,虽然植物保护的生物技术不够完善,但仍可以解决很多植物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植物保护效果。因此,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将继续完善生物技术的应用,其中微生物农药技术将会成为主力军之一,微生物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对人类身体造成伤害;缺点是药效慢,专业性强,需要专业对口高精尖人才进行研发。其次,基因工程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产生转基因植物,大面积的转基因种植,使一些频危灭绝的植物得到充分的生長,这对全球植物保护工作都提供了帮助。最后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通过植物的遗传特性来完成植物的培养,最终实现植物保护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工作会影响生态环境和我国农业发展,通过利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抵御抗虫害能力,还能够拯救濒危灭绝的植物品种,使植物整体质量得到改良。我国应加大生物技术的研究,扩大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洪彬,刘鸿高,李杰庆. 浅谈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应用[J]. 广东蚕业,2021,55(4):77-78.

[2]史苹香. 浅谈清水县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8):59-60.

[3]徐树仁,刘万才,曾娟,等. 我国植物保护7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植保导刊,2021,41(4):29-32.

[4]李晓红,杨贤均,王业社,等. 园林植物保护实践教学的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276-278.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应用
浅谈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植物保护与维护生态平衡
试论信息化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