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柏丹 邱川宸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发表了许许多多关于对外开放的经典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这些重要观点。在新时代背景下,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
2018年11月5日,习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济活力的重要动力。这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宣誓。
一、开放发展的治国理念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将开放发展的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梯,且内容丰富。第一,扩大对外开放。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的速度要求对外开放范围更宽、程度更深。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要到全球经济这片汪洋大海中去经受风雨的考验,否则没有游泳技能,迟早会溺水而亡。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博鳌论坛演讲时习总书记提出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口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正和博弈,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和平发展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未曾改变,各国要同舟共济求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机遇也是挑战,科技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契机,同时全球问题和挑战也从来没有中断过,毒品问题、恐怖分子,还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这些问题都说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团结合作,建立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第三,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使命一直坚如磐石,从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从未改变。中国在古代就曾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所谓伟大复兴,就是恢复往日的繁兴。进入新时代,奋力实现中国梦,就要积极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二、合作共赢的经济战略
习总书记认为全球经济发展应该坚持开放、合作为、共享,提倡共同参与,共享收益,实现共赢目标。第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各国联系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联系愈加紧密,封闭自己只会让自己处于落后失败的境地。互联网时代的联系,不僅在范围上扩宽,在速度上也得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合作共赢之路,采取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开放区域。第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3年习总书记先后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惠及中亚东南亚国家,也塑造了我国的大国风范。“一带一路”创新了对外开放实施途径,凝结着习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创新思维。“一带一路”串联了60多个国家,扩大了我国的世界格局,将更进一步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第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网络数字和大数据的时代,已不再是扩大货物出口、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投资的时期。现阶段中国面临的机遇,更是挑战,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要求我国产业不仅要数量和速度求胜,还要提高质量,这就迫使我国加强对内改革,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充分运用科技致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生态发展产业。这就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经济领域要积极创新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包容互鉴的文化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拥有大胸怀的国家,习总书记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也提出中国要做学习大国,要学习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互容、互鉴、互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第一,海纳百川的人才驱动观。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人才思想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兴盛景象。现在中国处于新时代,“世界文化河流”交汇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文化经济各个领域的交流首先都是人的交流,特别是人才的交流。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就必须坚持人、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因为人的思想禁锢、闭门造车,那就不会有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那何谈真正的对外开放?所以,对外开放要首先实现人的对外开放,人的眼界、思想打开了,才能接受外来的优秀知识和先进技术,才能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第二,协同合作的教育国际格局。对外开放首先是人的对外开放,而人只有通过教育成为有用有为的人才,才能影响对外开放的其他领域。习总书记也指出要推进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教育理念,将中西方文化融合互鉴,提高我国教育水平。但融合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我国优秀的中国文化,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舍本逐末,要坚持原则的国家荣誉、理想信念等问题。
习总书记对外开放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执政智慧和长远的政治眼光。我国进入新时代,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之期,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王浩,杨雪冬.从积极对外开放到推动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刍论[J].古田干部学院学报.2021.1(01).
[2]竟辉.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唯物辩证法意蕴[J].桂海论丛.2021.37(01).
[3]田豆豆.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研究[D].延安大学.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