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计划

2021-02-18 23:24刘津雨王诗茵吴莳兰吴欣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冬枣对策研究乡村振兴

刘津雨 王诗茵 吴莳兰 吴欣凯

摘要:黄骅冬枣种植存在着种植技术落后,枣病多发,品牌效应缺失和加工能力弱等多种问题,导致农户种植收益偏低,种植面积下降。据此,提出发展冬枣设施栽培,推出冬枣保险,建立冬枣标准化生产流程,不断研发冬枣新品种和管理新技术等对策,旨为黄骅冬枣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对策研究; 黄骅; 冬枣

0 引 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三农”工作实践经验础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来的。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其中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冬枣有“天下奇果”“世界第一果品”的美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1]。黄骅冬枣种植遍及黄骅市9个乡镇327个自然村,形成了23.125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因此,发展有特色的黄骅冬枣产业带动当地其他产业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黄骅冬枣产业发展现状

黄骅市位于渤海湾西岸,河北省东南部,依托独有的冬枣资源,从1992年起步到1998年开始大面积栽种,历时7年之久,靠果农和政府的努力积累了从育苗到早果早丰的全部技术,而到2000年正当大发展时,遇到了近几十年来的冻害,使冬枣基地建设停滞不前。到2007年全市冬枣面积已达到25万亩,但2008、2009年冬枣市场不景气,冬枣产业的发展遭到重创,而后黄骅市连续举办冬枣节等活动,逐渐扩大了人们对黄骅冬枣的认识,从2012年开始冬枣形势开始回暖,农民现在自发的发展已成主流。目前,黄骅市的冬枣种植面积已达1.11万公顷,种植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1/4,年产鲜冬枣约7000吨,经济产值达10亿元,冬枣产业给黄骅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但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品质深加工企业发展、品牌保护等问题的存在,也给黄骅冬枣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黄骅冬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以露地栽培为主,市场收益较低

目前黄骅地区栽培的冬枣均为露地栽培。露地栽培的弊端之一就是本地冬枣与外地冬枣大量集中上市,造成市场竞争。露地栽培也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枣果病害增加,裂果减产,导致农户收益不稳定。

2.2人工成本高,种植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去工厂打工,导致从事枣树种植的人员年龄偏高,均为50岁以上。冬枣每公顷需要花费15万元左右,而其中人工费用达12万左右,约占总成本的80%。而目前所沿用的种植技术,如授粉术、开甲术等,大多为上世纪方法,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枣树生长势弱,病害较多,制约了本地区枣产业的快速发展。

2.3品牌效应较差

黄骅目前有国润、十月红等品牌,但都影响力不足,同时知名度不高,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原因在于,虽然目前盛产冬枣,但是市场不缺普通产品,而是缺少高端产品,冬枣销售存在供货体系不完善,品牌营销力度不大等因素,导致冬枣市场上并没有本地知名的品牌,这已经成为制约冬枣发展的一大问题。

2.4果木保险缺失

首先,冬枣种植具有局域性,相对于其他主要农作物来说,冬枣属于地方特色农业,开发特定针对冬枣的险种较为困难。其次,冬枣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如花期、结果期遭遇极端冻害、连绵阴雨天气,极易造成花蕾脱落,果实裂果,病害大量发生,从而导致产量降低,降低农户收益[2]。目前仍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和精准的鉴定技术以及鉴定标准,这成为冬枣扩大种植规模的阻碍因素。

2.5政府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无论是品牌打造、企业建厂还是水肥一体化设备购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运作。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3基于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黄骅市冬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有路。加快构建现代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1开拓特色科学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

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标准化生产是冬枣要进人国际市场和更好的占领国内市场的前提,先进的技术是决定特色经济的重要因素。加快推进冬枣的深入研究,提升冬枣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2加大新产品研发,深入研究加工技术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开发特色产业群,新产品是特色产品的领头羊,研究新的技术加快产品的开发是冬枣加工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要在冷藏保鲜方面加以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得冬枣保存时间更长,从而弥补冬枣上市时间局限的短板。发展特色产业群,冬枣加工企业集聚,进行技术交流,共享资源。

3.3生产组织化,鼓励农户+企业模式的开展

当前冬枣种植还很零散,生产随意性也导致了冬枣品质不能保证,推动生产组织化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农户与企业搭配,使冬枣销量有保障,稳定市场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3.4政府+鉴定机构合作

推动鉴定机构的建立,推出冬枣保险,,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当地代表性的枣农共同进行调查研究统筹兼顾,合理考察冬枣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生长段,不同灾害的发生情况及受损情况,综合市场价值规律及价格成本的波动,推出三方同意合理合法的保险险种,为冬枣生产保驾护航。

3.5弘扬枣文化,打造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模式

挖掘和弘扬枣文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举办黄骅本地的农民丰收节,利用过节效应,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带动当地冬枣产业发展[3]。将这部分游客资源与乡村旅游加以结合,必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乡村振兴下的产业研究,选取河北省滄州市黄骅市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国家现有的政策方针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探究黄骅冬枣发展路径,调研黄骅冬枣发展现状,并对其现存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下的积极探索。发展离不开人,在机遇面前,乡村特色农产品等待着被挖掘,乡村振兴也需要更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曹翠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06):23-2

[2] 程 勇,张旺林. 河北沧州冀星冬枣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 2) : 39-40.

[3] 杨雪梅,甄兆婷.“体验营销,休闲农业”销售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以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冬枣为例[J]. 商贸纵横,2015( 33) : 109.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224)

猜你喜欢
冬枣对策研究乡村振兴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冬枣好吃但不要吃多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