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2021-02-17 22:57:30薛深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4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土木工程

薛深

摘 要:随着工程当中混凝土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缝的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施工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当前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质量监管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符合要求,从源头上避免裂缝产生。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按成因划分

混凝土裂缝成因:一类是结构性裂缝;另外一大类是非结构性裂缝。一般来说,非结构性裂缝占了80%,以收缩裂缝为主导。非结构性的裂缝指的是没有受力而产生的裂缝,比如沉降裂缝、混凝土表面收缩形成的裂缝、混凝土徐变产生的裂缝等。而结构性裂缝指的是受力裂缝,比如承压裂缝和受拉裂缝。

1.2按产生时间划分

在施工期间存在一类塑性收缩裂缝,另外还有沉降收缩裂缝等。在使用期间则可能存在碱性骨料产品反应产生的裂缝、循环动荷载过大引起的裂缝等。

1.3按裂缝形状划分

按形状可进行以下分类。(1)纵向裂缝,主要因钢筋锈蚀导致;(2)剪切裂缝,一般由震动位移或者竖向荷载引发;(3)横向裂缝,如温差作用引起;(4)X形裂缝,如瞬间撞击作用导致;(5)斜向裂缝,常见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及温差作用引起;(6)其他各种不规则裂缝,具体成因中可能有火灾或反复冻融等。

2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操作原因

在浇筑混凝土建筑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影响具体质量,包括操作流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等。除此之外,施工环境及混凝土硬度都会影响混凝土,但其中操作工艺的影响最大。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工艺一旦出现问题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另外,操作人员的水平过低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等问题,都会引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施工工艺把关不严是造成混凝土部分裂缝的重要原因。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层的布置中受力存在明显问题会导致后续混凝土存在裂缝隐患。

2.2结构原因

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非常重要。另外,施工完成后,应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因结构问题出现裂缝。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结构影响因素,保证治理的效率不出差错。在施工中,需要注意钢筋的间距、保护层的厚度以及易裂部位增加加强筋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2.3材料原因

材料原因有可能导致裂缝产生,混凝土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混制和搅拌,如果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那么后续的建设必然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材料的质量不过关会导致裂缝,材料配比、设置过程出现问题,同样会导致裂缝。其中水灰的比例问题比较常见,经验不足人员常常导致水灰比例不合理,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4外部原因

施工过程存在于室外环境下,而水泥砂浆的固化需要较为稳定的气候条件,否则会对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强降雨会使大量的水分渗入混凝土中,水灰比受到影响较大;稳定的温度环境同样重要,温度较低则会影响初凝时间、温度太高则会使得热量无法及时扩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对混凝土进行良好的养护,如果混凝土表面进行水化反应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水分,就会造成内部热无法释放而导致混凝土的表皮开裂。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控制混凝土配比过程

在配制混凝土时,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来源以及材料质量,在原材料进入到工厂进行施工前期,要及时对材料从出库到到达工地的过程中进行审核,严格的控制材料的来源。对混凝土骨料成分进行审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况下,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吸水率过多,出现干缩裂缝。因此要及时的检测材料当中的成分,确保建筑材料的各项成分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当中。混凝土结构安定性是混凝土稳定的关键,通过试验确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预实验,测定小剂量混合的强度,结合建筑施工的整体结构,确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缩程度需要在工程中进一步确定,根据水泥质量、骨料配比、当地温湿度等进行收缩度测定,确保混凝土的硬化强度能够为建筑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用于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比较多,在本工程施工中,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选择干硬性混凝土,加入适量的混合料,降低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此外,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通过冷水对碎石进行降温处理,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问题。在浇筑时,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埋设水管,通入冷却水等方面也可能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

3.3合理改善约束条件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外界气温,需要严格把控拆模时间,避免拆模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現早期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散发时会形成较大的表面拉应力,从而形成裂缝,这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改善约束条件。若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会快速降低,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和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之后,就会出现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为提升模板使用率,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量尽早拆模,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3.4开展科学合理的养护

养护是防控混凝土裂缝的主要举措,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为混凝土硬化营造湿润环境,避免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形成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板的表体比较大,高度大,风速大,水分散失快。这就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避免发生“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内严禁踩踏。24h候可拆除检测设备和覆盖材料,也禁止踩踏。在养护期间内要按照外界气温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洒水量和洒水处理,为混凝土固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发生裂缝。

4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案

4.1涂膜添补法

涂膜添补法适用于混凝土当中裂缝较小的部位,进行填补时,首先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清洁,避免由于杂物影响填补的过程,清理出大块的杂质后,将修补剂涂抹在表面,冷却形成修补膜。涂抹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底层和主层的涂抹,以上两处为容易再次出现裂缝部位,因此涂料要进行多次涂抹,并且以垂直的方向确保涂抹均匀。

4.2开槽填补法

在较大的裂缝当中经常用开槽填补法,但是由于填补法工艺较为复杂,数量较少的裂缝中进行使用效果更好。通过在早期凿出一个u型的凹槽,在凹槽中涂抹修补剂,将聚合物进行填充来实现填补,达到辅料与周围水泥相混合的目的。特别注意修补部位的压平,并注意天气、温度、湿度等对开裂修补的影响。注意修补部位的隔绝,路面混凝土修补部位采用塑料薄膜封堵的方法。

4.3低压注浆裂缝填补法

对于中等宽度的混凝土裂缝,应用裂缝填补法方式进行修补。主要是对裂缝进行完全的清理,并在裂缝处注浆进行密封。第一次修补剂凝固之后进行二次注浆,待凝固之后进行表面清理工作。如果裂缝较多时,可以通过白胶布对修补处进行辅助。另外,当裂缝修补较为困难时,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补缝器进行修补,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内部修补质量较为密实,提升修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从设计原材料、管理工艺和设计和养护方式上进行控制。管理人员要对建筑要不要对混凝土管理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从防治结合的角度开展施工,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顾军.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0,No.335(24):20-21.

[2]韦茂.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016(027):187-188.

[3]尹丽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轻松学电脑,2019,000(015):P.1-1.

[4]陈立,陈爱鑫.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砼裂缝防治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000(008):160.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土木工程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浅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9:37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探析土木工程中的造价控制管理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探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