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迈向了新阶段,但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依然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因此,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的推进,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推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也得到了更多关注。因此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论述未来农业经济管理能够采取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5.038
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是提升人们整体经济收益的重要步骤。因此,讨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面临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发展历史上农业始终都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产业,在对农业进行经济管理时应有对应的管理机制。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更多还是以个人或者集体经营的形式为主,在系统性的大规模生产上较为缺乏,这也导致我国在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上缺乏完善。纵观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元化的。1)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及农产品在效益上的波动,往往导致农村地区很多劳动力放弃对农产品的生产,转而进入其他产业,使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1]。2)一些地区由于缺乏对农业经济市场化的认识,缺乏对农产品市场的深入考察,导致其产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不对等,造成农产品滞销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农民的劳动热情。3)没有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农业发展,导致农业效率低下,農民在收入上始终得不到提升,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难以得到飞速提升。
1.2 管理人员工作素养有待提升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往往需要考虑地方特色及产业前景等诸多因素,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工作人员专业性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应对具有较高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农业市场。然而,在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政府疏于对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导致管理队伍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素养上参差不齐,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转效率,甚至引发更多的问题。此外,缺乏专业素养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及对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储备,导致其在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时,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等及市场认识浅显等因素,大大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甚至给新农村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及对优质管理人才的引入至关重要。
1.3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足
信息技术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中无不体现着其巨大的价值,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调研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2]。然而,当前在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查中却发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例如,在一些地区,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更多只是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信息储存和记录,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信息技术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同时,在对管理人员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管理工作中也有着良好的表现,但是由于其年龄较大,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较为抵触,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工作模式,无论工作负担还是工作效率都没有得到改变。此外,还有一些地区虽然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在资金投入上缺乏足够的力度,导致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得到快速推进,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推进步伐。
2 优化策略
2.1 做好人才培养,打造技术团队
任何产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才储备,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同样如此。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要想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调整,打造高素质的人才管理队伍至关重要。当前,农业经济振兴作为我国重点发展方向,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振兴,因此在对农业技术队伍进行组建时,要以政府为核心,对多个渠道进行整合,开展人才招聘工作。1)对初次入职的人员要予以严格审核,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设定各项有针对性的要求,从而确保在人才选拔上就能够符合农村经济的具体发展需要。2)建立科学全面的人才培训工作,帮助农业技术人才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定期的业务培训中和工作实践中,促使农业技术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从而确保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能够全面细致地运用到农业经济发展中。3)对于农业技术队伍的管理工作要及时作出创新,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且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定期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人才队伍的特点及时代变化转变管理思维[3]。同时,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确保农业技术队伍不仅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政治信仰,从而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
2.2 完善经济管理,优化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和理论支持密切相关,只有配备了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落实到位,以进一步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工作的推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任何行业都在时代更迭下面临着转型的思考,农业经济发展也要跟紧时代变化,尤其是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当前时代下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而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效能,才是确保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要以多元化的视角积极引入各方力量共同努力。1)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上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还要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对外广泛吸收优秀人才的加入。2)根据不同地方农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3)着重挖掘地方特色农业,结合市场需求,在政府引导下促进地方农业高效、健康且可持续化的发展。
2.3 结合信息技术,建立信息体系
作为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为产业发展和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也同样如此,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结合,使农业经济管理在效率和质量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4]。然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推进工作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首先应扩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确保财政落实到位,以此保障信息网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铺设,同时还要做好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农业经济管理打造一个覆盖面广、运作效率高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信息时代下的大数据等技术在监管工作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动态监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及农产品产量,以此确保在农业发展中做到供需平衡,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经济受损的情况。
2.4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
当前,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农业产业在结构方面的不合理性。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大多数管理人员也都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农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生产水平上。在这种理念下极易导致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使农民经济收入陷入瓶颈,因此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也是重要步骤[5]。1)整合地方农业的发展优势,集中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拓展农产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渠道,结合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确保地方农产品生产在供需状态上达到顶峰。2)加强思想方面的引导,做好对新时代下发展理念的渗透,促使从一线生产者到管理人员的思想变化,提高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视,促使农民自发参与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中。3)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关注,通过做好对农副产品等周边产品的生产加工,实现农产品自身价值的提升,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的农村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要正视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后续的工作開展中,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地方特色寻找最适合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58.
[2] 陶青.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19(9):91-92.
[3] 宋淑兰,张德密.浅议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J].山西农经,2019(4):82.
[4] 甘丽清.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讨[J].山西农经,2020(2):63.
[5] 王向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探讨[J].农家科技,2019(4):223.
收稿日期:2021-11-12
作者简介:李娜(1984—),女,山东滨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创意设计专业。E-mail:7155178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