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值得中国茶文化借鉴的做法

2021-02-15 01:00符婕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2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茶道茶文化

【摘要】日本茶来源于中国,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很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说起茶道第一印象就是日本,日本茶道已发展为日本的一张名片。与此相比,外国人只知道中国茶但是却不知道中国茶文化,由此可见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有许多值得我国茶文化跨文化传播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茶道;茶文化;传播载体;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3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2-056-03

【本文著录格式】符婕.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值得中国茶文化借鉴的做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2):56-58.

基金项目:2019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从日本茶道的海外推广探讨可借鉴的跨文化传播方式”(项目编号:Hnky2019-92)。

长期开展、多方位多维度并进和多载体支持是跨文化传播所需要的几点重要要素。日本的跨文化传播经验丰富、成果显著,日本茶道、日本和服、日本花道等都是日本被世界熟知的名片,这些名片所营造的古朴、静寂和礼仪也帮助日本树立了礼貌、有原则的国际形象,成为日本的软实力。

一、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的载体

日本茶道的跨文化传播一开始以美国为主,之后传播到中南美和欧美各国,进而扩大到了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日本茶道的跨文化传播载体丰富,主要是以能够直接感受的文化符号、茶道流派海外活动、文学作品和动漫影视作品为主。

(一)文化符号

在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在美国广受欢迎后,日本政府意识到茶道所体现出来的东方文化对西方国家有着特殊的魅力,因此在那之后将茶道作为日本的一个文化符号进行推广。[1]在政府的支持下,电影、动漫中开始加入茶道文化场景,日本茶道所融合的静寂的人、静寂的景和日式建筑等成为日本文化的符号,作为日本文化的名片之一在全世界被普及。[2]

(二)茶道流派

在传统工艺技能方面起到重要影响的就是世袭制延伸出来的家元制度,它是保障日本传统工艺能够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重要制度。[3]家元的体系构造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宗族,日本的家元主要是指在传统技艺传承中的本家,家元有着传承传统技艺、管理整个技艺家族事务和发放技艺传承许可证等权利,以家元为首分支出类似于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开展活动。[4]

日本的茶道传播离不开“里千家”对日本茶道文化海外传播的努力。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里千家”受到美国司令官戴克代将军在早稻田大学演讲中讲到“日本不必向美国学习,日本有其民主主义,就是茶道。不分身份的高低共饮一碗茶,和敬清寂的精神才是民主主义的根本”的启发,在美国洛杉矶、纽约等地设立了茶道支部,之后在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也设立了支部,同时通过举办茶会、在大学开设茶道文化讲座、寄赠茶室等方式向外国人介绍茶道。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通过参加万国博览会,开展茶道巡回演讲的方式向世界推广日本茶道。在万国博览会上建立茶室,召集“里千家”的人赴美国每天举行茶道表演,并用英语解说。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頻繁参加各地活动和加强美国各大学的合作。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抓紧学术研究,举办“茶道学术会议”,每年收集优秀论文进行颁奖,为茶道研究给予学术支持。

(三)文学作品

日本茶道的文学作品必须提及的就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这本书用英文书写介绍日本茶道并在美国纽约出版,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使茶道作为日本文化被世界熟知。[5]《茶之书》是纯英文书写,对很多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的人来说容易阅读,不存在因为文化不同导致翻译艰涩难懂的现象。该书出版的时期是日本的明治时期,这本介绍日本文化的书正好符合了时代的要求。《茶之书》中加入了很多神话元素,虽然与茶道无关,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神秘性使之大受西方欢迎。就像西方对中国功夫感兴趣一样,他们对未知的东方神话也一样感兴趣。

(四)影视和动漫作品

随着《茶之书》在海外的广泛传播,日本很多影视作品和动漫都加入了茶道的元素。影视作品是最简单的文化传播方法。影视作品像《古都》《寻访千利休》等获得国际奖项的影片和动漫,以及20世纪90年代风靡中国的“一休哥”“乱马”等动画中都有茶道的元素。日本影视作品和动漫中呈现的茶道都是通过日本的建筑、庭院、和服还有做茶的手法、饮茶的礼仪营造出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将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向世界展示。

日本茶道的跨文化传播有日本民间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最离不开的应该是政府的支持,正是有政府的支持,民间组织才能够在世界各国开展活动;正是有政府的支持,融合日本文化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才能够得到推广。

二、问卷分析

为了更准确分析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的可借鉴之处,笔者制作了《关于日本茶道》的调查问卷进行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9份。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群体性别上男性的人数为65人,占比为54.6%,女性的人数为54人,占比为54人,占比为45.4%;年轻人占比高,25~35岁的人数占比为58.8%;月工资水平在4000~6000元的占比最高,为56.3%;在学历上以本科和大专生为主,占比分别为38.7%和32.8%。

在对日本茶道的了解程度调查上采用的是量表题进行测试,得分越高的群体对日本的茶道了解情况会更加的好,本次量表从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并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发展为自身文化;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作为茶道的理念;日本茶道遵从修生养性,自我规范;日本茶道始于唐朝,前期作为上流社会才有的消费;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传播方式上具有差异;日本茶道在当地的学习途径很广泛,可以很容易接触到日本茶文化;日本茶道学习过程更为复杂等出发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得分整体情况都在3~4分的区间,说明调查群体对日本茶道的理解处在平均值以上的水平。其中认可度最高的是认为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并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发展为自身文化。其次是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传播方式上具有差异。

在日本茶道的获取途径调查上可以看到中国群体对日本茶道的关注主要源于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其中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占比程度是最高的,接近30%,这也和年轻群体较多有关系,可以看到在年轻群体中通过影视动漫以及互联网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居多。

在是否听说过日本茶道表演上大部分群体还是对茶道表演有所耳闻,听说的人群接近80%,没有听过的群体在20%左右。这里可以看出国人对日本茶道的知悉程度还是较高的。

在对日本茶道的喜爱程度上一般的人数是最多的,而在不喜欢的人数和喜欢的人数占比接近一致,没有存在很大的差距。

综上问卷调查结果,国人本身接触过日本茶道的比较少,而且对日本茶道并没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日本茶道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影视作品。

三、中国茶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不足

(一)缺乏文化符号

受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影响,我国国人对茶的认知主要在于茶叶,没有上升到茶文化的层面,对茶文化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相对比日本塑造的“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文化,我国茶文化没有形成具有思想内涵的文化符号,导致外国只知中国茶不知中国茶文化。[6]

(二)缺乏文化传承

日本家元制的文化传承方式和各大流派的组织传承,使得日本社会对茶道的认知度高,认知度高也促进了传承度高,传承度高有利于文化的生生不息和对外传播。相对比,我国并没有相对成熟的传承体系,传承度低导致对茶文化的认知低,对茶文化的认知低也导致传承度低,传承度低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陷入了恶性循环。

(三)缺乏多样传播途径

众所周知,日本的动漫和影视作品在世界上知名度高并广受关注,因此动漫和影视作品中唯美的茶道场景自然让人印象深刻。作为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和获奖最多的亚洲国家,日本成熟的翻译产业也使日本文学作品走入世界,日本文学中所融合的日本文化更是符合了西方人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向往。日本文学作品、动漫和影视再加上茶道各流派在海外的活动成为日本跨文化传播的三大马车。

(四)缺乏专业人才

跨文化传播需要专业的人才,而且专业的人才应当擅长英语,从日本流派在国外用英语表演茶道就可见一斑。但是根据2019年6月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全国2956所高等学校开设茶学专业的大学只有28所。从我国的基数上来看,能够传递茶文化的专业人才较少。

四、日本茶道跨文化传播中的可借鉴做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传播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的软实力,这是开展跨文化传播的关键。[7]针对我国茶文化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发挥三级作用

政府永远属于跨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政府需要考虑确定茶文化传播的大致方向,确定以怎样的文化符号传播中国的茶文化;确定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给予多强力度的政策和经济支持;确定对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动漫影视作品给予多少的自由度和支持。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日本“千里家”的海外活动成果就可以论证这一点。通过在大型会议或者是展馆中开展茶文化表演提升国民对茶文化的认知,进一步促进国民跳脱对茶的通俗认识提升到高雅内涵的茶文化认识。

在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中,个人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像冈仓天心所著的《茶之书》就打开了西方世界对日本茶道的第一认知。因此对茶文化或者对传播文化有兴趣的学者应当加强研究,多出版和发表质量高的书籍、论文。有机会接触到外国人的国人也应当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将传播中华文化作为己任。

(二)发挥现代媒体和影视作品的作用

现代媒体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受众更广。Criteo 针对1995—2009 年出生的人的研究报告表明,超过半数的美国年轻人每天多次使用Snapchat、Instagram 和 Facebook,每周浏览视频的时间长达 23 小时,互联网和社交软件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8]

因此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要利用好现代媒体和影视作品,现代媒体要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影视作品应当讲好中国故事,作品中加入包含茶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元素。[9]

(三)注重人才培养

不论商贸还是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从冈仓天心用英语书写《茶之书》和“千里家”在海外用英语进行茶道表演,都可以看出在茶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精通茶文化也要精通世界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英语。因为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和培养人才的优势,利用好高校的平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茶文化传播者。[10]

参考文献:

[1]张梦已. 禅宗对中日文化影响的比较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代小艳. 日本茶道文化的救赎内涵探究[J]. 福建茶叶,2017(7):352-353.

[3]张琳. 日本家族制度影响下的家元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26-227.

[4]张玥娟. 日本茶道家元制度传承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J]. 农业考古,2017(2):48-51.

[5]方若星. 基于类型学之当代茶空间设计研究[D]. 杭州:浙江農林大学,2017.

[6]胡志伟. 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茶道中的禅思想[J]. 福建茶叶,2018(9):427-428.

[7]张文英.对外文化传播意识的构建: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38-141.

[8]朱帅.国外互联网社交的趋势[J].互联网经济,2019(03):38-43.

[9]阴艳,付妍妍.文化适应框架:中国影视文化在韩国传播的有效路径[J].传媒,2019(12):20-22.

[10]黄庆. 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 学术动态(4期):1-8.

作者简介:符婕(1987-),女,海南文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日本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茶道茶文化
寻迹万里茶道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Cup of Tea